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效果观察

2017-09-29石恒彦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断流门脉脾脏

石恒彦

(鲁山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平顶山 467300)

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效果观察

石恒彦

(鲁山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平顶山 467300)

目的探究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鲁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研究组35例。研究组接受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双介入栓塞术治疗。随访1 a,统计两组复发率及病死率,并对比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白蛋白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

门脉断流术;脾脏切除术;双介入栓塞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消耗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不全与门脉高压两个方面[1]。其中肝硬化门脉高压以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增加或血流受阻造成门体侧支循环为主要特征,若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易引发肝肾综合征、脾功能亢进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3]。目前,临床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主要采用介入治疗(胃曲张静脉栓塞术、部分脾栓塞术等)、内科治疗(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断流性手术、切除手术、肝移植手术等)[4]。本研究选取7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通过分组对比,探究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鲁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为23~77岁,平均(44.96±8.76)岁;研究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为24~78岁,平均(45.02±8.98)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常规麻醉后,取平卧体位,常规开腹,将胰腺上端后腹切开后,游离韧带,尽可能接近脾分离,予以结扎、切断;探查并确定脾动脉解剖结构,腹腔外结扎脾动脉。对照组行双介入栓塞术治疗,于影像学检查指导下,刺入带套穿刺针,针尖朝向肝门,拔出针芯,待可抽取静脉血时,注入造影剂,确定穿刺针位置正确后,经套管于门脉处置入弯头导丝,实施造影。

1.3观察指标随访1 a,统计两组复发率及病死率,并对比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及肝功能指标。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肝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白蛋白。

2 结果

2.1血细胞计数两组治疗前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肝功能指标水平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比较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3随访情况两组均获1 a随访,研究组2例复发,1例病死,对照组9例复发,3例病死。研究组复发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为2.86%(1/35),与对照组的8.11%(3/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以往治疗中多采用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主要通过缓解脾功能亢进,降低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量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从而降低小曲张静脉破裂发生率,虽可一定程度缓解病情,但效果一般。目前,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常用治疗方案。其中脾脏切除术与门静脉断流术较为常用。脾脏切除术可抑制肝硬化进展,阻碍脾功能亢进,使白细胞计数升高,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而门静脉断流术对门奇静脉侧支循环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进而缓解或消除胃底食管曲张血管出血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较高(P<0.05),证明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可提高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治疗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凝血酶原活动度较高,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说明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可提高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白蛋白水平。研究组复发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24.32%(9/37)(P<0.05);研究组病死率[2.86%(1/35)]与对照组[8.11%(3/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明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患者病死率。

综上,给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白蛋白水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1] 聂寒秋.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合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实效性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2):328-330.

[2] 吴晓峰,伏志,刘召波,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3):400-403.

[3] 孙存新.62例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预后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14,38(11):996-997.

[4] 马万里,谢永铮,张军杰,等.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7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348-349.

R 657.3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54

2017-02-21)

猜你喜欢

断流门脉脾脏
全世界超过一半河流每年断流
全球超半数河流每年至少断流一天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农民
《犬脾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报告》图版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
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