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2017-10-21南金琼

名城绘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问题

南金琼

摘要:科学技术在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人民群众也更加重视城市的宜居与居住环境的舒適。和谐的现代化中国需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推进绿色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发展的局面。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和谐化中国所必须采取的发展策略。这一历史任务需要在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建设设计方法,对城市各项功能、公共交通、环境绿化、环保审批多个方面综合统筹规划,提高城市规划水平,让城市更美好,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

关键词:生态文明;问题;城市规划建设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十七大提出的城市规划要求,指出城市的发展应该遵循自然与环境和谐共生发展的主旨,实现自然环境良性循环,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城市作为现代文明演化下人与自然的复杂生态系统,只有保障稳定且有序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保障子孙后代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1]。

二、规划原则

第一是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一定要保证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合理安排城市土地利用调控区域人口,使人口数量不要超过自然资源所能负担的极限,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要合理布局城市结构,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城镇和郊区共同发展;第三是实行绿色经济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生态产业,节约资源[2]。

三、目前生态城市规划遇到的问题

(一)城市缺乏自身定位

城市规划对自身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城市策划中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到位,对城市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定位不准确,对城市的自然环境、人口、就业形势、资源使用状况等基础情况没有准确认识,使得城市规划显得随意任性,不能够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去规划发展,使得城市发展没有自己的特点特色,不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去思考城市规划,缺乏远见策略;第二是城市规划的不同部门缺乏协调协作机制,城市人口管控、资源划拨、绿化建设缺乏责任主体,容易出现各个部门互相推诿无法协商协作的局面,造成各类生态环境建设的努力效果打折扣。

(二)生态建设缺少科学的评价机制

城市生态规划是对城市区域内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协调、对资源进行分拨规划,面对这样复杂的系统,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形成的生态圈,生态城市规划的成果缺乏一个科学可行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有些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可能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收到成效,这样的长期工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明面上的效果,因此如何对生态城市建设这样的百年大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怎样在见效慢、规划长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保持踏实的心态,不浮躁不急功近利,才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公众热情度不高,参与度低

生态城市建设属于十七大刚提出的新概念,公众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度不高,理解不深,造成公众对这一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城市规划缺少参与,虽然依照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缺少了公众的参与,造成规划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贴近群众与生活,公众的诉求无法反馈到规划机构与部门,无法满足群众所需,缺乏了群众的参与也造成在执行层面困难与阻力很大。

四、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首先要综合分析城市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分布等城市形态与特色,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科学制定生态规划,科学的规划是建设的基石,依据城市的自身特色与社会发展规律,合理确定城市的经济政策与生态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设符合中国特色与东方审美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的设计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要根据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合理规划,使城市景观与城市内部已有的湖泊、池塘、溪流等互相融合,发展嵌入式园林,对绿色植物进行适当人工培育,扩大绿地面积,适当进行草地设计;二是考虑住宅区域与工业区域的划分,住宅区需要保持居民的舒适性,优先考虑低耗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合理规划建筑物建筑与朝向,充分考虑住宅的采光与空气流通功能,减少能源损耗,低层建筑与高层建筑注意合理规划优化布局,优化天际轮廓线的美观;工业厂区建设注意尽量安排在郊区,避免工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对城区的污染,减少对主城区的影响[3]。

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处理好工业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个城市需要以工业作为产业支撑,提供就业岗位,但是工业企业经营场所通常占有面积较大并伴随有污染,因此合理规划城市工业体系非常必要。在全面科学地分析城市工业产业基础的前提下,城市规划中需要建设以循环经济为基础、以环保节能为目标、以高科技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系统性绿色工业系统,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产业的投入力度,减少污染严重的污染性重工业,逐步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绿色转型,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生态城市需要统筹兼顾城市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在某种程度上生态自然环境限制了城市的规模,城市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人口的不断涌入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恶化等“大城市病”逐渐暴露出来,如果不对城市加以统筹规划,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规划也一定要合理评估城市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控制人口数量与密度,综合评估城市产业种类和工业布局,摒弃“摊大饼式”发展模式,实现精细化产业深耕。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参与,每一位市民都有爱护环境,维护整洁市容的义务与责任,相关部门可以加强生态城市宣传,倡导居民采用清洁能源、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爱护绿植等景观作物,自觉维护好生态城市的崭新面貌。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市已经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负荷,生态环境急需人们的保护。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共建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余浩.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13):180-181.

[2]屠凤娜.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J].未来与发展,2011(4):19-21.

[3]孙伟.刍议生态文明视野看城乡规划[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

(作者单位:浙江国宏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问题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