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绿色建筑现状分析★

2017-10-21

山西建筑 2017年26期
关键词:连云港市连云港绿色

郑 中 元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绿色环保·建筑节能·

连云港市绿色建筑现状分析★

郑 中 元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在对连云港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市绿色建筑典型案例,探讨了连云港市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连云港市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些许贡献。

绿色建筑现状,示范效应,政策体系

近年来,连云港建筑业逐年快速发展,据统计,2016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48.73亿元,同比增长3.0%;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耗能的30%左右,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深入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建筑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综合性最优方案。

1 连云港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1.1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连云港市绿色建筑从2011年保障房项目茗馨花园开始发展,尤其在2014年大跨步向前,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截止2017年6月,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累计总数已有34项,建筑面积共计392.87万m2,历年获评项目数量及面积如图1所示[1]。

1.2绿色建筑示范效应明显

目前,绿色建筑示范区已实现市区全覆盖,徐圩新区、开发区、连云新城、海州区先后获评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

自2012年获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以来,连云港市先后分11批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资金补助示范项目进行财政补助,赣榆县圣安医院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职业技术学院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海关办公楼等一大批示范项目也在引领全市推广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应用。

2016年6月入选“江苏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首批4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项目位于徐圩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约16 km,计划2019年建成投运。将对港城未来管线成环成网,最大限度发挥管廊这一公共资源的综合辐射效应的示范作用,项目建成后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沿海同类项目建设提供示范参考。

2017年6月入选“江苏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徐圩新区核心区和玉带河片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实施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河道整治、建筑配套等方面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

目前,连云港市成为全省设区市中仅有的两家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双试点城市。

1.3绿色建筑产业蓬勃发展

在国家和省将连云港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区域,要求培育壮大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这一背景下,连云港市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比较快。

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市新能源产业的支柱,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于2012年上市,成为中国光热行业第一股,拥有“太阳雨”“四季沐歌”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太阳能热利用领军企业,外贸出口遥遥领先。目前,我市太阳能光热产业共有规模企业4家,加上其他配套企业已形成太阳能产业积聚效应。

风电装备制造业。属于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拥有规模企业4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中复连众,该企业兆瓦级风机叶片规模位列全球前三、亚洲第一,具备年产万只兆瓦级风力机叶片的能力,产品批量出口阿根廷、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该企业还是国内批量出口玻璃钢产品最多的企业,是国内最早的为核电站建设提供大口径玻璃钢管道的供应商。

新能源发电行业。包括核电,田湾核电站一期二期工程;风电,江苏华电灌云风电项目、东海李埝低风速风电示范项目和中电投马陵山风电项目;生物质发电,已有多处生物质能利用项目,在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各建有一处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规模10万kW左右,年可利用秸秆类农田废弃物约90万t;光伏发电,目前我市已建成多处光伏电站,包括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如目前已实现并网发电的二龙山和银山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和屋顶大棚光伏发电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有效推广生态、环保的现代高效农业综合体[2]。

1.4政策体系形成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连云港市政府在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连云港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方案》《连云港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推行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工程实施意见》《连云港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连云港市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规定2015年起,全市城镇新建建筑项目全面执行65%节能标准并按一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2020年,全市5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按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2 连云港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发展速度偏慢、规模较小

虽然如图1所示,近几年来连云港市的绿色建筑发展势头在加快,但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截止2017年6月,连云港、南京和盐城三市已获绿色建筑项目标识数量、面积及星级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3-5]。

表1 连云港、盐城、南京三市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绿色标识的数量、面积还是二星以上绿色建筑数量,连云港市不仅和省会南京有着不小差距,即使是和苏北盐城市的差距也不小。

2.2绿色建筑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绿色建筑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全部34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中一星级项目总计16项,占比47.1%,占比偏大,而三星级项目仅1项,占比2.9%,占比偏小;二是34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全部为设计标识,运行标识项目为零。这一方面是因为运营阶段评价在时间上会有滞后,另一方面则是有很大一部分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建筑在运营过程并未达到原设计预期要求。

绿色建筑分布不均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均为新建建筑,而面对数量众多的既有建筑,如何实现普通住宅建筑向绿色建筑的过渡,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是一个值得鼓励和研究的问题;二是现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集中分布在市区和徐圩新区,县区和乡镇则几乎没有分布,因此,如何推动县区及乡镇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值得我们为此思考。

2.3本土建筑企业规模偏小、绿色建筑投入低

我市建筑企业中大型企业少,小型企业多,与省内省外建筑企业相比,我市企业无论在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劳动生产率,还是工程获得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而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可能要增加初期投资和总体成本,受限于企业规模偏小、资金不足,企业自身用于绿色建筑的投入自然不高,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不高。

3 连云港市绿色建筑典型案例

1)连云港港国际客运站。

连云港港国际客运站位于主港区墟沟西泊位区69号泊位西侧与海滨大道之间港湾内,占地及水域面积约10万m2,是港口国际客运站、办公酒店和配套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19.7万m2,是我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绿色建筑设计三星标识建筑。连云港港国际客运站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主要由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港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建筑节能率达到62.97%,非传统水源利用率15.71%,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比占到21.07%。

2)连云港市档案馆、城建档案馆迁建工程。

连云港市档案馆、城建档案馆迁建工程为公共建筑,建筑面积约5.18万m2,该项目利用节地(地下空间利用、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0%)、节能(建筑保温体系,太阳能光伏、高效的空调系统、关注节能灯具的选用及照明控制措施)、节水(雨水收集系统、喷灌)、节材(预拌混凝土、高强钢筋)、高质量的室内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自然采光)及高效智能化运行管理等手段,实现低成本建筑技术的集成运用,并获得绿色建筑设计两星评价标识。

[1] http://www.lygcin.gov.cn/xiazaizhuanqu/2016-12-26/2475.html.

[2] http://www.lyg.gov.cn/zglygzfmhwz/sjjd/content/c2802df1-edf1-400b-8de9-8cdf9bc9984f.html.

[3] http://www.jscst.cn/KeJiDevelop/InfoDetail/Default.aspx.InfoID=62e200b3-f3c2-4d06-bf0c-f369da162ec7&Category Num=018002.

[4] 刘勤文,魏嘉玮,陈嫚嫚,等.南京市绿色建筑现状的调查分析[J].江西建材,2016(15):7-8.

[5] 林 芹.盐城绿色建筑发展应用[J].山西建筑,2016,42(11):207-208.

StatusanalysisofgreenbuildinginLianyungang★

ZhengZhongyuan

(LianyungangTechnicalCollege,InstituteofArchitecturalEngineering,Lianyungang222006,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ianyungang City green building, combined with a typical case of green building in Lianyungang Cit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Lianyungang City, in order to promote green building demonstration, and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to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reen building status, demonstration effects, policy system

TU201.5

A

1009-6825(2017)26-0167-03

2017-07-01 ★:连云港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RK1505)

郑中元(1985- ),男,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连云港绿色
绿色低碳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莲年有鱼》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学习母鸡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