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大师们的开学第一讲

2017-10-20

新传奇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二手货辞源黄侃

民国大师们的开学第一讲

金秋喜迎开学季,不少学生会谈论新老师的趣闻轶事,而那些大师们的开学第一课,则更让人津津乐道。他们的开学第一课一般丰富多彩、极具个性,展现了讲台上的教师风采。如今,这已成为时代的记忆。

陈寅恪: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西南联大讲授隋唐史,每到开学季的第一课,他都会开宗明义:“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每次上课,陈寅恪必携带要引用的书籍多种,以黄布包裹,拿到教室,放在讲台。遇到引证的重要文句,必写在黑板上。讲到入神的地方,往往闭目而谈,至下课铃响,还在讲解不停。他讲课虽多平铺直叙,但听课者并不觉枯燥,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

吴宓:讲课有欧美之风

国学大师吴宓开学时常穿一袭灰布长衫,戴一顶土棉布睡帽,一手拎布包,一手拄手杖,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讲内容脱口而出,一气呵成。他讲到得意时,便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一时兴起,吴宓还会在课堂上朗诵自己的诗作,甚至他写的情诗。他上课有些欧美之风,学生回忆:“先生讲课常是漫谈性质的,只指定些参考书,要我们自己阅读,并多写读书报告。课上先生有时讲些文人轶事,风趣横生,使我们忍俊不禁。”

章太炎:声势浩大摆谱最厉害

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开学季声势浩大,摆得谱也最厉害。章名满天下,前来听讲者甚众,每次上课,都有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声名在外。章国语不好,便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便由钱玄同写在后面的黑板上;而一旁的马幼渔则负责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章太炎讲课,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前一句可真狂到天上去了,不过后一句却让听者很受用。

沈从文:睡觉不反对,请不要打呼噜

据说辜鸿铭讲课到得意处,一把年纪的他也会忘形,或者一展歌喉唱段小曲,或者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糖大嚼,其形象让人捧腹。图为辜鸿铭

文学大师沈从文小说写得不错,但毕竟是文学青年出身,所以课讲得艰涩难懂。再加上他口齿又不清,听他讲课简直不知所云。不过,他颇有自知之明,开学季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直截了当,以示做人的真诚。经他这么谦虚地一说,反倒让学生有了几分的敬意。

梁启超: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

启功:在下所讲,全是胡言

启功先生的开场白也很有意思。他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他的老本家、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贴切。

辜鸿铭:割心里的小辫子难

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被外国人称为“到北京可以不看故宫,不可不看辜鸿铭”。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自然是笑声一片,他也习以为常了,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再听他讲课,如行云流水,似天花乱坠,果然有学问,名不虚传。

马衡: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先要知道什么是真的

马衡在北大讲“金石学”,带学生去故宫看商周青铜器。学生问他:“何以知道是真的?”马衡说:“若要知道什么是真的,先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学生又问:“那么,又何以知道什么是假的呢?”马衡说:“若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先要知道什么是真的!”

顾颉刚:学问上要小题大做

一次习作,学生引用《资治通鉴》。顾颉刚说:“引用古书资料,要用原始书,《资治通鉴》是二手货,不足取信于人。”又一次,学生粗心大意,写错字,老师骂他:“要细心,一个字都不可轻轻放过。”

再一次,学生出大题目要写作,这次老师骂他更狠:“你的毛病好出大题。要知道大题目费大功夫,不易做得充实;小题目可以做得充实有力,无懈可击。某些事,可以大题小作,在学问上则要小题大做。”

古直: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

古直在庐山东林寺设帐收徒,杜宣等人前去听课。古直问他带了什么书,杜说只带了一部《辞源》,古直勃然大怒说:“怎么我的学生用《辞源》?”杜宣说:“我不认识的字,不查《辞源》查什么?”古直更加怒了,大声地说:“怎么,我的学生查《辞源》?”后来古直缓和下来,才说:“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不懂的字,要查《说文》,查《尔雅》,查《水经》。要查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的地方,这样才可靠。《辞源》这一类书,是二手货。我们做学问要有穷根究底的精神才行。”

黄侃:只要你不认为我有辱门墙,我就执弟子礼

章太炎、刘师培、黄侃三人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有一次,刘师培感叹自己生平没有资质优秀的弟子堪当传人,黄侃即朗声问道:“我来做你的关门弟子如何?”刘师培以为黄侃只是开玩笑,便说:“你自有名师,岂能相屈?”黄侃正色相告:“只要你不认为我有辱门墙,我就执弟子礼。”第二天,黄侃果然用红纸封了十块大洋,前往刘家磕头拜师。有人认为黄的学问更胜于刘,不必自轻身份,黄说:“《三礼》为刘氏家学,非如此不能继承绝学,此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黄侃只比刘师培小两岁。

顾随: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

叶嘉莹的老师顾随每次步上讲台,常是先拈举一个他当时有所感发的话头,然后就此而引申发挥,有时层层深入,可以接连讲授好几小时甚至好几周而不止。有一次先生来上课,步上讲台后便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三行字:“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先生首先阐明的,就是诗歌之主要作用在于使人感动,所以写诗之人便首先须要有推己及人与推己及物之心。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而为大我之精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则有二端: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

由此看来,大师的开学季真是丰富多彩,他们都个性鲜明,为后人津津称道。大师的开学季,已成时代的记忆,体现出了他们有别于常人的真性情,也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更为今天的师生,提供了借鉴与启迪。

(《安阳日报》2016.9.9)

猜你喜欢

二手货辞源黄侃
黄侃的痴迷
二手电商难寻“二手货”
四位文学巨人的母亲
二手货网站,日本正流行
校园二手货微信公众号的建立途径研究
狠,有时是一种爱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和《辞海》的性质
把“二手货”和事故车改装后出售
识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