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对急重症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2017-10-1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肺动脉呼吸衰竭血浆

王 玫

(北京华信医院 急诊科,北京,100016)

机械通气对急重症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王 玫

(北京华信医院 急诊科,北京,100016)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对急重症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各50例。有创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无创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d的动脉血气指标、肺动脉压力、血浆BNP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动脉血气指标、肺动脉压及血浆BN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有创组患者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无创组(P<0.05)。有创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压及血浆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创组(P<0.05)。结论对于急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血浆BNP水平,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机械通气;重症监护病房;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脑钠肽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lev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A total of 100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auma group and non-trauma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of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trauma group were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while the non-trauma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arterial blood and gas indices,th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the plasma BNP levels of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1 d of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Befor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rterial blood gas indices,th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the plasma BN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1 d of treatment,the arterial blood gas indic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and th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and the plasma BNP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rauma group than that in the non-trauma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hypoxemia and the acidosis symptoms,reduce the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and the plasma BNP level,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and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KEY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intensive care unit;pulmonary hypertension;respiratory failure;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状态,一般是指肺动脉平均压力在静息状态时>25 mmHg或运动状态时>30 mmHg,可作为一种疾病类型出现,也可以作为心肺疾病的并发症发生。肺动脉高压的直接原因是肺动脉循环血流受限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机体出现肺小动脉痉挛、血管壁增生肥厚、原位血栓形成、不同程度的炎症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右心力衰竭,其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肺血管收缩功能紊乱、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方面[1-2]。临床上,肺动脉高压多为继发于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也是急诊就诊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由于此类患者常常因急症、重症而就诊,存在严重的肺血管失调、肺血管重建,故长期处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的状态,部分患者可伴发呼吸衰竭[3],导致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进一步恶化,因而常需要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血氧状态并纠正其代谢紊乱。脑钠肽(BNP)是一项敏感的心脏功能损害标志物,研究[4]显示BNP也可作为标志物用于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本研究针对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对急重症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急诊科及综合ICU收治的100例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7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5],血气分析均显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46~79岁,平均(68.21±4.81)岁。排除合并有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脑卒中、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精神疾患、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可能影响血浆BNP水平的基础疾病的患者;排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酸中毒、低氧血症经充分吸氧后仍难以纠正的患者;排除具有有创机械通气应用禁忌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祛痰平喘、强心扩血管、控制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有创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方式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设置呼吸机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或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潮气量设置为8~10 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12~20次/min,初始氧含量设置为40%~100%。无创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呼吸面罩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模式及参数与有创组保持一致。

1.3 观察指标

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1 d,采集2组患者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指标包括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样本,经抗凝处理后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血浆样本中的BNP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心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1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测定患者的肺动脉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2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有创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无创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无创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及血浆BNP水平的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动脉压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2组患者的肺动脉压及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有创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压及血浆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创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无创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1 d后,应用有创机械通气的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较好,这反映了有创机械通气能够保证患者充分获得氧供应,可更加有效地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酸中毒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当机体的呼吸器官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就可能发生呼吸衰竭,而此时以机械装置代替或辅助呼吸肌进行呼吸运动则称为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生命支持手段,特别是在治疗病情危重患者中应用更加广泛。相关研究[6]显示,急诊ICU患者中有30%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对于心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正压通气也会导致肺循环氧合及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通气时呼吸运动方式的改变、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的变化及对肺泡毛细血管的损伤、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均可导致肺循环的改变[7]。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8-9]已证实,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合并呼吸衰竭、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均优于无创机械通气。结合本研究结果,可以认为有创机械通气在心肺功能异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往往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各种不良体验,患者往往在采用有创通气治疗的同时需要给予镇静措施来缓解患者的不适、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此外气管切口、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等并发症高发[10]。相关研究[11-13]已证实,针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拔管时血常规及炎症因子水平、入院时营养状态、通气时间、通气治疗时机、机械通气前抗感染时间等均具有相关性。因此,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心肺功能、自身状态、病情变化来选择合理的有创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在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对患者的护理并尽量缩短有创通气时间,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还出现了将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应用于呼吸衰竭治疗的研究,也收到了较为确切的效果,并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控制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1 d后,应用有创机械通气的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和血浆BNP水平均较低,这说明有创机械通气能够更加显著地缓解肺动脉高压症状,降低患者的心功能损害。研究[15]发现,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进展中,有多种生物学因子参与,BNP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有创机械通气能够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BNP、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肾素活性水平,并提高其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从而缓解机体的应激状态,缓解肺动脉收缩高压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6-20]。此外,BNP还能作为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指导呼吸机撤机的重要指标,并与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后的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21-26]。

综上所述,对于急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血浆BNP水平,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1] 唐豆豆,陈平,吴尚洁.1-磷酸鞘氨醇参与肺动脉高压发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2):126-129.

[2] 陈梦娜,聂美玲,马涵英.ACE2-Ang(1-7)-Mas轴与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8):671-673.

[3] 王东,薛守斌,曹明嫄,等.HIF-1α、BNP表达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2):321-323.

[4] 张宇飞,安晓静,李召峰.BNP和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4,20(6):454-457.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6] 过丽珍,陆永良,沈国娣.心理因素对机械通气病人脱机影响及影响程度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13(30):3004-3006.

[7] 叶宁,钟荣.机械通气对肺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5):823-825.

[8] 李永军.有创机械通气对伴有严重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127-128.

[9] 朴峻.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9):73-74.

[10] 黄进宝,李红艳,翁恒,等.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镇静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2):130-133.

[11] 刘笑春.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11):130-131.

[12] 张济祥,李日新,黄毅,等.老年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探讨[J].实用老年医学,2016,31(11):936-938.

[13] 赵华琴.有创机械通气实施时机对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6):789-790.

[14] 符斌,潘宏强,唐国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16,31(7):1213-1215.

[15] 张欢,华毛,郭月辉.BNP、HIF-2α与高原肺动脉高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9(2):210-211.

[16] 秦艺玮,尚观胜,付强,等.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并肺动脉高压患者BNP的影响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4):6766-6769.

[17] 展翼翼,姜芸,谢姆孜牙·买买提热夏提,等.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动脉高压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3):60-62.

[18] 马斌,封凯旋,赵钢.血浆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的指导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9):1563-1566.

[19] 徐俊贤,葛志华,韩旭东,等.BNP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预测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6):533-535.

[20] 楚林,林宇鹏,吴强,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AMI并低氧血症对BNP及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1(3):300-303.

[21] 袁瑞雪,陈萍,涂生芬,等.亚硝酸钠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重塑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10):1001-1005.

[22] 卢艳,张雪,张兆华,等.硼替佐米对大鼠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3):368-371.

[23] 谭晓越,孙兴国,柳志红,等.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肺运动功能检查的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初步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S1):65-65.

[24] 魏丽,刘童,刘斌.雷公藤甲素对实验性肺动脉高压肺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479-483.

[25] 梁阔鹏,黄雪兰,杨丽丽,等.斑点追踪技术联合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心功能改变[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2):50-51.

[26] 姚尖平,熊迈,冯康倪,等.大鼠野百合碱肺高压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的表达[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10):88-89.

Influenceofmechanicalventilationonplasmabrainnatriureticpeptidelevelinacuteandseverepulmonaryhypertensionpatientscomplicatedwithrespiratoryfailure

WANGMei

(DepartmentofEmergency,BeijingHuaxinHospital,Beijing,100016)

R 441.8

A

1672-2353(2017)17-015-04

10.7619/jcmp.201717005

2017-04-15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2005B03)

猜你喜欢

肺动脉呼吸衰竭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