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孔子的生涯发展教育与孔学的生命信仰

2017-09-30陈昌茂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涯孔子阶段

陈昌茂

(青岛滨海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文化哲学】

浅谈孔子的生涯发展教育与孔学的生命信仰

陈昌茂

(青岛滨海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在生命价值问题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迷茫,但有一个问题是共同的,那就是生涯发展问题。从现象学来说,孔子还原了生命现象的“实事”:以身体的成器作为一个充分发展的人的开始,以超越身体的器作为生涯发展的结束。孔子的生涯发展教育中只有“一个世界”,即此岸生活世界,生命为终极目的、终极价值。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今,积极弘扬孔子的生命信仰是解决现代人人生价值问题的理论途径之一。

孔子;生涯发展教育;生命信仰

在生涯发展教育中,可以将人生狭义地理解为“个人的生活(出生到死亡)”,即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孔子是生涯发展教育的祖师,他的生涯发展教育内容在范围上、对象上都从儿童长大成人延伸到成人后的各个生涯发展阶段。孔子的非凡之处在于,他不仅发现了真善美的人性,致力于唤醒人性的教育,而且还在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构建了不同阶段的审美人格追求类型,正是不同的审美人格追求类型,结构性地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生活状态。

一、孔子施教的重心——生涯发展教育

孔子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时期:“少之时、及其壮、及其老”。*孔子著名的“君于三戒”,即根据人的年龄与生理状况,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少之时、及其壮、及其老”。强调在不同的时期,要遵循不同的养生规律。在不同的时期,要遵循不同的生命力效应,有不同的人生主题。晚年,孔子回过头来看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又以十年为期,划分为八个阶段,设定每一阶段的发展主题。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孔子对自己教育观念的总结。根据《论语》,可将孔子的生涯发展教育作如下概述。

(一)少年时期(0岁—20岁)

1.得命生涯阶段:0岁—3岁

从生涯发展来看,人生下来后,经过父母三年的养育,从“天命”变成“人命”,否则,就成为“狼孩”或者“猴仔”。

2.成器生涯阶段:4岁—20岁

从4岁到20岁,16年的光阴构建了人生一个“长大”的身体。“长大”的本义是:“身体的长度、高度定了”,指人的身体达到完全发育,在身材、体力或智力方面达到成年。成器,不仅意味着完成了长大,而且还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具有承担自己社会行为责任的能力。

孔子发现了人的身体的器而不器的发展现象,即身体不是器,但必须首先成为器——身体的稳定性、结构性、完整性、善事性的系统建立。人的成长是一个从天命到人命、从外在教化到自我修养的过程,也是使身体成为“器”的过程。

(二)壮年时期(20岁—60岁)

1.至立生涯:20岁—30岁

孔子曰:“30而立。”立,指自立,即能够独立生存,能够独立生活。从生涯发展来看,21岁至30岁是生涯发展的主体化阶段,人通过自立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与环境并立构成生活的世界。

孔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图景:丰富多彩的小世界构成丰富多彩的大世界。人的自立是人生涯发展的关键,即从“躺着”的人、“寄生”的人发展成为“站立”的人、“自立”的人。只有人与对象构成一个自己的生活世界,才能独立自主,才能自爱、自尊、自信,才能真正建立起人的“幸福感”。

2.锐智生涯:30岁—40岁

孔子曰:“40而不惑。”从生涯发展来看,31岁至40岁是人生涯发展的智慧化阶段。人的智慧化,主题是“锐智”: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智慧,有突出、特殊、特别的能力。人在该阶段通过智慧化来提高与环境交往的能力,成为社会精英。

智者,就是孔子的精英观念,孔子希望以此来改变贵族宗法靠世袭统治社会的状况,即平民也可以通过“锐智”进入社会上层。孔子的这一观念,在后来的科举制中通过“考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通过教育制度实现社会流动是孔子精英思想的一个传统,可以说,现代精英理论的渊源也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智者政治”思想。

3.职业生涯:40岁—50岁

职业化是要确立人在社会中的职位和地位。从41岁开始,人走上职业生涯,到50岁时,“乾坤定矣”。没有职业化的竞争,就没有生命潜能的开发,职业化不是以个人兴趣,也不是以社会评价,而是立足自身的智能特点来决定人事选择。职业化不是几种不相干的事件的相加,而是在同一目标框架内相互联系事件的环环相扣,并最终通过“脱颖而出”达到职业的最高点,确立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和社会地位。

4.事业生涯:50岁—60岁

孔子曰:“50而知天命”,含义是“我知道我的知道”,或者说“我明白了”。明白什么呢?明白了自己内心想做的人和事,这就是事业。事业是对生命的承诺,承载着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最深层的生命力量。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是对要约的同意,必须是无条件的,不得限制、扩张或者变更要约的内容,否则构不成承诺。

(三)老年时期:60岁以后

1.乐业生涯:60岁—70岁

孔子曰:“60而耳顺。”从60岁—70岁,人的生涯发展进入贡献化阶段。贡献,是指把自身拥有的东西奉献给别人,是一种具有自我奉献性质的行为。孔子把61岁—70岁独立出来,意味深长:“贡献性”的事情不要报酬,对于个人和社会可能都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第三者来说,可能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60而耳顺”,无论从家庭还是社会,都要以“礼”而行,并通过贡献化达到老有所依。

