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

2017-10-26陈燕萍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闭式自发性气胸

陈燕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广东 佛山 528000)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

陈燕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胸外科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粗管引流,研究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0.0% vs 1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粗管引流比较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疗效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主要病因为肺大泡破裂,穿过胸膜,引发气胸。自发性气胸严重者可引发休克、自我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1]。常规的胸腔闭式引流多以外科切开留置粗管引流,该方式疗效虽然可靠,但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文献研究显示其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多次胸腔抽气法[2]。本文比较了我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与硅胶管胸腔引流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胸外科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胸部影像学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8.2±11.4)岁,气胸压缩范围30%~47%,平均(38.1±2.6)%;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7.8±11.9)岁,气胸压缩范围31%~49%,平均(38.5±2.9)%。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气胸压缩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肋间切开插入普通硅胶管连接水瓶封闭式引流治疗。

研究组:以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为穿刺点,伴有胸膜粘连或者包裹性气胸患者依据胸部影像学确定穿刺部位,选好置管部位后,常规局部麻醉,穿刺针刺入胸壁直达胸膜,回液证明穿刺成功,置入钢丝,拔出套管真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约6~8 cm,后退出钢丝,依次连接上橡胶管及水封瓶,此时可见水封瓶引流管内水柱波动或气泡溢出,后接上并打开负压吸引器,调节负压吸引力确保气体持续而缓慢的逸出,负压吸引力一般保持在1.96 kpa以下,常用负压为0.5~1.5 kpa,负压吸引完毕后采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固定。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3]痊愈:气体吸收,肺完全复张;好转:肺大部分复张,肺组织压缩≤5%;无效:气体未明显吸收或气胸症状加重;插管时间超过14 d,病情需要更改引流管类型;需持续行负压吸引排气或需行胸粘连手术、转外科治疗。以痊愈+有效=总有效。

1.3.2 并发症 包含皮下气肿、疼痛、堵管、脱管、发热、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疗效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n(%)]

2.2 并发症

对照组共出现皮下气肿5例,脱管2例,堵管1例,发热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30.0%(9/30),研究组共出现皮下气肿2例,脱管1例,并发症发生率10.0%(3/3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798,P=0.036。

3 讨 论

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多以外科切开留置粗管引流,疗效可靠,术后创伤大,并发症多,其由于切口的存在,术后不可避免的留有疤痕,十分影响美观。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已被证实优于传统多次胸腔抽气法,被推荐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式[4],且对伴有肺部基础疾病,如copd的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具有安全性高、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势[5]。本组研究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硅胶管引流比较,疗效及总有效率优势明显。从并发症对比来看,胸腔闭式引流的并发症显著低于传统硅胶管引流,充分说明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的优势。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与传统硅胶引流比较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操作简单,耗时少,胸外科医师数分钟即可完成手术过程;② 损伤小、轻微,患者术中耐受性好,传统外科切开留置粗引流管可能引发心率、血压及脉搏剧烈波动,操作时间稍长,部分不耐受的患者可能出现spo2迅速降低,需抢救治疗;③ 无胸壁疼痛 中心静脉导管与传统硅胶管比较更细,置入无需对皮肤切开,肌肉断层分离,对胸膜刺激甚小,术后无胸壁疼痛感;④ 并发症少 皮下气肿、发热、脱管等胸腔闭式引流发生率明显减少。

综上,自发性气胸病情危急,应迅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流,与传统留置粗管引流比较,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是一种更为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 张敦华.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75.

[2] 王金龙.手术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69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8):87-88.

[3] 王晓东,孙大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负压吸引对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635-637.

[4] 王学中.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214-215.

[5] 袁 志,汪慧英.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8):1365-1367.

R561.4

B

ISSN.2095-8803.2017.21.071.02

猜你喜欢

闭式自发性气胸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