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伤视角解读《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典型人物形象

2017-09-30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麦卡卡森猎手

梁 艳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文学评论】

以创伤视角解读《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典型人物形象

梁 艳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杰出的美国南方作家,其作品主要涉及种族主义、女性主义、同性恋等主题,都渗透出卡森想表达的主题:孤独,以及同所生存社会的精神隔阂。卡森小说中的人物都因为种种创伤而拥有深深的孤独感,虽然也都努力去寻求治愈创伤的方法,但内心依然无法得到解脱。《心是孤独的猎手》描述了生活在美国南方一个小镇上几个人的精神生活,以及他们内心的创伤。本文将用创伤理论分析该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探索形成创伤的原因、表现及治愈的方法。

卡森·麦卡勒斯;创伤;孤独;修复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20世纪杰出的美国南方作家之一,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常常刻画社会大背景下各种小人物内心的困惑及孤独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精神危机。美国文学专家常耀信曾说过:“卡森作品中常常描述的都是孤独的人,被社会所抛弃的人,无家可归的人。”[1]《心是孤独的猎手》就是这样一部描述美国南方小镇上一些人经历了各自的内心创伤,也曾努力从创伤中恢复,但终究没能得到解脱的小说。小说中,黑人医生考普兰德和社会底层工人布朗特是两个核心人物,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两个人物。

一、小说中人物创伤的表现

当一个人反复经历创伤时,就被称作强迫性重复。创伤的记忆不断闪回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时甚至在睡梦中反复再现创伤场面。[2]在这部小说中,医生考普兰德就经常回忆起儿时的一些痛苦经历。夜晚的时候他常常独自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回忆自己过去的往事。童年时期他做过许多工作,比如在铁皮匠那里打过工,在旅馆当过侍者。在他的家庭里,母亲是一个奴隶,生活中受尽各种不公平,日子过得非常痛苦。虽然后来奴隶身份得到解除,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好转。由于身份的歧视,考普兰德医生一直非常努力,想带领自己的族群反抗一切压迫力量。他常常想起他苦难的同胞,以及他们悲惨的生活,“我的同胞,从大平原和深绿的丛林被带到了这里。拷着锁链走向海岸的漫长旅途中,他们成千上万地死去。”[3]这些痛苦的梦魇常常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医生考普兰德也曾试图向其家人靠拢,寻求一种安全感,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内心桎梏始终没能解开。每次谈到黑人历史时,与家人的意见也不能达成一致。每当这时,他就会非常苦恼,“艰难地咳嗽,清清嗓子。”最终与孩子们渐渐疏远。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人物杰克·布朗特也经历了较大的内心创伤。赫尔门在其代表作品《创伤与复原》中指出,受创伤的人常常会表现出一些异常和极端行为。比如杰克常常会跑到比夫的咖啡馆里喝酒喝到半夜,并边喝边演讲似地说一堆别人都听不懂的话。“脑子里的各种想法跑马一样四处狂奔,令他无法控制,他想发火。他想出去和谁在拥挤的街上大打一架。”在工作场合,他也经常莫名地与别人打架,常常表现出愤怒的情绪,歇斯底里。他无法与别人融合在一起,变成了别人眼中的“怪物”,变得更加孤独和独立。“大多数时候,没人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他总在变,不合逻辑。”杰克试图与他人建立联系,重组安全感,结果反而成为了别人的笑料。

