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推2025湖南智造的“服务化”工匠人才培养研究

2017-10-19彭嘉骐刘亚平

山东纺织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服务化工匠技能

彭嘉骐,刘亚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助推2025湖南智造的“服务化”工匠人才培养研究

彭嘉骐,刘亚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实现2025湖南智造,关键是人才培养。以毕业生、雇主、在校学生、教师和职员、咨询委员会五位一体的建立的信息评价反馈渠道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完善,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不断完善。根据用户需求迭代式教学体系调整和教学模式完善是“服务化”工匠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5湖南智造;服务化工匠;迭代式教学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一、背景意义

在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决策背景下,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15年正式印发了《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这个纲领性文件提出在世界产业格局加快重构的机遇下,制造服务化和服务制造化是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以培养具备“服务化”意识的工匠人才为战略基础。

“工匠”强调技能、技艺和技术,“服务”追求专注、忠诚和精益求精,因此“服务化”工匠人才培养应该从技能、道德、服务三个方面着手,形成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德才兼备人才。[1]在多个维度的复杂人才培养体系中,运用数学迭代思维不断靠近预期目标,可以更加彻底的贯彻“精益求精”工匠精神。[2]

二、研究现状

梳理国外工匠人才培养研究及实践,其核心观点是:高度重视工匠和工匠精神培育,以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发展战略。这些以英国、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制造强国的高技术人才超过技术工人总数40%可以窥见一斑。在工匠人才培养方面,德国和英国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德国早在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以法律手段确立“双元制”的地位,经历数十年积累,目前500人以上的企业中学徒制的参与率高达91%。英国在“技能立国”的理念下较早提出系列举措,包括2002年《21世纪的技能:发挥我们的潜能》白皮书,2009年《学徒制、技能、儿童和学习法案》,2015年《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明确提出在英国的技能战略目标下高技术人才培养是制造业的重中之重。[3]

通过查阅学位论文和权威著作,国内迭代方法在人才培养中主要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理论研究方面:张光建的高职《数据库应用基础》的迭代教学模式研究,张成霞和孟令波的工作项目导向的迭代式教学模式研究,张捷和鲁家皓跨学科课程忠的迭代式教学研究。[4]方法实践方面:朱忠旭和黄兵基于案例项目的高职“软件工程”迭代式教学方法研究,张帆项目迭代驱动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的应用,张艳红和蒋春荣混合式教学的迭代设计与效果研究。[5]以上论文作者有些提出将迭代模式运用与课程教学的设想,有些结合具体课程进行了初步实践。总的来说,迭代思维运用局限于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缺乏深入本质探索,研究结果缺乏发展和变化,这些都与动态迭代的思维相悖,需要不断完善。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目标是为促进早日实现智造湖南培养“服务化”工匠人才,课题以大众化视觉设计与制作专业为研究对象,该专业全国各个院校均有开设,且服务社会各行各业,具有普遍性特征。

2.总体框架

3.重点难点

(1)研究重点

职业教育根本落实于教学,更新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意义决定了它是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以往的研究者对于迭代式教学浅尝辄止,因此本研究将从科学、全面和动态的角度对迭代式教学深入探讨和实践。主要包括:从迭代变量、迭代关系、迭代过程控制三个方面科学、规范的进行专业体系和教学模式研究。避免片面、局部的教学模式研究,将迭代思维从宏观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微观具体课程教学模式展开。在“服务”意识的指导下,联系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相对封闭、滞后状态。

(2)研究难点

对于不能直接获得答案的问题,迭代思维不失为无限靠近问题本质的方法。但是与此同时,迭代法有其自身缺陷,它需要不断试错的过程会造成时间、经济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变量和变量区间来优化设计。[6]这些在以往的研究中缺乏有效的参考依据,这是本研究的难点所在。

4.主要目标

本课题旨在“服务”的前提下构建一种更为完善、普遍适用的“工匠”人才育人体系和教学模式,其中最核心的是“迭代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市场正经历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迅速的变化。高职教育有必要打破传统课程的封闭性、断层性和滞后性,构建具有迭代式思维的活态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动态、连续、敏感度高、随时关注用户心理变化的服务思维。

5.思路方法

(1)基本思路

本课题以培养“服务化”工匠人才为目标,以信息反馈系统消息为指导,“迭代式”活态课程为依托,借助项目实践,检验迭代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逐步完善。[7]研究基本思路如下: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以毕业生、雇主、在校学生、教师和职员、咨询委员会五位一体建立专业信息反馈系统。该系统定期收集反馈信息,经过分析总结用于指导专业课程体系修订。[8]

修订专业课程体系:以反馈系统信息为依据,结合市场调研报告,专业团队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与市场相匹配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更新专业课程教学:反馈信息最终落实到具体课程。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为指导,将服务化工匠人才素质归纳为技能素质、道德素质和服务素质三个要素。运用迭代思维,假设其中一个要素变化,其它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迭代式教学设计及实践,经过反复迭代使得每一次结果比上一次更接近理想状态。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针对中国制造2025、大国工匠、技能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文献查阅和整理。

问卷法:对毕业生、雇主、在校学生、教师和职员、咨询委员会定期展开网络问卷调查,实时收集系统对视觉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反馈意见。

访谈法:针对具体课程,分别以授课教师、所在班级学生和项目用户为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收集技能、道德、服务三方面的必备素质信息。

实证法:依托具体课程,对迭代教学模式进行实践验证。

四、总结与不足

“服务化”工匠人才培养研究有别于材料累积和文献的累加,本课题旨在“服务”的前提下构建一种更为完善、普遍适用的“工匠”人才育人体系和教学模式,其中最核心的是“迭代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市场正经历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迅速的变化。高职教育有必要打破传统课程的封闭性、断层性和滞后性,构建具有迭代式思维的活态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动态、连续、敏感度高、随时关注用户心理变化的服务思维。

助推湖南智造2025“服务化”工匠人才培养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含:艺术、人文、心理、经济、工程、管理、统计学等。工匠技能与服务意识培养考察维度多元,且学科差异悬殊,这需要我们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对不同领域的方法仔细甄别,最终传达准确的信息。

[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

[2]张捷,鲁家皓.跨学科课程中的迭代式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5).

[3]刘莲玉.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Z].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公报,2015;(5).

[4]张成霞,孟令波.工作项目导向的迭代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6).

[5]张艳红,蒋春荣.混合式教学的迭代设计与效果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7(2).

[6]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7]刘亚平,彭嘉骐.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迭代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17;(3).

[8]彭嘉骐,刘亚平.高校专业建设评价的信息反馈研究——以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平面设计系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G712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10.021

猜你喜欢

服务化工匠技能
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服务化模式和服务化收益研究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
拼技能,享丰收
工匠赞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