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里约奥运会古巴优秀拳击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2017-10-20谢飞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勾拳直拳后仰

谢飞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001)

袁新国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里约奥运会古巴优秀拳击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谢飞

(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001)

袁新国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等方法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古巴优秀运动员与对手进攻、防守、反击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了古巴优秀拳击运动员进攻、防守、反击技术的使用特征,旨在为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提供技术训练的参考。结果表明,古巴运动员前后手直拳、摆拳使用频次高,击打效果显著;三拳、四拳技术进攻与击中次数明显高于对手,两拳击中效果较佳;古巴运动员单拳进攻时身体固势较稳、抱架严密;多拳进攻时连击快速且无欲攻动作,轻重分明、直勾摆拳结合;格挡防守严密、后仰和躲闪防守快速、后撤步防守适中;快速后仰后接直拳、后手摆拳或躲闪迎击,后撤步和格挡后两拳或多拳反击。

拳击;古巴;进攻;差异;技术;特征

拳击强国——古巴自1968年参加奥运会业余拳击比赛以来,都能以优异战绩雄踞世界拳坛前列。伦敦奥运会之后,国际拳联宣布:从2013年6月1日开始,所有国际拳联举办的成年男子比赛采用现行的职业拳击比赛计分规则。2013年世界拳击锦标赛是国际拳联实施新规则的第1次国际大赛,世界拳击强国古巴队受到了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俄罗斯等国家的强有力挑战,获得2金、2银、1铜共5枚奖牌,与哈萨克斯坦4金、2银、2铜的总成绩相比,差距较大。2013年世锦赛之后,古巴拳击国家队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新规则下制胜因素的内涵,在2015年10月卡塔尔多哈举办的世界男子拳击锦标赛当中,一举斩获10个级别的4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占据总奖牌榜首位,再一次展示出世界拳击第一强国的风范;2016年里约奥运会古巴再次囊获3金3铜,展现出古巴拳击项目的强大实力。

古巴拳击运动员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上表现出的技战术水平值得我国拳击项目教练员、运动员学习与借鉴。为此,笔者对古巴4个级别的优秀拳击运动员与其对手进攻、防守、反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古巴运动员进攻、防守、反击技术的使用特征,以期为我国拳击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进行科学性、针对性训练,增强整体竞技实力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拳击决赛阶段56、75、81kg 3个级别冠、亚军运动员的比赛和60kg半决赛(古巴运动员阿尔瓦雷斯对战巴西运动员孔塞桑)具体信息见表1。古巴60kg级运动员阿尔瓦雷斯曾获得2013年和2015年世界拳击锦标赛冠军,尽管里约奥运会半决赛中以1∶2负于巴西运动员孔塞桑,但仍为古巴该级别的最优秀运动员,因此特将阿尔瓦雷斯列为研究对象之一。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期刊,以新规则、拳击项目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下载并整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与意义的论文20篇;通过国际拳联官方网站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官方网站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2)录像观察法 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决赛阶段56、75、81kg 3个级别冠、亚军运动员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半决赛60kg古巴运动员与对手的进攻、防守、反击技术指标进行采集、统计与处理。

3)比较分析法 对国际拳联新规则实施后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决赛阶段56、75、81kg 3个级别冠、亚军运动员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半决赛60kg古巴运动员与对手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21.0软件和EXCEL2007对录像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结合体育学与统计学等理论对4名古巴优秀拳击运动员与其对手的进攻、防守、反击技术统计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5) 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是对比2组分类变量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检验实际频数(A)与理论频数(T)的差别是否由抽样误差引起来的思想方法来实现,是一种重要的非参数统计方法。研究中,通过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分别检验古巴运动员与对手的技术使用中,每个技术小项上的使用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的统计量为:

df=(nR-1)×(nC-1)=1

式中,df为自由度;nR为行例数合计,nC为列例数合计,n为总例数。原假设H0:某个拳击技术使用无差异;备择假设:某个拳击技术使用有差异。

2 分析与讨论

2.1古巴运动员单拳技术进攻分析

按照拳击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结构划分,拳击的单拳技术可分为前手直拳、前手勾拳、前手摆拳和后手直拳、后手勾拳、后手摆拳等6种单拳拳法[1]。表2结果显示,4名古巴运动员前后手直拳、前后手摆拳使用次数分别为101、101、44和26次,分别比对手运动员前后手直拳、前后手摆拳使用次数多出48、67、19和 10次,尽管在使用率上两者的差距不大,但在每回合使用次数上古巴运动员分别高出对手4.36、6.09、1.73和0.91次;古巴运动员的前后手勾拳的使用次数与对手差距较小。χ2检验表明,古巴运动员与非古巴运动员的单拳使用情况相比,后手直拳有显著性差异(P<0.05),古巴运动员的后手直拳使用率(35.8%)高于非古巴运动员的的后手直拳使用率(25.2%)。

