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态·人情·心境

2017-10-09南志刚

文学港 2017年9期
关键词:浙东渔村海鲜

南志刚

赖赛飞的散文《荡漾》(外两题)由三篇散文组成。《荡漾》以象山海鲜为书写对象,紧紧扣住“海水的味道”、盐和鲜,将海洋食品写得活色生香、形态毕肖,令人垂涎。《乌塘是部连续剧》以海岛村民生活为书写对象,用底层视角观照乡村选举,各色人等轮番登场,展示小渔村遭遇现代政治的人情变化。《没有如果的旅程》是一次旅行,线路是宁波—诸暨—丽水—温州,与张爱玲当年探访胡兰成的线路相反,赖赛飞在逆向而行中产生同一时空旅行的跨时间对话,通过假设、揣摩,还原张爱玲当年的心境,解读张氏“浙东”的人生况味。

赖赛飞生于海岛,眼里看的、耳边听的、手中做的,都与海洋有关,海洋生物捕捞、海产品制作、海鲜烹饪等等,司空见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真切而独特的体验。因此,她能够把各种海鲜写得灵动有致,把海洋的品格写得深入骨髓,把每一道腌制食品写得性情毕现。

来自内陆的我,只知道海水是咸的,赖赛飞却告诉我:海水“清而鲜而咸”,“另有甘甜,作为一种回味,藏匿在它们的细胞核心,形成海水灵魂(假设它有)深处的味道。”这种“海洋的气息”哺育了海岛的儿女们,“呼吸中有潮水的节律,皮肤上有海风留下的印痕,血脉里有洋流的动能,以至动辄心潮澎湃,举手投足,带着波浪的纹路和方向感。”赖赛飞将人生体验“侵入”鱼、蟹、螺、藻,以品性和气息鉴别食物的格调:好鱼的味道像纯良的品性,叫人喜悦和安宁。不新鲜的鱼就像一个有着不良品性的人,不管修饰功夫如何到家,它们的气息等而下之;红烧鱼隆重而浓烈,使人想起镶嵌在平凡生活里的那些华丽片段;清蒸类淡定优雅有格调,清蒸螃蟹的气息与形象性格绝配——张牙舞爪,虾的气息顺从得多;螺类气息更加清淡,新鲜藻类水灵万分。腌制海品被赖赛飞叙述出来,或令人忍俊不禁,或令人跃跃欲试。说到爵溪腌制马鲛鱼,将丰厚结实的鱼肉变得细腻柔和,“好比李逵张飞之流进去,钗黛环燕一伙出来”;讲到制作风鳗、风带的时节、工序、手法,突然说“有专业水准的人剖出来的鲞呈完美的圆形,像一把把团扇,尾鳍就是把柄,扇一下海风扑面”,让人忍不住想扇一扇,体验海风扑面的感觉;讲到酒糟类海鲜的红白之分,说红酒糟像有强势地位的渔家主妇,玫红透出斑斑烂银之色,白酒糟贤惠到骨子里的,只有其味不见其色。

醇厚鲜活的海洋式乡土情怀、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形象灵动的文字表现力,让赖赛飞笔下的海鲜有品性、有品格,有形态,有情态,引人眼馋、嘴馋、心动、意动。

