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会中西语法理论,贯通句法语义语用
——石定栩教授30年学术成就述评赵春利

2017-09-30赵春利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句法语言学语义

【学林人物】

融会中西语法理论,贯通句法语义语用
——石定栩教授30年学术成就述评赵春利

石定栩教授,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著名语言学家,担任Lingua Sinica杂志主编,并任《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七家语言学专业杂志的编委。

石定栩教授祖籍湖南湘潭,出身书香门第,其父为石声汉教授,中国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和植物生理学专家、中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石定栩于1948年6月出生,1951年2月随父去位于陕西的西北农学院居住,后随叔父去上海生活。1968年从上海中学毕业后去农场工作,1971年至1972年在上海教育学院英语教师培训班学习,1972年至1978年,任上海市第八中学教师,1978年至1982年攻读并获得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攻读并获得美国匹茨堡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攻读并获得南加州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2年攻读并获得南加州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4年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东亚系讲师,1994年至2016年先后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以及汉语语言学讲座教授,并兼任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至2016年先后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及双语学系系主任和代主任等行政职务。

石定栩教授禀赋深厚,学贯中西,思维敏锐,心胸开阔,既受过系统的现代句法理论训练,又掌握了扎实的传统语法知识;既在语法理论方法上有着高深的学术造诣,又在语言能力的运用上也展现出极高的语言天赋,不仅精通英语和汉语普通话,而且熟知粤方言、上海方言、陕西方言等。自1989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Topic Chain as A Syntactic Category in Chinese”以来,石定栩教授已出版《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历史进程与最新理论》(2002)、《港式中文与标准中文的比较》(2006/2014)、《名词和名词性成分》(2011)和A Reference Grammar of Chinese(2016)等十几部学术著作,并在Language、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外国语》《语言科学》《当代语言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报》《语言研究》《语文研究》《汉语学习》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一百六十篇。

石定栩教授语法研究既有广度更有深度。从广度来看,其研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对象:一是句法学和语义学等理论方法的研究;二是洋泾浜与港式中文等语言变异的分析;三是主题句、宾语前置句、被字句、体词谓语句等各类典型汉语句类句式的探讨;四是述补结构、数量短语、形名组合、“的”字结构等短语结构和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划分在句法地位上的辨析。从深度来说,其研究系统而深入,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历史与逻辑的结合,将形式句法演变的历史与逻辑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地解析出来,把几个阶段的理论观点及其问题按照历史先后与“正、反、合”的逻辑顺序分别定位在因果链条上;二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将现代句法理论与汉语传统语法理念精妙结合,将句法理论的形式操作逐渐植根于传统语法的意义土壤;三是理论与事实的结合,即把句法语义理论的系统性与汉语语言事实的客观性结合起来,条理清晰地辨析解释并界定汉语不同句式、结构、词类的句法地位和语义性质;四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即以语言类型学为理论底蕴剖析汉语语法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使汉语语法研究与现代语言学研究衔接起来。

石定栩教授30年的语法研究呈现出三大研究特点:首先,融合中西语法理论。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生成语法的形式句法理论为主,逐渐过渡到二十一世纪初重视形式的美国现代句法理论与重视语义的中国传统语法的结合,从而以语义为基础打通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联,用石定栩教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来说,就是“The basis for analysis is meaning”。其次,强调尊重语言事实。无论是对现代句法理论的规则,还是对中国传统语法、描写语法的观点,“语言事实”是判断规则有效或观点正误的基础,是辨析、质疑、修正、补充的根本,不能为了理论而修正语言事实,否则会“削足适履,本末倒置”。第三,重视正反验证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石定栩教授不仅从微观上重视形式验证对概念界定和规则提取的重要性,而且还从宏观上强调验证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段来验证某一观点,才能提高概念的准确性和规则解释的覆盖率。

在30年的语法研究中,石定栩教授通过论文著作报告、会议论坛演讲、学术项目合作、杂志论文审稿、语法人才培养等等多种方式为语法研究、特别是汉语语法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主要学术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句法理论研究,条理清晰地梳理了乔姆斯基形式句法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为中国语言学界的学者系统全面地了解、掌握形式句法理论的演变历史及其理论精髓做出了重大贡献。石定栩教授既展示了从标准理论到支配及约束理论再到最简方案的理论更迭,又理清了生成句法理论在不同重大转折时期的分化和挑战,像19世纪60年代末期崛起的生成语义学、格语法以及模糊语法等,70年代后期出现的广义短语结构语法、关系语法、词汇功能语法等。正如陆俭明教授在为石定栩教授2002年的著作《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历史进程与最新理论》所做的“序”中所言:本书“在介绍乔姆斯基重要论著、重要观点的同时,特别注意详细介绍乔姆斯基理论每一次重大转变的前因后果和前后左右的背景情况,而在介绍的过程中,时有作者精辟的评论。”可以说,本书为诸多学者掌握形式句法理论和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从而推动汉语研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石定栩教授句法理论的研究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十几年学术研究积累结出的硕果,他围绕句法理论前后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如《汉语句法的灵活性和句法理论》(2000)、《乔姆斯基形式句法的最新发展》(2003)、《生成转换语法的理论基础》(2007)等等。