二、创伤产生的缘由

小说中人物遭受的创伤都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造成的。环境对于人内心的精神塑造有着较直接的影响。小说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美国南方小镇,在那里奴隶制虽已被废除,但种族歧视依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考普兰德医生作为黑人,受种族歧视的影响,不被公平对待,受到了深深的伤害。黑人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层面都遭受了巨大的不公,考普兰德医生的内心觉得非常压抑,他经常一个人思考着这些。“我们的大多数同胞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我们被剥夺了学习和智慧的尊严,一辈子无用地劳作。被剥夺了服务的机会,我们在政府里没有自己的代表,我们没有选举权。在这个伟大的国家里,我们是最受压迫的人。”社会环境给考普兰德的内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同时家庭环境也给考普兰德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尽管考普兰德如此在意种族歧视,但他的家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东西。他们似乎更愿意接受社会容纳的种族生活,并希望最终能脱离自己本来的种族。考普兰德的女儿鲍蒂娅非常反感“黑人”这个词,她说道:“这个词很伤人。甚至过去常用的黑鬼这个词也比它强点儿。”她并不接纳自己本来的身份,“拿威利和我来说,我们也不算纯种有色人。我们的妈妈肤色很淡,我们俩都有不少白人亲属。”家庭内部不同的种族观念,无疑破坏着家庭的团结。无法忘却自己内心的坚持,又无法说服家人接受这种思想,这使得考普兰德的内心无比痛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危机,大量的工人失业。同时工业文明的发展,也带动了工人文化的发展,管理阶级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一些不得意的工人的生活更加窘迫。杰克·布朗特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留着乱蓬蓬的小胡子,他有一双巨大的手,污迹斑斑,结满老茧,他穿着廉价的白亚麻西装。”苦难的处境使得他不得不尝试各种各样的工作,却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资,过着不得志的生活。他在睡梦中痛苦呜咽:“怨恨是贫穷最可贵的花朵,没错。”然而,面对这样的痛楚,他的同伴们却麻木不仁,逆来顺受,不懂得去反抗。布朗特看到这样的情境不禁感叹道:“世界的整个系统都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尽管这个谎言像照耀我们的太阳一样显而易见——那些不知道的人却一直生活在其中,他们就是看不见真相。”

三、创伤人物的疗伤治愈

心理创伤的核心经历是自主权的丧失和与他人感情联系的中断。因此,治愈伤痛的基础在于重建创伤患者的自主权和创造新联系。复原仅能在患者拥有人际关系的情况下进行,不可能在隔绝中进行。在与他人重建联接的过程中,创伤患者须重塑由创伤经历破坏或扭曲的心理机能,包括基本的信任感、自由意志、主动性、能力、自我认同和亲密感。复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安全的建立,讲述创伤经历,重建与他人的联系。

讲述在创伤的恢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与他人讲述创伤经历,受创伤者不断治愈自己的心灵。[4]在这部小说中,辛格被认为是大家心目中最想要倾诉的对象,他们觉得哑巴总是能理解一切,不管他们说的是什么。考普兰德在遇到辛格之前总是保持沉默,而遇到辛格后,他认为辛格能够读懂他的职业和信念。因此,他告诉辛格他们种族所受的迫害,以及他要反抗的信念。但是,不幸的是,辛格的自杀让考普兰德再次陷入了之前无助的囧境,他的修复努力也以失败告终,其又回到了孤独压抑的生活中。小说中的另一核心人物杰克也选择将辛格作为他的倾诉对象。杰克告诉辛格他内心的愤怒,内心的无奈,他总是想到辛格,想回到他那里,和他坐一会儿。他认为同辛格聊天有愉悦感,并且总是回绕在他脑海中。然而同样,辛格的死让杰克失去了内心的依靠。

受身体、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人物都经历了不同的内心创伤,尽管他们也试图努力克服修复,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他们内心仍旧无比孤独,心无所属。

[1]常耀信.精编美国文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4.

[2]朱迪思·赫尔曼.创伤与复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7.

[3]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M].陈笑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126.

[4]张露露.从创伤理论视角解读心是孤独的猎手[D].合肥:安徽大学,2012.

【责任编辑:周丹】

汉 千秋万岁

I712.074

A

1673-7725(2017)09-0062-03

2017-07-05

梁艳(1987-),女,山西平遥人,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麦卡卡森猎手
变变变,猎手变成狼
更丰富地活着
意义的猎手
卡森和里夫斯
美国老爸教女儿学投资
创意(二)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善良是路标
莫言与麦卡勒斯——以小说《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和《伤心咖啡馆之歌》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