拳击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出拳击中次数的多少决定比赛的胜负,特别是重拳击中更能影响对手的技战术的发挥。表3数据显示,古巴运动员前后手直拳、前后手摆拳击中次数为44、56、19、16次,分别比对手多出25、38、11、10次,特别是前后手直拳击中次数,两者差距较明显;在击中率和每回合击中次数上,两者的差距也较大。χ2检验表明,古巴运动员与非古巴运动员相比,单拳击中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数据显示出古巴运动员在单拳技术进攻次数和击中次数上都占据明显优势,这也是古巴运动员较好地使用前、后手直拳控制对手和使用前后手摆拳威慑对手、战胜对手的重要原因。

注:单拳技术包含迎击战术、防守反击战术、主动进攻战术时使用的单拳技术;数字53(39.3%)表示出拳次数(成功率)。下同。

注:单拳击中次数指双方一个交手单位中,出拳击打时对方身体或头部出现被击打效果,显示出头部后仰、身体明显被击中。

通过重复观察比赛录像发现,古巴运动员在开赛后率先使用灵活的步法调整与对手的交战距离,利用前手直拳、摆拳进行上下、左右虚晃、真假进攻、突放冷箭、以试探对手虚实;在对手犹豫不决、思想不集中,欲攻未攻时敢于进行快速有力的后手直拳、摆拳、勾拳重击对手头部或腹部,而在进攻后能够紧身贴靠、合理搂抱、缠绕或快速后仰、后撤步、格挡防守,在此期间古巴运动员时刻保持身体重心稳定、双拳处于防守、反击、进攻的合理位置,在进攻、防守或迎击时手脚协调一致、保持同步,且能做到攻防兼备;一旦发现出现反击或迎击时机,会使用单个重拳或组合拳进行猛烈进攻,而后再进行新一轮的积极防守,伺机再次进攻或反击[2]。而对手运动员在使用前、后手直拳进攻、防守或迎击时,抱架不严密、身体姿势重心较高,导致站位不稳定、脚步移动略跟不上进攻、反击、迎击的出拳节奏,进一步影响前后手直拳、前后手摆拳击打和回收速度,进而影响到击打效果[3]。

2.2古巴运动员多拳技术进攻的分析

按照拳击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结构划分,拳击的多拳技术可分为两拳、三拳、四拳、五拳及五拳以上等多种多拳技术,其中多种多拳技术由前后手的直拳、勾拳、摆拳按照进攻、反击、迎击的需要和其他战术安排而组合起来使用,因此,多拳技术形式多样,使用击打效果不尽相同[4]。2013年国际拳联新规则对运动员进攻的主动性进行新的评判,鼓励运动员更多出拳进攻,并对运动员多拳进攻的次数与类型进行综合评分,故而也影响到运动员多拳进攻的使用情况[5]。

表4 古巴运动员与对手多拳使用对比

注:多拳技术包含迎击战术、防守反击战术、主动进攻战术时使用的多拳技术。

表4显示,古巴运动员运用三拳、三拳以上进攻技术为64和27次,分别高出对手运动员33和15次,在运用率和每回合运用次数上也分别高出17.1%、7.8%和3、1.36次;古巴运动员使用两拳进攻技术99次,而对手使用144次,在使用率和每回合使用次数上分别少24.9%和4.09次。χ2检验表明,古巴运动员与非古巴运动员的多拳使用情况对比,各拳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古巴运动员的三拳(33.7%)、三拳以上(14.2%)的使用率高于非古巴运动员的三拳(16.6%)、三拳以上(6.4%)的使用率;但古巴运动员的两拳(52.1%)使用率低于非古巴运动员的两拳(77.0%)使用率。

