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交往空间中“有序”与“有趣”的探讨★

2017-10-21王子璇程晴晴程云杉

山西建筑 2017年26期
关键词:百团大战林业大学空间设计

王子璇 程晴晴 程云杉

(1.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高校交往空间中“有序”与“有趣”的探讨★

王子璇1程晴晴2程云杉2*

(1.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为研究基于社团活动的高校户外交往空间设计,以南京林业大学“百团大战”为切入点,运用实践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活动场地进行了分析,创新性地从空间的“有序”和“有趣”两个方面提出了交往空间设计的可行性策略,解决了“百团大战”空间无序和缺乏吸引力的问题,为高校交往空间改进实践提供了设计依据。

交往空间,高校校园,百团大战,秩序性,趣味性

0 引言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交往”的定义是:“由于共同活动的需要而在人们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建立和发展相互接触的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

本项目研究的“基于社团活动的高校户外交往空间”是指在高校建筑外部为学生和社团之间交往提供适宜场所的空间。“百团大战”是高校社团集中招新活动的形象称呼,是社团招收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接触社团组织、发生交往活动的起点。

本文通过对社团活动现状分析,就“如何保证公共交往空间的秩序”和“如何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即空间的“有序”和“有趣”进行了探讨。公共空间户外活动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和社会性活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研究发现当空间物质环境质量好时,自发性活动的频率显著增加,社会性活动的频率也随之增长[1]。“百团大战”属于自发性、社会性交往活动,其空间设计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活动发生的频率和质量。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理论依据,应用于高校空间的改造实践中,为交往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1 概况

南京林业大学“百团大战”位于学校新老食堂中间的狭长空地,可利用范围为近似13 m×68 m的长方形。狭长的地形限制了社团展位的分布方式,使得靠近十字路口的展位更具有吸引人群的优势,而位置偏里的社团则难以引起注意。学校食堂作为必要性活动区,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处,“百团大战”安排于此,有利于吸引来往同学;但在就餐高峰期,人群汇集于此并停留,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见图1,图2)。

2 交往空间的“有序”

“有序”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或行为组织空间而使空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序列[2]。一个空间只有“有序”才能保证交往时不发生混乱,“百团大战”空间的“有序”可以从空间的围合感和层次感两方面来论述。一个空间的围合感在于有明确的边界限定场地的范围,使空间具有封闭性和向心性;一个空间的层次感在于分区的合理性,即根据用途和功能建立空间顺序,从而增强整体空间的秩序性。

2.1围合感带来的“有序”

南林“百团大战”各社团之间没有硬性分隔,只能靠桌椅和展板来区分,导致展位容易向四周扩散以获得更大的展示空间;此外,人群的进出亦会导致社团展位的移动,使得场地处于混乱之中。今年组织方对此进行了改进,在地面上贴标识来辅助分隔和指引,这种平面上的分隔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不够。

无论哪种类型的交往空间,其核心都在于人与人的交流,这就要求空间具有一定的围合度,给予人领域感、私密性与安全感,从而引发交往行为[3]。当进行外部空间布局时,有一种为各个空间带来一定程度封闭性、向心性的整顿空间秩序的方法,即“墙”的运用。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指出不同高度的墙体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对于划分空间的不同作用(如图3所示)。由平面标识物到立体空间的墙体,给人的感觉必然有所不同。在“百团大战”空间中即可考虑运用灵活轻便的材料作为“墙体”布置于场地周围,防止社团展位随意移动,增加整个场地的围合感和领域感,从而达到空间的“有序”。

2.2空间层次的“有序”

南林“百团大战”空间缺乏明确的层次划分,各个社团零散分布,有些社团负责人会走到马路上进行宣传,使得人群聚集在入口和马路的交界处,造成交通拥堵;有展示节目的社团也会尽量抢占靠近路口的位置,使得入口处变得杂乱无章,让人眼花缭乱,反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百团大战”空间中发生的人的行为活动是多样的,因此需要营造多层次的空间来满足社团和学生的交往活动需求[4]。确定场地空间的层次,就要建立一定的空间顺序,即根据用途和功能适当的进行分区。例如,确定如下的空间领域: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公共的→半公共的(或半私用的)→私用的;多数集合的→中数集合的→少数集合的;嘈杂的、娱乐的→中间性的→宁静的、艺术的[5]。

这一方法在南林“百团大战”的狭长地形中更显必要。结合前文所论述的空间领域:嘈杂的、娱乐的→中间性的→宁静的、艺术的,在“百团大战”空间中,可以根据场地使用功能分为三部分:动态展示区、报名互动区、静态展示区。其中动态展示区往往嘈杂、富有娱乐性,作为场地空间顺序的第一部分,放置在靠近十字路口的地方,吸引人群;报名互动区则为各个摊位的集中,相当于中间性的交往活动,起到嘈杂到安静之间的过渡作用;静态展示区可以放在场地的后方,营造宁静而艺术的氛围,受外部影响较小,也作为场地尽头吸引人的区域。这样的场地层次划分实现了从嘈杂到安静的完整空间序列,从而达到空间的“有序”。

3 交往空间的“有趣”

