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思路

2017-09-30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服务

王 玲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3)

【文化与教育】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思路

王 玲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3)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资料、数据信息的聚集之地,高校师生通过图书馆查阅资料来辅助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及教育事业的进步,对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图书馆文化的相关概念、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思路等几个方面来讨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这一话题,从而为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建设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众多高校的图书馆已经从传统的图书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进行转变。在此过程中,原有的组织文化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新情况,需要图书馆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组织文化,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比如,良好的硬件文化主要指购进新型设备、设施,满足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研究方面的需求;而软件文化主要是开展高质量的人文环境建设工作,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和进步打好基础。

一、文化、组织文化、图书馆文化概念解读

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社会成员具有的习惯、能力的复杂整体,如具有的知识、习俗、道德法律、信誉等,文化具有隐含性、无形性、不可捉摸的特点。而组织文化指的是一个组织中所有成员所共有的传统风气、行为准则、最高目标、信念理想,即具有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体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组织中的个人会受到其组织文化的管理、约束、控制,形成某一种文化心理,而具有先进性特征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培养出具有优秀精神的组织成员,使组织成员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才能。图书馆文化指的是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服务文化、管理文化,是在读者服务中所渐渐形成的组织架构、行为准则、制度规范、理论观念等的总和。[1]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即主旋律。在传统类型的图书馆中,其处于一种较为开放的状态,读者需要到图书馆中进行有关手续办理、获得相关资料的查询及有关图书的借阅。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和资料已经转变为数字化类型,读者通过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平台的操作,就可以获得自身需要的数据、信息、图书中的内容。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只需要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平台进行合理化操作,就可以向高校中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在这种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主动、积极,并对虚拟化的网络适配器进行了灵活应用,极大地转变了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念。

我国原有的图书馆形态中具有根深蒂固的“书本位”思想。但是,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使数字化的图书资源迅速普及,传统图书馆中的问题和矛盾在新型图书服务平台中获得了有效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众多高校图书馆向网络文献定制、在线咨询服务等方向进行转变,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且自身文化建设能力有所增强。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思路

(一)物质文化建设

1.图书馆资源建设

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处于一种教学、科研的从属地位,是一个服务机构。在从人员的结构和文化特征方面,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女性比例大、人员学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知识结构严重不合理,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产生了阻碍。

近几年,我国众多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吸引了大量具有良好知识文化水平的人才加入,大量的管员也获得了代职培训、再教育的机会。其中,大量本科生、研究生的加入使高校图书馆队伍素质显著提升,为高校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奠定了基础。这些高学历的人才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熟练操作,提高了图书馆信息咨询的工作水平,如在工作中构建起学科博客、学科馆员服务、科技查新等平台,从而构建了新型的阅读文化。在新时代下,图书馆资源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为此,我国众多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新型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并采用RFD技术、购买大型权威数据库资源等,使图书馆整体面貌获得极大改观。[2]

2.图书馆馆舍文化建设

第一,提升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水平。例如,图书馆需要对全体馆员进行高质量的培训工作,将“服务第一”的理念在日常服务工作中有效践行,并且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依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将最能体现出自身图书馆精神和文化服务的理念在图书馆显著的位置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和表达,以渲染学习氛围。

第二,开展服务创新工作。鼓励高校图书馆开展互动图书馆、创新链接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学科馆员服务等创新活动,其有利于创新、丰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形式。在此过程中,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进行转型,创建出集数字化学习、交流、科研、互动、分享、创新为一体的知识交流平台。在此平台应用中,高校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动态化、信息化、一站式、无缝衔接的知识信息传递服务,使原本具有资源封闭特征的图书馆全面性激活,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广大读者多样化、多元性的需求。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创设服务品牌。良好的品牌服务有利于扩大高校图书馆活动的空间,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可在高校实体图书馆和虚拟网络图书馆的显著位置显示服务馆员的个人照片,并配有简单的个人信息简介,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广大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还起到对馆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获得增强。

第三,建立起外向型组织文化。建立起外向型组织文化,有利于增强读者与图书馆馆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具体来讲,高校图书馆在网络平台中、实体图书馆显著位置开办BBS公告,以吸引广大读者留言及对图书馆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与此同时,图书馆馆员需要对这些宝贵的意见、建议进行积极解答,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文化。

(二)精神文化建设

1.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需要构建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为将来的进步和发展打好基础。高校图书馆对于有突出表现的馆员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其有利于在高校图书馆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激励环境,有利于激发馆员自身的工作热情,提高馆员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的服务质量。

2.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图书馆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中的员工是图书馆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播者,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对于员工的素质与精神进行全面的提高。因此,优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使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素质和精神状态进行企业文化的学习、传播、践行工作,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3]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建设中需要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如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业务交流会、在职进修、短期培训等,并且在培训后将他们放置到具有更大挑战性的工作岗位环境中经受实践锻炼,其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也使自身在这种工作中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身的价值。

[1]闫建平,唐曙南,李巧林.高校图书馆文化品位及其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18.

[2]王丽萍,李月华.高校图书馆文化特征及其建设思路[J].图书情报研究,2010,(1):31-33.

[3]钟志春.浅谈高校图书馆文化及其建设[J].黑河学刊,2011,(7):127-129.

【责任编辑:周丹】

汉 千秋万岁

G258.6

A

1673-7725(2017)09-0152-03

2017-07-03

王玲(1970-),女,江苏江都人,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学、文献管理、图书期刊资料整理、编目研究。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