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对老年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患者增强效应的作用分析

2017-10-11赵东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放射学乙肝肝硬化

赵东旭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导管室,山东 济南,250000)

MRI对老年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患者增强效应的作用分析

赵东旭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导管室,山东 济南,250000)

磁共振成像;老年;乙肝肝硬化;小肝癌;增强效应

肝癌又称为肝脏恶性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病之一[1]。目前,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由于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3 cm及以下)病灶不易显示,极易导致漏诊[2]。磁共振成像(MRI)属于一种断层成像,它通过磁共振现象从机体中获取到电磁信号,并重建机体信息,以此观察到任何方位的断层图像。MRI动态增强技术对小肝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为患者的治疗指导与预后随访提供了较大的支持[3-4]。本研究探讨MRI对老年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患者增强效应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老年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患者。纳入标准:①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② 患者均采取CT与MRI治疗,检查间隔在30 d以内;③ 患者对本次治疗方案知情,已签署同意书;④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 检查前采取过肝脏介入术或肝脏手术;② 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史。本组110例患者共有125个病灶,其中男70例(85个病灶),女40例(40个病灶);年龄60~78岁,平均(68.5±8.3)岁;肿瘤部位:右叶60例,左叶40例,左右叶交界10例;病灶尺寸:直径0.6~2.8 cm,平均(1.5±0.5) cm。

1.2 方法

1.2.1 影像检查:本组患者均经CT与MRI扫描检查,两项检查的间隔时间在30 d以内。① CT:通过16层CT扫描仪(型号:GE Light Speed,产地:美国)进行检查。层厚:5 mm;螺距:1.375;层间距:5 mm;电流:300 mAs;电压:120 Kv;平扫后在肘静脉注入100 mL(300 mgI/mL)的碘对比剂,即非离子型碘海醇,流率为3 mL/s,分别在30、60、120 s给予动脉期、延迟期、门静脉期扫描,重组层厚设定为1.25 mm。② MRI:采用MRI扫描设备(型号:GE,1.5THDe,产地:美国)。序列与参数: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 T2加权像(T2WI)+脂肪抑制(FS),重复时间(TR)/恢复时间(TE)为2~3呼吸周期/(80±10) ms,层间距1.5 mm,层厚6 mm,矩阵224×320,视野(FOV)为36 cm×40 cm,激励次数(NEX)为2次。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扩散加权成象(DWI)单次激发,TE 75.4 ms,ER 5 000 ms,层间距1.5 mm,层厚6 mm,矩阵128×128,FOV40 cm×40 cm,NEX为8次。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T1加权像(T1WI)同反相成象,TE 2.25~4.5 ms,TR 120~250 ms,层间距1.5 mm,层厚6 mm,矩阵170×256,FOV 35 cm×40 cm,NEX为1次。三维肝脏容积快速采集(3D-LAVA)动态增强扫描,TE 2.3 ms,TR 5.14 ms,以双管高压注射器向肘静脉注入欧乃影对比剂,流率为3 mL/s,分别在18、60、180 s行门静脉期、动脉期、平衡期扫描,层间距2.5 mm,层厚5 mm,矩阵192×288,FOV 36 cm×40 cm。

1.2.2 图像处理: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影像学医生在PACS站共同阅片,测量病灶的数目、大小、肝段病变部位、含脂情况及有无包膜,重点观察MRI与CT延迟期与动脉期病灶的信号(密度),与肝实质背景对比,将其分为5个级别。低信号(密度)为1级,稍低信号(密度)为2级,等信号(密度)为3级,稍高信号(密度)为4级,高信号(密度)为5级。其中1~3级为乏血供肝癌,4~5级为富血供肝癌。

1.3 观察指标

① 观察对比MRI与CT对本组病灶动脉期强化的方式,包括弱强化、非均匀强化、边缘强化、均匀强化。② 观察对比MRI与CT对本组病灶延迟期与动脉期的等级评分。③ 观察对比MRI与CT对本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与假包膜显示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与分析,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MRI与CT对本组患者动脉期弱强化、非均匀强化、边缘强化、均匀强化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5个病灶中,CT延迟期3级36个,2级46个,1级43个;动脉期为5级40个,4级45个,3级21个,2级12个,1级7个;MRI延迟期5级5个,4级11个,3级44个,2级32个,1级33个;动脉期5级75个,4级31个,3级11个,2级4个,1级4个。MRI对本组病灶延迟期与动脉期的等级评分均显著高于CT (P<0.05)。见表2。MRI对本组假包膜的诊断准确率与显示率分别为96.00%(120/125)、41.60%(52/125),均显著高于CT的88.00%(110/125)、76.80%(96/125) (P<0.05或P<0.01)。

表1 MRI与CT对本组患者动脉期强化的方式对比[n(%)]

