APP下载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相关性研究

2017-10-26张文华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水湿气阴肾阳虚

张文华

(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100)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相关性研究

张文华

(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100)

目的 研究和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相关性。方法 我院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中,主要通过肾穿刺加以诊断,中医诊断主要是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诊断这种疾病的标准。结果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医辨证本虚证以脾肾阳虚居多,标实证以血瘀证为主。脾肾气虚证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水湿证呈正相关,气阴两虚证与血瘀证呈正相关。三种证型间病理分期的构成比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示,脾肾气虚型患者病理分期以Ⅰ期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型患者则以Ⅲ期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将10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有效地分型,为临床治疗奠定扎实的基础。

特发性膜性肾病;肾脏病理;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肾脏部位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特征之一,病程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肾功能障碍的后果,若是治疗和护理得当也能自发缓解[1]。特发性膜性肾病作为一种特殊疾病,治疗时间比较长,治疗效果难于控制,产生的副作用也比较多[2]。在临床治疗中,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中医药作为传统的技术,在治疗这种疾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分析这种疾病的表现症状、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相关性,便于更好地进行治疗和护理,特此选取10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医学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0例,所有患者都经过CT、X胸片、肾穿刺活检等检查,符合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范围在16~75岁,平均年龄有(56.2±4.8)岁,病程范围在1.3~11.6年,平均年龄为(7.3±1.4)年。

1.2 诊断标准

在西医诊断中,主要通过肾穿刺加以诊断,排除外继发性因素膜性肾病。在中医诊断方面主要是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诊断这种疾病的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必须符合西医的诊断标准,具有完整的住院病历。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有既往神经病史的;有心脑肝等心血管疾病的。

2 结 果

2.1 中医证型分布

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四诊和体格检查进行相应的辨证分型,在本虚证中,脾肾气虚型患者23例,气阴两虚型患者27例,脾肾阳虚型患者46例,肝肾阴虚型患者5例。在标实证中,血瘀证75例,湿热证45例,水湿证36例,湿浊证34例。可见,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医辨证本虚证以脾肾阳虚居多,标实证以血瘀证为主。

2.2 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的相关性

脾肾气虚证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水湿证呈正相关,气阴两虚证与血瘀证呈正相关。详细情况表1。

表1 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的相关性比较

2.3 中医证型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Ⅰ期,脾肾气虚型23例,气阴两虚型患者27例,脾肾阳虚型患者46例;脾肾气虚型患者9例,气阴两虚型患者5例,脾肾阳虚型患者10例;Ⅱ期,脾肾阳虚患10例,脾肾气虚患者6例,气阴两虚患者7例;Ⅲ期,脾肾气虚型患者4例,气阴两虚型患者10例,脾肾阳虚型患者17例;Ⅳ期,脾肾阳虚9例,脾肾气虚3例,气阴两虚5例。三种证型间病理分期的构成比不全相等(P<0.05)。两两比较示,脾肾气虚型患者病理分期以Ⅰ期为多(P<0.05),显示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型患者则以Ⅲ期多见(P<0.05)。

3 讨 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之中,这种疾病在成人的原发性疾病中占到25%左右。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这种疾病有显著的增长趋势。在中医学中,并没有特发性膜性肾病,根据这种疾病的水肿、大量蛋白尿等属性特征,不难发现这种疾病是属于水肿、尿浊范畴。这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身上,因为中老年身体机能退化,正气渐衰,脾气虚则建运失司,肾气虚则气化无权,从而导致精微下泄、水湿为患,形成典型的肾病综合征。这种疾时间较长,容易影响身体其他器官。为了更好研究这种疾病,实施相应的病理分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中医诊断,将10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有效地分型,为临床治疗奠定扎实的基础。

[1] 俞 欣,蔡运重,高祥福.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相关性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17,02:85-87.

[2] 宋李桃,李亚妤.1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 黑龙江中医药,2016,05:2-3.

R692

B

ISSN.2095-8803.2017.21.100.02

猜你喜欢

水湿气阴肾阳虚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