2.休业生涯:70岁以后

孔子曰:“70而随心所欲、不逾矩。”70岁以后,人的生涯发展进入了一个超越性的阶段:随心所欲的“随”,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随遇而安,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适应并感到满足,是一种自由自在、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

二、孔子生涯发展教育的理论架构

孔子是一位对生命有着天才感悟力和描述能力的“人学家”,他把“自然生命力+人的主体性”作为“生命力效应”原理,作为生涯发展的基石。

(一)应天命

人的主体行为要与生命力表现相统一,人生的每一阶段的主观追求都要与生命力表现阶段相适应,逐步从一个阶梯迈向另一个阶梯。

生涯发展首先涉及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生命”一词是指一种“东西”的存在,同时,也是人类对生命现象存在的诠释,就像“光能”在诠释光现象一样。在孔子看来,天,为万物启动了发展的时间,开拓了生存的空间,是生命的决定者。命是为“天命”:它决定了人的生命是有定数的,不能活一万年;人的生命躲在身体里,身体是生命的载体。其逻辑关系是:天通过控制身体运动的能量状态而掌握生命,人通过控制身体的运动方式和目标来把握人事。

(二)尽人事

人们通常把人从事的所有活动都称为人事,简称为事情。孔子生涯发展教育认为,人事是外在的客观驱动(天命)与人的主观选择(人欲)的统一,是塑造与适应过程的统一,这就是“择善而从”。*“择善而从”,来源于《论语·述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命的意识控制着运动的性质和进程,身体的时间段表现出生涯发展的阶段。事情即人事决定了人的价值:主体性的建立与实现;人格上升的程度及阶梯。身体在对人事的意义进行担当的同时,也实现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说,人事所以能展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因为它既是生命历程的客观经历,同时也是人的主观适应、选择、塑造的过程。人事按性质可以分为学业、就业、创业、职业、事业、乐业、休业七种形态。

(三)善始终

人格的不断提升与主体性的深化、价值的推进有机统一、互为因果,三者的联动使人生历程精彩而美丽。

从3岁开始,人生经历成器化、主体化、智慧化、职业化、事业化、贡献化、超越化等诸多阶段。人格的上升与完善也是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梯,经历了立者、智者、勇者、行者、仁者、退者六种人格状态。经历了生命养成、身体的自为性构建、主体的适应性自立、反应性获智、响应性立业、顺应性贡献、超越性退出等不同的生涯阶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生活形态”。

三、孔学的文化特征:信仰生命,塑造人生

之所以说孔子的生涯发展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因为它有一个独特生命力效应综合系统,其既有生命力的原始冲动,又有人性真善美追求的意识意向性的掌控,两者统一于人的身体,并按生命的发展历程自然而然地展开。在孔子看来,人的生命力具有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在精神上意向性的一种积极的本性,这就是“生命力效应”。人的精神具有自然主义的意义,既不需要任何鬼、神、怪、力的参与,也不需要任何形而上学的价值假设来画蛇添足。

从人类的历史来看,在轴心时代,中国、西方、印度出现了三大人生导师:孔仲尼(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其是一位教师和文化学者;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的一位教师,孔子逝世82年后,苏格拉底诞生;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公元前486),他比孔子长14岁,生活在古印度,是佛教的创始人,圣号“释迦牟尼”。三位导师都曾探讨过相同的主题:人的价值与幸福?孔子是在对学生“做人”和“做事”的“观察”和开导中形成了他关于人生价值的感性意见;苏格拉底是在对人生的“思辨”中形成了人生形而上的哲学观念;乔达摩·悉达多是在对人生彼岸的沉思默想中构建了人生宗教形式的意义。他们的智力成果被人们所接受,且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逐渐积淀成为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人类文化的三大轴心。用现代学术术语来表述,孔子的人生观可以表述为美学的人生观,直接观察和体验人生本身;苏格拉底的人生观可以表述为哲学的人生观,其赋予人生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在价值;乔达摩·悉达多的人生观是宗教的人生观,通过彼岸世界来设定人生的现实价值。

孔子生涯发展教育的杀手锏是能给学生“开导”和进行具体的“生涯规划设计”。在孔子的生涯规划设计中,生命信仰成为唯一的根据,唯一的指针。由于孔子弟子的心领神会、广泛传播,历经300年历史的积淀,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些观念终于构建了汉民族的心理基础,并成为中国的民族文化信仰。

孔子的生涯发展学说立足于生命信仰、着眼于人的幸福和实现、着眼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其在生命信仰中塑造人生、改造社会、建设国家、关心国际,推动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贡献。在中国民族危亡、灾难深重的历史时期,正是依靠孔子的生命信仰,支撑着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在今天,要解决人生迷茫等问题,必须弘扬孔子的生命信仰,坚守民族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周丹】

汉 千秋万岁

B222.2

A

1673-7725(2017)09-0182-04

2017-07-03

陈昌茂(1965-),男,贵州长顺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生涯孔子阶段
我的教书生涯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吐槽退役生涯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