表2 MRI与CT对病灶等级评分对比 分

与MRI组比较,*P<0.05。

3 讨 论

乙肝肝硬化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据相关报道[5]显示,肝硬化患者中有3%~6%可转变为肝癌。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的发生率也呈上升的趋势[6]。由于早期小肝癌无明显的症状表现,特别是肝硬化,往往无法区分出肝癌结节与早期肝硬化,这给疾病诊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7-8]。

小肝癌是指单个直径在3 cm以下或2个直径总和在3 cm以下的结节,它是评价肿瘤早期状态的重要病理指标[9-10]。研究[11]发现,小肝癌通常表现为动脉期强化,且CT检查下增强的敏感性与病灶大小为正相关,所以MRI对小肝癌的诊断更具优势。由于肝动脉主要为肝癌供血,而门静脉为肝脏供血,所以肝动脉期成像状态中,肝实质与肝癌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便于病灶定性与检出,这是MRI与CT动脉期检测肝硬化相关小肝癌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发现,MRI对本组病灶延迟期与动脉期的等级评分均显著高于CT(P<0.05)。可见,MRI动脉期扫描能够有效评价出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的富血供特点。作者认为,上述结果可能与MRI与CT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有关,CT为逐层扫描,每个层面的采样与扫描为时间点,而MRI序列则采用快速肝脏增强后数据采集模式,所有层面均在同时间采样,所以各层面上不存在时间差别。此外,由于CT需要注入大量对比剂,患者血管内的水平较MRI低,MR成像中注入少量对比剂,不仅注射时间短,且血管内药物浓度更高,能够获取到满意的肝动脉图像[12-13]。

有学者[14]发现,速降速升是多数肝癌的强化方式,即肝动脉期呈高信号,可见明显强化,延迟期为低信号,门静脉期为低信号,部分乏血供肝癌延迟期可能呈现低信号或略低信号,动脉期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可见,动脉期肝癌有轻微强化,仅动脉供血少无法使肿瘤强化高于四周肝实质,其强化反应仍为速降速升型。本研究结果显示,MRI与CT对本组患者动脉期弱强化、非均匀强化、边缘强化、均匀强化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MRI与CT对本组患者动脉期强化方式对比无明显的差异,可能与动脉期MRI对比剂长时间滞留在病灶内有关[15]。此外,MRI与CT对本组假包膜的诊断准确率与显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或P<0.01)。MRI能够清晰显示出退变结节与再生结节,继而帮助鉴别肝脏局灶性增生、肝癌与肝腺瘤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肝癌的诊断率[16]。同时,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观察出病灶的边界,便于影像医师查看病灶的内部结构与血流动力学情况,提示不典型病变,特别是假包膜的显示率,所以利于小肝癌的诊断。总之,MRI在老年乙肝肝硬化相关小肝癌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其增强效应有效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适于临床推广。

[1] 张薇,张龙江,黄伟.动态对比增强MRI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肝脏病变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37(1):41-45.

[2] 王云,蒋利强,任葆胜,等.乙肝后肝硬化相关性肝细胞癌TACE术后血氨浓度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157-158.

[3] Chen H J,Wang Y,Yang M,et al.Aberrant interhemispheric functional coord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cirrhosis and 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J].Metab Brain Dis,2014,5(29):617-623.

[4] 孔祥,戚荣丰,梁雪,等.肝硬化患者基于体素的全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29(1):16-20.

[5] 刘汉菊,李涛,金银华,等.肝纤维化、肝硬化的MRI评价指标与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11):1599-1602.

[6] 丁怀银,朱西琪,许传军,等.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的多层CT与磁共振成像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8):903-906.

[7] 李颖.超声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7):187-188.

[8] 丁怀银,朱西琪,沈娟,等.对比增强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7):768-770.

[9] Palmucci S,Mauro L A,Messina M,et al.Diffusion- weighted MRI in a liver protocol:Its role in focal lesion detection[J].World J Radiol,2012,22(4):302-7.

[10] 熊瑜琦,李镝,康宁,等.3.0 T 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价值比较[J].山东医药,2014,54(16):19-21.

[11] 李雪芹,赵大伟,齐石,等.肝硬化门静脉性胆病的影像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4,29(5):549-552.

[12] 舒健,赵建农,韩福刚,等.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前间隙的变化[J].重庆医学,2014,43(21):2716-2719.

[13] Chen B B,Hsu C Y,Yu C W,et al.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Gd -EOB -DTPA for the evaluation of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J].EurRadiol,2012,15(22):171-180.

[14] 郭冬梅,刘惠,邵莹,等.基于纹理特征的多序列MRI的肝硬化识别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7):1105-1108.

[15] 张小彪,马菁,郭玉林,等.3.0 T磁共振对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检出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8):1193-1197.

[16] 张学琴,陆健,王霄英,等.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比较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6):831-836.

R 735.7

A

1672-2353(2017)17-123-02

10.7619/jcmp.201717038

2017-03-18

山东省济南市卫计委课题(z201602235)

猜你喜欢

放射学乙肝肝硬化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