表5 古巴运动员与对手多拳效果对比

注:多拳击中次数指双方一个交手单位中,出拳击打时对方身体或头部出现被击打效果,显示出头部后仰、

身体明显被击中。

表5显示,古巴运动员两拳技术击中次数为52次,较对手少12次,尽管在每回合击中次数上与对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击中率上却高出对手8.09%,这说明古巴运动员两拳进攻技术的击打较精准、力度与速度较快、使用效果较佳;从三拳、三拳以上进攻技术的击中次数上,古巴运动员分别超出对手26和12次,在击中率和每回合击中次数上同样高出对手12.35%、37.5%和2.36、1.09次。χ2检验表明,古巴运动员与非古巴运动员的多拳击中情况对比,各拳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古巴运动员的三拳(39.1%)、三拳以上(13.6%)的击中效果高于非古巴运动员的三拳(20.2%)、三拳以上(3.6%)的击中效果;但古巴运动员的两拳的击中率(47.3%)低于非古巴运动员的两拳的击中率(76.2%)。对比数据显示出古巴运动员的三拳、三拳以上进攻技术的使用效果远远超过两拳技术,直、勾、摆拳的组合进攻与步法配合更加协调,击打力量与速度较对手更胜一筹,精准度更高。

通过观察比赛录像发现,古巴运动员在多拳进攻前,通常进行步法移动调整交战距离,而后使用快速单拳进行干扰、试探、虚晃或真假进攻,待对手欲攻未攻、意志消沉时,使用两拳组合进行猛烈重击,以左右手直拳为主,蹬地快且发力大,进攻后防守严密重心保持稳定;而三拳主动进攻轻重分明、直勾摆拳结合、左右上下结合、多以后手直、摆拳结束,进攻后多以严密防守或快速后仰、后撤步进行避让对手反击,而后再次进行前后手直拳的突袭、干扰、虚晃,并辅以后手直拳、摆拳重击,伺机再次多拳组合进攻[6]。古巴运动员高频次的单拳、多拳技术的灵活进攻和快速的严密防守是多次击中对手的重要因素[7]。

2.3古巴运动员防守技术使用的分析

防守战术是拳击比赛中运动员利用身体上的躲闪、后仰、撤步、摇避与双臂的格挡、拍击、阻挡等手段来防御对手进攻的技术;不同防守技术的防守效果各有不同,差异较大。为了准确评价运动员的攻防技战术水平和竞技实力,国际拳联新规则将运动员使用的防守战术情况作为评分的主要尺度[8]。

表6 古巴运动员与对手防守技术使用对比

注:研究中以常用防守技术为主要对象(下同)。

表6显示,4名古巴冠军运动员使用后仰、躲闪、后撤步防守技术为61和69、38次,分别高出对手运动员17、24和12次,在使用率和每回合使用次数上也分别多出对手4.49%、7.37%、3.53%和1.55、2.18、1.09次;而古巴运动员的格挡防守技术却比对手少使用25次,在使用率和每回合使用次数上分别少14.41%和2.28次。χ2检验表明,古巴运动员与非古巴运动员的防守技术使用情况对比,格挡防守技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古巴运动员的格挡防守(31.9%)使用次数低于非古巴运动员的格挡防守(46.3%)使用次数。

防守技术的成功与失败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成功率高,被击打次数较少,裁判给予高评分;失败率高,被击中次数较多,裁判主观上认为运动员处于劣势,评分较低[9]。表7显示,古巴运动员使用后仰、后撤步防守技术的成功率分别高于对手运动员12.56%和2.52%,成功次数分别多出15和4次;这说明古巴运动员的后仰防守技术动作娴熟、速度快、预判准确,并能结合前手拳假动作试探、引诱对手进攻,进行快速防守与反击,防守与反击效果较佳。尽管古巴运动员格挡防守技术成功次数与对手相差无几,但在成功率上明显高出对手近15%,这说明格挡防守严密性较强,能够较好抵御对手的进攻与反击。表7还显示,古巴运动员躲闪防守技术的成功次数、成功率为47次和32.6%,比对手分别高出26次和10.7%,说明古巴运动员躲闪速度较快,判断准确,防守效果较好,并能在躲闪防守同时进行单拳或多拳迎击,重创对手。χ2检验表明,古巴运动员与非古巴运动员的防守技术使用成功情况对比,格挡防守技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古巴运动员的格挡防守(34%)使用次数低于非古巴运动员的格挡防守(50%)使用次数。

