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媒类院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

2017-10-09李群群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基础课日语课程体系

李群群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文化与教育】

论传媒类院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

李群群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随着日语专业在长三角地区人才需求量的提高和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为满足江苏省和长三角其他地区对日语传媒人才的需求及研究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日语专业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品牌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培养方案制定的理论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主要特点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日语专业;传媒;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过程

(一)理论依据

1.科学性原则

注重日语专业本科教育的科学性,不断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基本素质的培养,突出专业特色“日语+国际传播”的发展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的比例,充分利用学院内外的教学资源,保障日语专业的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地展开。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统一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根据日语专业的优势、特色和社会需求,确定其培养目标,按照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标准,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制定宽口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其基础上,对高年级柔性设置专业方向,体现专业特色。

3.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知识传承和创新并举,形成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

4.课程结构与内容整体优化的原则

要立足于教学全局、遵循培养目标,科学地处理好各个培养环节之间的关系。重新审定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加大课程重组及整合的力度,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构建以核心课程、系统课程和拓展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整体优化。

5.因材施教的原则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扩大其选择空间,建立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学科在开设满足本专业基本教学要求的课程模块外,要为学有余力且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扩展型、提高型等选修课模块。

6.加强实践与创新的原则

积极探索创新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要大力丰富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内容,特别要重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

(二)制定基本过程

1.教务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与实施管理办法》提出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意见。

2.日语专业根据意见进行培养方案制定论证。

3.日语专业向教务部提交培养方案初稿。

4.教务部进行初审后提交至教学指导委员会。

5.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审议,提出修改意见,由教务部反馈至日语专业。

6.日语专业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并提交至教务部。

7.教务部组织专家审核培养方案修改稿,对修改稿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由教务部反馈至日语专业。

8.日语专业根据修改意见修订,提交最终版本至教务部。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说明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文化产业、对外媒体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外事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及外企单位,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通晓日本社会文化,掌握良好的日语语言表达和写作技能,兼具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等多学科知识,熟悉文化传播规律,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特别是日本的文化艺术发展趋势,能够从事文化艺术管理及经营、国际交流与传播、日语翻译与其他涉外管理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1)本专业学生在前两年完成日语语言、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从第五学期开始加大文化传播方向专业课程的比例,在全面提升学生日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专业素养。

(2)熟练掌握日语交流与翻译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能够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与应用能力、较广泛的文化传播知识与较强的实用技能,适应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在外事、外贸、文化、旅游、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

(3)具有对文化传播、新闻、外事等行业政策的理解与执行能力,掌握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

(4)具有查阅文献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及时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具有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说明(表1所示)

1.理论课程体系说明

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系统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以必修课为主,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增强适应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以必修课为主;专业系统课程包括本专业各类系统性基础课程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就业指导类课程,以必修课为主;专业拓展课程包括本专业高级拓展课及文化传播相关课程,培养学生交叉学科优势,以必修课为主;公共选修课为任意选修课,指学生为提高自身素质或扩大知识面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本专业或跨学科跨专业修读的课程。

表1 课程结构比例表

2.实践教学体系说明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含课程内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内实践教学包含实验课程,如日语视听说、日语口语、日语口译等,重点训练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军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3.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说明

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相辅相成,互助提高的关系。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实现“以实践能力培养引领理论教学”;分层次设立独立的实践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创建环境逐步提高学生日语水平;强化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增强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强化理论课程体系创造条件。

4.素质教育体系说明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本专业培养方案通过公共基础课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专业拓展课和公共选修课培养身心素质;通过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系统课培养学生专业素质;通过集中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三)本专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实施计划

第一学年是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基础阶段,所修课程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公共基础课按照国家要求开设,专业基础课包括日语精读和日语视听,扎实语言基本功。

第二学年,学生所修课程仍然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但增加了日语口语、日语基础写作等专业基础课,学生除了接受思政、英语、计算机等通识课程的教育之外,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上,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第三学年,学生所修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方向课和特色课,如日语报刊阅读、日语笔译、日语口译及跨文化传播等,旨在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拓展专业思维。

第四学年,学生所修课程以经贸日语、日语高级写作等专业拓展课和毕业论文为主,课程数量相对较少,但实践环节较多。学生需要在本学年第二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完成从学会学习到学会应用,从学会应用到学会研究的新的跨越,为即将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三、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本专业培养方案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专业创办之初,使用2013版培养方案,侧重学生语言水平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为突出“日语+国际传播”的专业特色,本专业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制定了2015版培养方案。

2015版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有:

1.加大了新闻传媒相关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的比例,利用新闻加传播的交叉学科优势,开设了如新闻摄编实务、日语报刊阅读、日语新闻视读等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2.原有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系统课、专业拓展课和公共任选课调整为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覆盖知识要求的全部内容,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基础与专业的关系。

3.专业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日语语言能力课程、日语专业知识课、文化传播特色课三大课程模块已基本成型,凸显“日语+国际传播”的专业特色。国际传播特色课程共12门,包括跨文化传播(双语)、互联网传播、日语新闻视读、日语报刊阅读、国际商务礼仪等。

日语专业新版培养方案遵循现代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突出“日语+国际传播”的专业特色,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综合素质;通晓日本社会与文化,掌握良好的日语语言表达和写作技能,获得较系统的日语口语实践训练;了解跨文化传播知识,具有国际视野,能在传媒、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从事编辑、记者、翻译、管理、教学等工作的日语应用型人才。

四、落实新版专业培养方案的保障措施

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利用我校优势学科资源,建立起日语专业与传播相关专业的结合,进一步开设好日语新闻视读、日语视频作品译制、日语节目制作等课程;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通过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规范自编教材,广泛征求专家和业界意见,提高特色课程自编教材的水平;增加实习基地数量,拓展实习基地合作范围,保障学生实习实践;深化国家交流合作,丰富和国外院校的交流形式和内容,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加强学生国际竞争力。

五、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一)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手段的重要形式,是有效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培养模式的设定,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应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互利互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实践的重要平台。

(二)提高就业竞争力

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就业竞争力的基础,而就业竞争力则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其中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需要考虑专业素质的培养,也需要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改进完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

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鼓励学生在寻求未知的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问题意识”,把对“问题”的思考、剖析、解决过程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改革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和实际有效结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破传统的专业培养人才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贯通。

本培养方案内容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要求,制定程序规范严谨,论证科学。课程体系涵盖知识要求的全部内容。能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专业与基础的关系。

【责任编辑:王崇】

G642

A

1673-7725(2017)09-0145-04

2017-07-05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独立学院非通用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jsyw-14)的研究成果之一。

李群群(1980-),女,山东青岛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日语语言文学、日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课日语课程体系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