第二,语言变异研究,系统而全面地论证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现象,为汉语语法学界、甚至国际语法学界的语言接触理论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个案。可以说,从1986年研究中国人的“洋泾浜英语”开始,到1999年提出“香港书面汉语”再到2006年确定为“港式中文”这一术语,语言接触及其变异问题自始至终都是石定栩教授语法研究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发表了“Chinese Pidgin English, its Origin and Linguistic Features”(1991)、“On the Etymology of Pidgin(1992) 、《英语和香港书面汉语》(2000)、《香港书面语的句法特点》(2001)、《港式中文与语言变体》(2006)、《港式中文差比句的类型与特点》(2012)等40多篇学术论文和3部学术著作。他不仅以标准中文为参照点,系统深入地揭示港式中文的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语言变化问题,而且还将研究对象逐渐将扩展到了粤语、上海话、烟台话等各个方言点,如《上海话疑问成分‘口伐’的语义及句法地位》(2007)、《粤语句末助词‘先’和‘住’的句法地位》(2007)、《‘晒’的语义及句法功能》(2010)等论文,在语法学界树立了以“港式中文”为标志的语言变化研究的学术品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一致赞誉,掀起了语言变异研究的热潮。

第三,句法性质研究,多角度深层次地剖析了以汉语主题句为代表的汉语句类句式的性质,使汉语句式问题引起了国际语法学界的重视。石定栩教授从1989年发表的第一篇讨论汉语主题(topic)和主题链(topic-chain)的论文开始,连续就汉语主题句发表了10多篇论文,如:“Topic Chain as a Syntactic Category in Chinese”(1989)、“Discourse Topic Continuity and Syntactic Reduction”(1993)、《汉语主题的特性》(1998)、“Topic and Topic-Comment Construc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2000)等,其出发点是融合中外语法理论,从句法结构、语义和语用角度来定义主题。既要区分时间、处所等不同名词的语义,又要剖析主题与述语中某个位置存在的句法关系,还要论证主题在主题链中控制相关名词的删除或代词化的句法功能。可以说,以句法、语义、语用为切入点,石定栩教授逐层剥离纠缠在“体词谓语句、疑问句、强调句、比较句、把字句、被字句”等句类句式上的各类观点,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如“The Nature Of Chinese WH-Questions”(1994)、“The Nature Of Chinese Emphatic Sentences”(1994)、“On Chinese Passives”(1997)、“The Nature of Chinese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1998)、《‘被’的句法地位》(2005)等等,其不仅从句法上定性,从语义上分类,还要从语用上解释,逐渐廓清了不同理论针对同一对象的模糊的矛盾的观念,以传统语法理论为底蕴,从现代句法理论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指出汉语句类句式研究的句法性质、语义本质及其语用功能。

第四,句法地位研究,精辟地论证了以名词和名词性结构为核心的短语、复合词和词类的句法地位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汉语语法问题的国际化水平,提高了国际语言学界对汉语和汉语语法的关注度。石定栩教授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沿用形式句法的方法论,借鉴传统语法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名词和名词性成分的句法地位、句法功能和句法特性进行了深入解析,2011年出版了学术专著《名词和名词性成分》,从语言类型学和现代句法理论高度论证了实词的分类只取决于语义,据此可以区分谓词性主语或谓词性宾语的名词化或名物化问题,也可以区分体词性谓语两种类型:动词短语省略式和体词意义转变式,继而从句法特性上看,带“的”的定中结构是短语而不带“的”的定中结构是复合词。与此相关的“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结构主义概念以及“自指”和“专指”传统语法概念都无法区分“的”字结构的能否独立问题。此外,石定栩教授对述补结构、定中结构、数量短语、形名组合、同位结构、领属结构、动名复合词以及动词、形容词、动态助词、句末助词、副词等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发表了如“The Complex Nature of V-C Constructions”(1998)、《复合词与短语的句法地位》(2002)、《动词后数量短语的句法地位》(2006)、《量化副词与动态助词‘了’和‘过’》(2006)、《区分名词与动词的标准、方法及后果》(2007)、《形容词与名词的语义组合模型研究》(2009)、《频率副词与概率副词-从“常常”与“往往”说起》(2016)等50多篇论文,不仅精辟分析了结构的内在关系及其语法功能,而且还准确界定了实词、虚词的语法地位,并精确提取了其语法意义,为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的研究开辟了研究方向。

石定栩教授通过著书立说极大地提升了汉语、特别是汉语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充分发挥了香港作为中国大陆与国际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石定栩教授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作的22年(1994-2016)恰恰是香港语言学事业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不仅把最新的语言学理论介绍给中国大陆,而且还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把中国大陆的语法研究成果传播到国际语言学界,2016年出版了A Reference Grammar of Chinese,成为国际语言学界了解汉语语法的重要窗口。同时,为了促进汉语语法的发展,石定栩教授通过举办、承办会议积极促进学术交流,通过学术报告和演讲等普及最新的语言学理论知识,通过招收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语言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石定栩教授凭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专业敏感,十分关注语言应用问题,他不仅坚持多年组织研究生班培养汉语教师,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而且非常关心言语障碍人士,倾心组织了言语治疗专业硕士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为有读写障碍、发音障碍、吞咽障碍、失语症、自闭症、以及听力困难的儿童或成年人进行言语治疗,带来福音。

石定栩教授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依然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在科研的第一线为汉语语法的理论和应用而“上下求索”。

(本文作者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崇】

汉 千秋万岁

猜你喜欢

句法语言学语义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语言与语义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