通过比赛录像观察发现,对手运动员后仰防守速度微迟缓且双臂抱架松散、身体重心略后偏移、反击蹬地转跨力度较慢;在后撤步防守时后撤距离略大、身体重心略微偏高,反击时脚步跟不上进攻节奏,格挡防守不严密,易受到对手多拳重击,因而造成反击的速度、力度和连贯性较差;躲闪防守身体重心偏移较多,反击或迎击时动作幅度略大且不连贯。古巴运动员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或是躲闪或是迎击对手,其身体重心保持的相对较低,这样也有利于双腿固势稳定,便于反击与迎击[10];此外,古巴运动员在后仰防守时含胸低下颚,双拳位于头部前后两侧,双臂紧贴腹部,身体重心稳定在双腿之间,这便于后仰防守后快速反击和多拳进攻;在格挡防守时,能够做到含胸收腹、抱架稳固,以双臂快速短促的发力来抵抗对手出拳进攻,同时配合身体、前后左右旋转摆动以减弱对手击打力度,能较好抵挡对手重拳击打腹部与头部;在躲闪防守时,配合脚下灵活移动与身体虚晃,紧盯对手躯体动作与出拳方向,在保持身心平稳同时向左右快速躲闪出拳迎击,躲闪迎击或防守后,紧贴对手或后仰、后撤步进行防守;在后撤步防守时,能够连续多次、快速撤防,双臂保持反击姿势,重心转移到后腿,以便发力反击与进攻。古巴运动员多次严密的格挡防守,快速的后仰、后撤步防守,躲闪后准确的迎击是限制对手技战术发挥、消耗对手体力、保证精准反击的重要环节[11]。

表7 古巴运动员与对手防守技术效果对比

注:成功次数是指在使用防守技术时,对手单拳或多拳进攻或反击未击中运动员头部、腹部,未呈现头部明显后仰或身体明显

被重中的现象;失败次数是指在使用防守技术时,对手单拳或多拳进攻或反击明显击中运动员头部、腹部,呈现头部明显

后仰或身体明显被重中的现象。

2.4古巴运动员反击技术使用的分析

反击技术是指在拳击比赛中对方运动员进攻后,防守运动员在对方出拳进攻回收拳法或仓促防守的情况下,使用相应拳法以最快的速度击打对手有效部位,完成反击击中对手的技术。为了准确评价运动员的反击技术水平和竞技水平,当前国际拳赛评分标准将运动员使用的反击技术情况作为评分的主要尺度[12]。拳击运动员运用不同的反击技术与比赛时局具有明显的关系,从而产生的反击效果大不相同[13]。

表8数据显示,古巴运动员的反击技术的使用总次数为335次,比对手多出69次,这说明古巴运动员较高频次的反击为有效击打对手创造了更多机会;此外,古巴运动员较多使用直拳反击、两拳反击、多拳反击和多次反击技术,而对手运动员偏向使用两拳反击技术、二次反击、直拳反击技术;在7种反击技术使用次数对比中,古巴运动员仅有勾拳反击、二次反击技术使用次数少于对手运动员,其余5种反击技术均多于对手运动员。χ2检验表明:古巴运动员与非古巴运动员的反击技术使用情况对比,二次反击技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古巴运动员的二次反击使用次数低于非古巴运动员的二次反击使用次数。

