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电针结合放松训练治疗神经性偏头疼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10-11王立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神经性偏头痛电针

肖 蕾,王 炎,王 胜,王立新,

崔 祺,张 晨,姚路红,邵靓宇,邢 军

(解放军第254医院 康复医学科,天津,300142)

头电针结合放松训练治疗神经性偏头疼的临床疗效观察

肖 蕾,王 炎,王 胜,王立新,

崔 祺,张 晨,姚路红,邵靓宇,邢 军

(解放军第254医院 康复医学科,天津,300142)

解剖定位;电针;放松训练;神经性偏头疼;临床疗效

偏头痛是由于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以一侧或双侧头部疼痛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对光及声音过敏等特点[1]。因头痛持续时间过长及程度过重,会导致紧张、烦燥、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2]。临床治疗偏头痛主要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及相关肽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长期服用易产生药物依赖及成瘾性等副作用[3]。电针针灸配合放松训练治疗偏头痛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本研究探讨头电针结合放松训练治疗神经性偏头疼的临床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诊的180例神经性偏头疼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各90例。对照组男44例,女46例;年龄18~69岁,平均(45.51±3.4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5±0.78)年。观察组男45例,女45例;年龄19~70岁,平均(44.80±9.2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2.57±0.82)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4]:① 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② 观察病期为头痛期;③ 年龄在18~70岁;④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5]:① 年龄<18岁或>70岁;②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④ 虽有头痛,但为其他疾病的症状表现,如高血压、脑外伤后综合征、脑内器质性病变者、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史或精神病史;⑤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等特殊病理偏头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坪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209]治疗,100 mg/次,1次/d,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实施头电针结合放松训练治疗,具体如下:① 取穴:锥体交叉在体表的投影即锥体区,在玉枕穴至天柱穴的连线依次等距离直刺4针,深度为0.2~1.0寸[6-7]。② 针刺方法:选用30号1.5寸针灸针,针刺双侧锥体交叉区,以得气(酸、麻、胀、触电样扩散性传导)为度,选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将一对输出线的两个小针夹分别夹在扎入玉枕穴、天柱穴的针柄上,共2对输出线。刺激波形选用2/100 Hz等幅波。刺激强度以引起肌肉微微颤动,患者感觉舒适为宜(8~20 mA)。针刺时间30 min。1次/d,治疗10 d后判定疗效[8]。③ 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度安排放松训练治疗。在安静、舒适环境中,给予患者瑜伽等运动强度不大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保持松弛的身心状态,30 min/次,1次/d。康复训练最好安排中午或晚上睡眠之前,做完康复放松训练后可以自然就进入睡眠状态[9]。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疗效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① 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AS评分<50分代表心理正常,50~59分代表轻度焦虑,60~69分代表中度焦虑,>70分代表重度焦虑;SDS评分<53分代表正常,53~62分代表轻度抑郁,63~72分代表中度抑郁,>72分代表重度抑郁。②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VAS 标尺为一条10 cm 长的直线,左端点标记为“0”,代表“无痛”,右端点标记为“10”,代表“有生以来最痛的经历”。使用前,由医生向受试者解释VAS 标尺的用法,然后让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VAS 标尺上标出自己疼痛的位置,然后由医师用直尺测量出受试者所标的点距左端点的距离(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数) 即为该时点的VAS评分;③ 疗效[11]。临床治愈:疗程结束无发作性偏头痛症状,停止治疗1月不发病;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以上;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1%~50%;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0%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取α=0.05。变量资料用t检验,如偏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2组SAS、SDS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AS、SDS指标差异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1。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各时间段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观察组中显效6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6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偏头疼复发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变化 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VAS评分对比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复发情况的比较次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神经性偏头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颅脑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神经及血管性功能失调导致发病。神经性偏头痛症状明显,主要以头部一侧或两侧反复性剧烈疼痛,并且大多数患病会伴有对光、声音敏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社会生活的紧张程度及竞争性不断增加,神经性偏头痛的发病率也持续上升,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发展[12-13]。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神经性偏头痛列为影响劳动能力下降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临床研究显示,由于持续性的剧烈头痛会导致烦燥、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导致神经性偏头疼发病的机制十分复杂,在医学临床中尚未有统一的结论。目前在医学临床中被广泛认可的有人体血管源及神经元导致[14]。人体血管、神经介质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增加神经性偏头疼发病风险。脑干激活5-HT是导致神经性偏头痛致病的内在因素,通过神经血管病变,产生炎症因子诱发疼痛症状[15-16]。