与《荡漾》关注的海洋“物态”相比,《乌塘是部连续剧》的笔墨更多地倾注于乡村人情。乌塘村是一个小岛渔村,包括大乌塘、乌塘、小乌塘三个自然村,实际居民并不多,村民们平日里过着相对自然淳朴的生活,现代政治生活——选举,让这个离岛渔村骚动起来了。赖赛飞以“我”为旁观者,采用“底层视角”观照中国式乡村选举,登场的人物全是渔村的村民,唯一的“外来者”——联村干部形象是模糊的。在介绍了乌塘村基本情况后,作者用“狗又叫成一片”,引出三年一轮的村级选举又一次到来,有趣的是,“岛上人喜欢倒装句式,他们说,狗叫起来了,选举就开始了”,狗的叫声,向人们预告暗夜里模糊的人影、脚步声和言语声。正是在这样的暗夜里,叶百晓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占据评论高地。“一向本分,悄没声息”太阿婆,“在黄昏的光线里忽如龙点睛破壁腾飞,遨游于村庄,自带光芒,首尾皆现”,目标是“掌握40户”选票。村民们在村头巷口亲密地东拉西扯,绝口不提选举的事情,但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为了选举,将“言在此而意在彼”演绎得淋漓尽致。平时懒得理人的阿桂嫂,热情地请村民到家里喝咖啡。谢家二老、两个儿子和儿媳妇,在选票上写上自己的名字。陈家年事已高的老夫妻意见不合,老太太想代替老头填写选票,老头子要“选举权”。阿咸故意把选票写成杨光头,杨光不惜动用“无招之招”,骑墙派水遁了。一场选举结束了,但余波未了。

赖赛飞把海岛渔村的各色人等,拉到“选举”的舞台上,给他们披上一层暗夜的保护色,让他们尽情地表演,用不动声色的细腻笔触,描绘出乡村伦理遭遇现代性——村级选举——的个案情况,发人深思。

相比于《荡漾》书写象山海鲜有些“热烈”,《乌塘是部连续剧》书写人情显得稍显压抑,在《没有如果的旅行》中,赖赛飞表现出一种略显感伤的心境。当“我”乘坐动车走在当年张爱玲“浙东行”的线路上,感受着江浙一带城市乡村的變迁,对比我的“快捷”和张爱玲的“缓慢”,由此想到张爱玲千里寻夫的情境,并用一个假设:如果张爱玲有个孩子。是的,假如有一个孩子,横在张爱玲和胡兰成之间,会怎样?假如有一个孩子,张爱玲晚年的生活,会怎样?由此,又挂牵到,张爱玲是孩子的时候,与母亲的关系。你看,赖赛飞用一个线路,一个“如果”,将张爱玲的一生串将起来,并不断通过张爱玲的作品进行补充想象,试图“还原”一个并不存在的张爱玲。然而,这就是“我”此时的心境,也是“我”和张爱玲的再一次联系(80年代读张爱玲作品时,就发生了联系)。

在这篇散文中,赖赛飞提供的空间“场域”相对固定,而时间在空间中跳跃回荡,形成不变中的变。于是,张爱玲的“浙东”和“我”的浙东就产生了“距离”。我感受浙东“沿途处处新鲜并充满活力。春水之绿不仅荡漾在水面上,也在地面上随处滋出,满溢,顺着植物的茎干与枝叶迅速涨高。东南部的现代农舍,坚固明丽,如坐溶溶春水里。”张爱玲“一路过来,暗淡的村庄,原野萧瑟,道路崎岖泥泞。每一步,地气的深寒印入脚心,直抵内心”。这种距离是时间的距离,更是心境的“距离”。可以说,《没有如果的旅行》是一种“心境”的聚合体:“我”的心境(此时的心境和大学毕业那年的心境)、张爱玲的心境(千里寻夫的心境、晚年心境、童年心境)、胡兰成的心境(着墨不多),作者还用赵五娘千里寻夫的故事、出身名门的都市人、几十年前乡村环境,等等,不断强化张爱玲艰辛、落寞乃至绝望的心境。几个人,几十年,多重心境交织在“浙东”,形成跨越时间的“故事”。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佩服作者,硬是在没有故事的地方,用“心境”勾连编织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完成一次时间对话。endprint

猜你喜欢

浙东渔村海鲜
《〈新浙东报〉史料选编》编辑经过
渔家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海鲜马拉松
City of Dreams
浙东传统村落祠堂史及建筑形制研究
海鲜馆
东晋南朝时期西来高僧与浙东佛教
意料之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