表8 古巴运动员与对手反击技术使用对比

注:直拳反击包括前、后手直拳反击,勾拳反击包括前、后勾手拳反击,摆拳反击包括前、后手摆拳反击;两拳反击包括多种任意两拳反击;多拳反击包括多种多拳反击。

表9 古巴运动员与对手反击技术效果对比

注:直拳反击包括前、后手直拳反击,勾拳反击包括前、后勾手拳反击,摆拳反击包括前、后手摆拳反击;两拳反击包括多种任

意两拳反击;多拳反击包括多种多拳反击技术。

反击击中次数的多与否也是决定着比赛的胜负的关键。表9显示,古巴运动员与对手运动员总的击中次数上看,古巴运动员击中148次,而对手运动员仅有101次,相差47次,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多次准确的反击击打是获得裁判高评分的主要因素;而且在击打效果较佳的直拳反击、两拳反击、多拳反击、二次反击技术,古巴运动员更表现出较强的竞技水平,分别超出对手运动员16、13、7、4,尤其是作为重要评分指标的摆拳反击和多次反击击中次数,也明显高于对手运动员。χ2检验表明,古巴运动员与非古巴运动员的反击技术成功使用情况对比,各反击技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通过观察比赛录像发现:古巴运动员多种反击技术是建立在严密的防守技术基础之上的,并根据对手进攻战术的安排而选择使用的;当对手使用单一拳法技术进攻时,古巴运动员通常使用后仰、格挡防守进行防守,并抓住对手收拳防守瞬间进行前后直拳、后手摆拳反击,反击后进行贴靠或后仰防守,在调整后进行二次交战准备;当对手使用多拳技术进攻时,古巴运动员通常使用格挡防守抵御对手第1拳的击打,而后使用后撤步、后仰防守来避开对手第2、第3重拳的击打,在对手重心不稳定或回收拳防守同时使用多种直摆拳组合进行反击;当对手近距离使用单拳或多拳进行进攻时,古巴运动员通常进行挤靠、紧贴、缠绕对手,在重心转移后使用前、后手勾拳、摆拳的组合拳反击对手头部、腹部,反击后进行合理搂抱与贴靠防守;当对手体能下降或防守较松散时,古巴运动员在引诱对手出拳进攻后,进行后仰、格挡防守,并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两拳或多拳反击,反击后进行后仰、后撤步、格挡防守,而后再次反击。古巴拳击运动员严密的防守技术、反击技术的合理安排以及精准的击打与巧妙的迎击是战胜对手的一个最为主要的条件。

3 结论

1)古巴运动员前后手直拳、前后手摆拳使用次数与击中次数较多;

2)古巴运动员使用3拳、4拳技术进攻次数与击中次数较多,两拳技术击中效果显著;对手运动员2拳技术进攻次数高于古巴运动员,但击打效果较差;

3)古巴运动员使用后仰、躲闪、后撤步防守技术多于对手,使用格挡防守技术少于对手;在防守成功次数、成功率上均高于对手;

4)古巴运动员使用直拳、2拳、多拳、多次反击技术多于对手,而使用勾拳、二次反击技术少于对手;古巴运动员勾拳、多次反击成功率低于对手,其余5种反击技术成功率高于对手;在使用次数上除勾拳反击次数低于对手之外,其余6种反击技术使用次数均多于对手。

[1]鲍善军,徐文静. 奥运会男子拳击冠、亚军战术实效性研究——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1):129~135.

[2] 张辉,樊庆敏.世界优秀男子拳击小级别冠亚军技战术制胜特征对比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6):553~557.

[3] 鲍善军,龙跃玉,王德新.中外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比赛制胜因素对比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4):58~64.

[4] 鲍善军.灵敏素质训练对不同水平拳击运动员技、战术运用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6):72~76,83.

[5] 张辉,樊庆敏,樊蕊.新规则下我国男子拳击小级别运动员2016年奥运会备战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6):97~102.

[6] 王海峰,王德新,张亚琪,等.伦敦奥运会女子拳击60kg级冠军泰勒的技战术运用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134~138.

[7] 王德新.世界优秀男子拳击选手制胜技术特征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46(6):63~67.

[8] 王海峰,祁国鹰,王宾.第29届奥运会拳击决赛中运动员防守技术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6(3):82~86.

[9] 王德新.新规则下世界拳击强国乌克兰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3):66~72.

[10] 范庆敏,王德新,张辉.国际拳联2013评分规则对我国男子拳击选手技战术特征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125~128,139.

[11] 余银.我国男子拳击项目技战术实战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129~132.

[12] 余银.第 16 届世界拳击锦标赛邹市明技战术特征与实战问题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2):75~79.

[13] 王海峰,王宾,祁国鹰,等.新规则对拳击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120~124.

[编辑] 洪云飞

G886.1

A

1673-1409(2017)17-0066-08

2017-04-10

国家体育总局2015~2016年度综合科研课题(2015N01)。

谢飞(1979-)男,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拳击技战术分析、职业拳击发展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通信作者:袁新国,360565727@qq.com。

[引著格式]谢飞,袁新国.里约奥运会古巴优秀拳击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14(17):66~73.

猜你喜欢

勾拳直拳后仰
战术“后仰”不可取 电竞需要战术“前倾”
竞技跆拳道直拳的得分应用方式研究
前手直拳在拳击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方法
常做直立后仰锻炼腰背肌
浅谈拳击中后手直拳的功效
吉林省运会拳击决赛后手勾拳动作运用分析
神的后仰跳投
浅谈散打直拳技术动作应用与分析
论勾拳
求爱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