“有趣”不局限于美学,更倾向于一种生活情趣,即引起人的兴趣,带给人愉快的情绪,并让人愉悦的一种体验方式[5]。一个空间只有“有趣”才能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并进入交往,“百团大战”空间的“有趣”可以从观察到的“有趣”和参与中的“有趣”两方面来论述。观察到的“有趣”即人们在进入空间前的直观感受,意味着能够从远处激发人的五感,从而产生进入空间的兴趣;参与中的“有趣”即人们进入空间后的真实体验,意味着能够使人逗留且产生交往的兴趣。

3.1观察到的“有趣”

南林“百团大战”主题不够清晰、没有明确的入口标识、未能形成视觉焦点,也没有可供观察的舞台,因此路人很难知道场地内正在发生的活动,导致大部分人只是从场地外缘经过,并没有被吸引进入空间、发生交往活动。

视线是很重要的,如果人们看不到空间,他们就不会使用它[6]。空间的“有趣”只有被有效传达,经过的行人才可能被吸引;人们首先要“看到”“听到”,然后才能选择是进入、穿越、环绕还是离开。因此“百团大战”应保持空间的视线可及,使路人能轻易观察到空间内各活动的发生,这就可以从入口周围着手。

空间入口提供给人们一个重要的心理过渡,是从外部公共环境向特定空间内部环境的转换[7]。以“百团大战”为例,可以通过“有趣”的入口标志和舞台表演来吸引路人。一个“有趣”的入口标志需要具有“可意象性”,即具有具体形式的对象给每个特定观察者以高概率的强烈印象的性能[8]。从另一种意义来说,也称之为可识性或可见性,即目标可见且能鲜明的呈现在人的感觉中。一个“有趣”的舞台不但从视觉,还从听觉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如果活动和人能集中起来,单个活动就可以相互激发,即“有活动发生是因为有活动发生[1]”。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有利于促进社团间的合作和交往,也能够引起过往学生对空间内活动的兴趣。

3.2参与中的“有趣”

南林百团大战空间缺乏趣味和互动,各个社团之间缺少联系和合作,难以吸引行人逛完整个场地。且由于百团大战规模较大,社团摊位众多,空间内的流线也较复杂,对于想要了解某一类社团的大学新生来说,快速发现自己的目标就变成了非常困难的问题,这将会大大阻碍人们探索空间的兴趣。

人对空间环境存有一种天然的探索欲望,如果整个空间体系成直线相接或者都是一览无余的宽敞空间,就有可能使空间的主体感到索然无趣,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开展交往活动的兴趣[9]。一个“有趣”的空间组合应该在尽可能满足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活动需求上,用线索组织空间使得路径婉转曲折,通而不畅。以“百团大战”为例,可以通过互动游戏贯穿其中,促使人们走完整个场地,并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考虑统一而又有各个社团发挥余地的游戏规则和人人皆能参与的游戏,如将展区分布跟家喻户晓的游戏结合,借鉴超级玛丽、开心消消乐、俄罗斯方块等耳熟能详的游戏规则,降低互动的学习成本,方便大家快速融入空间,使得人们在经过空间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惊喜,切身体会到空间的“有趣”并自然地融入。

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的标识和指引进行多样化的设计来增加一些变化、情趣和个性。空间标识在于给人鲜明的独特印象,强化人的视觉体验,使得摊位在拥挤的空间中脱颖而出,吸引人们前往探索。以百团大战为例,可以在每个社团摊位附近加以形象生动的社团活动展示,来增加场地的趣味性和可识性。如:体育竞技类社团可以将运动球类展示于摊位附近,使在远处也能一眼辨别社团属性,有利于位置偏里的社团吸引人们前往,也便于同学们快速发现自己的目标。

4 结语

高校交往空间要做到吸引并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就要保证空间的“有序”和“有趣”,以南林“百团大战”为例,“有序”即强调空间的围合感和层次感,“有趣”即强调观察到的和参与中的“有趣”。如何在“有序”中限定的场地范围增加“有趣”中吸引人的部分,在“有序”规则的空间和“有趣”变化的空间中寻找平衡,还值得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的探讨。

[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庹 量.基于交往行为模式下的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3] 肖 静.高校交往空间的情境营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4] 曹 悦.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5]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13-14.

[6] 威廉·H.怀特,叶齐茂,等.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M].倪晓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7] 赵琤琤.高校校园的外部交往空间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0.

[8] 林 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9] 李 源,魏宏杨.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优化设计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71-75.

“Orderliness”and“interest”ofintercoursespace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WangZixuan1ChengQingqing2ChengYunshan2*

(1.SchoolofHomeandIndustrialDesign,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2.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

The article bases on “The Hundred Student Association Campaign” i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nd aims to discuss the design of outdoor intercourse space for club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s first combined theories with practice to analyze the intercourse space, then creatively proposed feasible strategies from two aspects of intercourse space design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pace disorder” and “lack of attraction”. The article also provides design basis for improving experiments of intercourse spa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course space, universities campus, the hundred student association campaign, orderliness, interest

TU984.14

A

1009-6825(2017)26-0003-03

2017-07-05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PITP)“面向社团活动的校园外部交往空间设计与改造研究”(项目编号:2016NFUSPITP176)

王子璇(1996- ),女,在读本科生;程晴晴(1997- ),女,在读本科生

程云杉(1975- ),男,博士,讲师,国家注册建筑师

猜你喜欢

百团大战林业大学空间设计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百团大战克敌据点等战绩考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究竟有多少?——与袁旭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