传统治疗神经性偏头痛主要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疼症状,但是长期服用药物极易产生药物依赖甚至药物成瘾性等副作用,进一步威胁患者健康与安全[17-18]。中医电针灸配合放松训练以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等优点,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早期的中医古籍中就有关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记载。在中医经络学理论中,足太阳为巨阳,内可养神,外可柔筋,在治疗神经性偏头疼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和疗效。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人体穴位与其所处结构密切相关,针刺电信号可有效激活人体脑干组织痛觉系统,激活脑内镇痛神经递质,从而有效对疼痛感觉冲动进行合理调节。研究指出,头电针可以通过促进机体延脑内的5-HT指标水平上升,合理调节肾上腺皮质系统平衡,进而起到较强的镇痛效果;同时,头电针的波形属于疏密波,降低了单一波形适应性差的缺点,促进了人体的代谢平衡以及血液循环。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干预后,2组SAS、SDS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说明头电针结合放松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神经性偏头疼患者焦虑、抑郁等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促进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各个时间段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电针灸配合放松训练治疗神经性偏头疼效果相较于药物疗效更加明显,能够显著改善疼痛症状。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记录显示,观察组患者偏头疼复发的次数较对照组显著更少(P<0.05),说明相较于药物治疗,中医电针灸配合放松训练的治疗效果更佳,从而有效预防神经性偏头疼的复发[19]。

[1] Pajevic S,Pierpaoli C.Color schemes to represent the orientation of anisotropic tissuesfrom diffusion tensor data:application to white matter[J].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2015,42 (03):526 - 540.

[2] 马文建.丹珍头痛胶囊治疗神经性偏头痛的安全性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3):103-104.

[3] 王俐红,李东红,张俊清,等.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观察及评价[J].环球中医药,2015,8(06):754-756.

[4] 刘新举,刘样,曹爱兵,等.丹珍头痛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防治偏头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2):1006-1007.

[5] 陈云飞,安建雄,苏心镜.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颅骨骨膜下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7,6 (03):173-174.

[6] Rocca M A,Colombo B,Inglese M,et al.A 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of brain tissue from patients with migraine[J].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2013,74 (05):501-503.

[7] Bai F,Shu N,Yuan Y,et al.Topologically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patterns between patients with remitted geriatric depression and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2,32 (12):4307-4318.

[8] 张琪,梁荷.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预防顽固性偏头痛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2):205-206.

[9] 徐庆怀,谢庆鑫,苏涛锋,等.粉防己甲素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 (14):1195-1198.

[10] 李存新,李霞.针刺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04):155-157.

[11] He Y,Chen Z,Evans A.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berrant topological patterns of large-scale cortical networks in Alzheimer′s disease[J].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4,28 (07):4756-4766.

[12] Duan Y,Wang J,Dong H,et al.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reveals disrupted topological efficiency in white matter structural networks in multiple sclerosis[J].Cerebral Cortex,2011,15 (11):2565-2577.

[13] 李江涛,刘威,赵杰.托毗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偏头痛患者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9):188-189.

[14] 李伟,徐翠萍,陈敏,等.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01):160-163.

[15] 欧小凡,林斯革,蔡雪峰,等.托毗酷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 (02):161-163.

[16] Wieshmann U C,Krakow K,Symms M R,et al.Combine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emonstrate widespread modified organisation in 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2013,70 (04):521-523.

[17] Humphries M D,Gurney K,Prescott T J.The brainstem reticular formation is a small world,not scale-free,network.Proceedings - Royal Society of London[J].Biological sciences,2016,273 (27):503-511.

[18] 陈日含,陈日立,陈日锋.针刺帽状腱膜筋点治疗慢性紧张型偏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 (03):219-222.

[19] Behrens T E,Johansen-Berg H,Woolrich M W,et al.Non-invasive mapp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human thalamus and cortex using diffusion imaging[J].Nature Neuroscience,2013,6 (07):750-757.

R 747.2

A

1672-2353(2017)17-111-03

10.7619/jcmp.201717033

2017-03-18

猜你喜欢

神经性偏头痛电针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