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打造两化深度融合升级版

2017-09-29

信息化建设 2017年8期
关键词:试点工业智能

浙江,打造两化深度融合升级版

近年来,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特征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创新并与传统产业融合,在经历了从局部扩散到全面融合、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从生产变革到组织创新之后,正推动研发、产品、装备、生产、管理、服务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重构制造业发展新体系。

浙江,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为主线,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亮做法 高成效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以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为平台,试点示范为抓手,抓先进树典型,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2014-2016年全省培育了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26个,形成了一批示范标杆企业, 2016年全省重点行业典型企业的ERP、MES、PLM、SCM普及率以及采购销售环节电子商务应用率分别达84.71%、54.18%、35.28%、69.57%、36.90% 和40.14%,处于全国领先。形成了运用工业互联网加强企业内部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的横向集成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端到端集成的趋势。已有48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定。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8.15,列全国第二位。

智能制造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大力推进《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2015—2017)》实施,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积极开发智能化成套装备和产品。2016年,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量同比增长20.8%,重点制造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机联网率分别达到53.07%、31.68%,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纺织服装、厨卫电器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智能制造能力也是居于全国前列,4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有6项入选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专项。

“机器换人”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工作,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每年组织实施省级百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以块状经济为重点,实施区域性行业“机器换人”试点示范。2016年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达4.2万台,占全国的12%左右,居全国第一位。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拉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发展,浙江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水平全国领先。

工业互联网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积极推动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不断涌现,全省已有100多家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为特色的制造新模式开始得到推广,全省重点培育了100家个性化定制示范试点企业,特别是鞋服行业、装备行业、装饰建材行业的个性化定制效益开始显现。

融合支撑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以积极培育产业发展载体和落实产业税收政策为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提升融合发展支撑能力。2016年,浙江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602.0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在全国规模前十省市中居第二位;实现利税总额1341.0亿元,利润总额10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3.7%,利润增速高出全国18.8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已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92.2亿元,同比增长19.2%。同时,通过培育信息工程公司,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目前已培育信息工程公司20多家,为省内外制造企业提供服务,为行业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目标 新任务

2017年5月,浙江又给2017年的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设定了新目标:2017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99,排名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全年培育100个个性化定制示范项目,100个数字工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新增工业机器人1万台;培育10万家企业上云,支持满足条件的企业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创建20个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培育3-5个地区创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特色小镇,建设一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两化深度融合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自动控制与感知、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等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为了保障新目标的实现,还布置了以下13项主要任务:

深化“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试点区域建设。抓好26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6个试点区、160家两化融合综合示范试点企业建设,进一步按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内容加紧实施机联网、数字工厂、绿色制造等项目。对首批10个两化融合国家综合示范区和10个专项示范试点区进行全面评估。组织开展示范试点典型案例总结宣传推广。

积极推动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引导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开放技术、人才、渠道、通信能力等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新生态,支持内外部创业创新。在全省创建20个制造业互联网“双创”示范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结合特色小镇、高新园区、开发区,建设“双创”空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制造业互联网“双创”示范平台。组织举办中国产业互联网“双创”大赛。

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引导制造业企业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开展协同制造;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定制转变,发展C2M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模式;推进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企业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重点在服装、家电、家具等消费品行业和汽车、机床、叉车、船舶、电梯等装备制造行业培育100个个性化定制和一批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示范试点企业。鼓励企业申报国家有关基于互联网的制造新模式示范试点项目。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推进全省2000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应用,发展智能制造。利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云、RFID(射频识别)与图像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工厂内人与机器、机器与物料、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和数据实时采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链,促进基于数据的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高效协同,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精细化管控能力和智能化决策能力。

实施中小企业上云计划。聚焦中小企业云应用,依托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或行业性云平台,培育10万家上云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使用云技术,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网上销售等活动,实现客户、供应商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推进中小制造企业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合作,基于电商云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制造、营销、物流和金融服务等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新生态。组织召开云计算应用和产业推进大会,办好云栖大会,开展企业上云专项培训。

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资金扶持、机制保障”的原则,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机器联网,着力抓好30家省级“机器换人”行业试点,积极推进省级百项智能化“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全省举办百场“机器换人”现场推广交流会,新培育省级“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公司20家以上。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行动计划,编制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指导意见,完成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1万台目标任务。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十百千”工程。组织实施一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开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在纺织、服装、印染、皮革、汽车零部件、医药、建材、冶金、食品、包装及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开展试点示范。计划建成10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区,1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推动全省100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提升全省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实施智能装备“双百”突破工程。制定出台并落实《关于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力争突破100项首台套智能技术装备、推广100项智能重点产品和技术。

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推动企业信息化从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协同创新阶段登高,从内部纵向集成向企业之间横向集成和产业价值链端到端集成延伸,提升全产业链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全省2000家重点工业企业资源计划普及率达到85%,制造执行系统普及率达到50%,机器联网率达到35%,供应链管理普及率达到70%,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普及率达到60%,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重点行业典型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额和销售额占总采购额和总销售额的比例分别达到40%和55%以上,进入两化融合集成创新阶段的企业达到35%以上。

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重点抓好工信部批复的118家企业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积极争取新增30家企业列入今年的工信部贯标试点。在贯标通过评定的企业数力争突破60家。加快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创新能力,依托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力争在工信部的两化融合发展地图上有新突破。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提升两化融合的服务支撑能力。以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设计、集成和应用能力为重点,支持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开发和应用试点。培育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快优秀解决方案的推广普及;培育一批服务于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支持满足条件的企业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加强两化融合产业链企业的合作,构建服务于两化融合的产业生态。发展集聚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产业互联网小镇。配合工信部召开全国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现场会。

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落实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产业统计制度。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9个示范基地、10个特色基地和15个创业基地建设,提升杭州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水平。加强工业软件支撑能力建设,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重点发展以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新四基”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全面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有效供给能力。

加强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镇光网覆盖,城市全面具备100M以上接入能力。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争取5G试验网建设。实施农村海岛“扫盲除点”工程,基本具备50M以上接入能力。推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浙江分中心建设。细化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铁塔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新技术产业应用示范项目,推进杭州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全面推进全省三网融合。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绿色化,推广公众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提速降费。

加强工业控制信息安全保障。按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指导企业做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明确工业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细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加快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面向工业领域的信息安全技术支撑、检查评估综合保障体系,鼓励企业使用基于国产密码技术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工业控制系统。开展工业领域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及相关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猜你喜欢

试点工业智能
工业人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