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7-10-26袁景春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乙胺医治功能障碍

袁景春

(惠东县人民医院新生儿,广东 惠州 516300)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袁景春

(惠东县人民医院新生儿,广东 惠州 516300)

目的 观察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分析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03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资料,依据医治方案分成2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医治,实验组(54例)行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医治,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医治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较之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59%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治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T(15.30±3.62)s、PT(12.01±2.13)s、FIB(2.78±1.93)g/L、APTT(38.20±4.82)s、PLT(189.67±59.32)*109/L水平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行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医治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促使患儿凝血功能得以改善,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维生素K1;酚磺乙胺;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指的是因缺乏某种凝血因子而导致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于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亦属于致使新生儿残疾、出血及死亡主要因素[1]。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有效的医治方案,就选取的103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分别行不同药物医治的效果作对比研究,现作相关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03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资料,依据医治方案分成2组,对照组(49例)日龄1~27d,平均(17.53±1.42)d,男女比28:21,体重0.96~3.10 kg,平均(1.90±0.49)kg;实验组(54例)日龄1~29 d,平均(18.96±1.63)d,男女比30∶24,体重1.00~3.00 kg,平均(1.85±0.55)kg;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研究对照组行常规医治,包括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的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等,同时予抗感染、纠酸碱与电解质失衡。实验组行维生素K1(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37021988,1 mL∶10 mg)联合酚磺乙胺(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3021447,5 mL∶1 g)医治,前者每次1 mg,每日1次,后者每次0.125 g,每日1次;2组均连续医治3 d。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凝血功能判定标准[2]:TT(凝血酶时间:16~18 s;PT(凝血酶原时间):11~14 s;FIB(纤维蛋白原):2~4 g/L;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45 s;PLT(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若APTT延长>10s,TT、PT延长3 s则为异常;若FIB不在相应范围即异常。疗效评定标准[3]:有效:上述5项中≧3项恢复正常;无效:≧3项未恢复正常。针对2组医治前后凝血功能指标(TT、PT、FIB、APTT、PLT)水平变化情况予以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2组临床疗效

较之对照组71.43%,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59%显著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2组临床疗效 [n(%)]

2.2 对比2组医治前后凝血功能指标

较之医治前,2组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但实验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2组医治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s)

表2 对比2组医治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s)

注:组内比较,a P<0.0 5;组间比较,b P<0.0 5。

组别 时间 TT(s) PT(s) FIB(g/L) APTT(s ) PLT(*109/L)对照组(n=49) 医治前 22.74±5.42 18.42±4.69 1.23±0.78 74.63±8.22 79.54±25.31医治后 18.65±3.71a 16.52±3.41a 1.63±1.20a 63.52±6.70a 103.56±46.57实验组(n=54) 医治前 23.15±5.22 18.55±4.42 0.99±1.18 76.15±8.56 76.52±25.31医治后 15.30±3.62ab 12.01±2.13ab 2.78±1.93ab 38.20±4.82ab 189.67±59.32

3 讨 论

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遗传性,其是因缺乏凝血因子而导致。目前大量报道显示,危重症患者向MOF(多器官功能衰竭)发展期间,凝血功能障碍于其中具重要作用[4]。由于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尚未健全,加之其血管壁较为脆弱,而凝血因子的缺乏及凝血酶原低等因素均易导致新生儿脑血管受损,进而危及其生命安全。

本文为研究安全、有效的医治方案,就选取的103例凝血功能障碍患儿资料作分析。实验组采取的维生素K1是一种富含维生素药物类型,其包括人体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必需物质,该药物大多作用于因维生素K1的缺乏而致使的出血性疾病[5]。一旦新生儿因维生素K1的缺乏,极易造成凝血障碍,进而使得血液凝固的时间延迟。但针对此类患儿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K1可为其体内的肝脏合成提供必需物质,可防治凝血酶较低、自然出血,从而发挥有效的止血功能。除此之外,相关临床报道显示,维生素K1能够发挥镇痛效果及促使支气管痉挛缓解的积极作用,同时,其对由于胆管痉挛、肠痉挛等造成的绞痛而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6]。而联合采用的酚磺乙胺能够收缩血管,可很大程度上促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下降;此外,酚磺乙胺能够增加血小板的数量,促使血小板的凝集性及黏附力得以增强,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凝血活性物质,进而发挥止血功效[7]。经研究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较之对照组71.43%,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59%显著更高;较之医治前,2组凝血功能各指标(TT、PT、FIB、APTT、PLT)水平均显著改善,但实验组改善幅度更大;提示维生素K1与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可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这与严泽勇[8]等人文献结果一致性较高,进一步验证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但针对2组不良反应情况,由于本研究受多项外部因素限制未加以分析,待进一步调查再作报告。

总结上文,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医治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而且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文湛.胎盘早剥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4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9):83-84.

[2] 郑淮武,邱素清,李 奕,等.病情危重度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足月新生儿凝血功能分析及干预后的转归[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116-118.

[3] 张 涛,廖嘉仪,张费通,等.维生素 K1、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对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凝血指标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0):1572-1576.

[4] 张志伟.新生儿应用维生素K1的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1):2021-2022.

[5] 武 超,程 钢,许杜娟.维生素K1、酚磺乙胺与氨甲苯酸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安徽医药,2014,18(12):2244-2246.

[6] 覃安志,曾美红,郑志勇,等.维生素K1和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效果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5,21(07):30-33.

[7] 李小海,刘越军,王东升,等.十灰散加味方联合酚磺乙胺片防治混合痔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5,37(12):1813-1816.

[8] 严泽勇.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5):127-128.

R722.1

B

ISSN.2095-8803.2017.21.032.02

猜你喜欢

乙胺医治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中医治癣,疗效更显
2,2-二氟乙胺的合成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三氯化铁-邻二氮菲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酚磺乙胺的含量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矮小症防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