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术教学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运用

2017-09-27李维斯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自我效能感美术教学

李维斯

摘要:美术学科是素质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响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必须针对现有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运用新型理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以下结合自我效能感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学习动机理论对美术教学的应用和功能,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美术教学,理论创新,自我效能感,素质教育

【分类号】G622.4

“自我效能感”是上世纪70年代班杜拉提出的著名心理学理论,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心理学原理测试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项行为,并以此做出推测和判断。“自我效能感”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目前已经成为行为认知理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美术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

《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自我效能感”是对心理自信的一种描述,即人在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对完成某项工作的技能信任程度。对完成项目能力的自信程度高低,相应地构成对工作结果的期望,即“结果期望”;相对应地,除了可能出现的结果期望以外,人们还会形成相应的“效应期望”,也可以看作是缺乏完整证据链的期待结果。

结合美术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可以解释为,学生在进行某一类美术理论或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自身创造力、掌控力、想象力等内容的判断和评价,其程度强弱自然会影响进一步的美术学习行为,进一步影响对艺术的认识和选择;通常情况下,兴趣爱好会成为选择美术艺术类型的主要因素。

效应期望和结果期望相互作用,如果人在行为中能够预测到某一特定的结果出现,那么这一行为本身也会出现新的选择;这种相互作用也可以看作是结果因素的“反影响”,即心理学中的强化效应。

结合教学工作而言,强化效应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课堂上的教学认知和心理暗示等作用,来实现知识的传播。强化的种类通常有三种:

第一,直接强化,即通过施教者的外部因素影响,对学习者形成实际的学习行为能力提升。例如,通过惩罚抄写、背诵等手段,或奖励刺激,我国应试教育体系中直接强化是最常用的手段。

第二,代替强化,即为学习者建立一个日常行为中的目的预期,依次来强化相应的学习倾向。比较典型的做法如,教学中强调向“三好学生”学习,或树立其他榜样。

第三,自我强化,即通过引导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来强化学习行为。这种方式是素质教育中强调较多的部分,教会学习者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自我监督和自我批评等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强化手段是促使“自我效能感”逐步优越的手段,帮助克服传统教学活动中单项的教育方式,避免传统心理学中“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弊端。结合美术教学活动来说,无论是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或注重实践,都是体验“自我效能感”的强化手段。

2、自我效能感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本质上说,“自我效能感”就是一种自信心构成的主观能动性体验。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老师是主导过程的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契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一方面要和传统的美术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教育转化为有限空间的自我认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应用方面,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2.1 注重因材施教

美术教学活动通常是小集体组织形式,以常规班级或兴趣小组的形式展开,在同一个集体环境中,学生的素质必然存在差异,尤其是美术这种天赋因素影响较大的学科。要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照顾,即“因材施教”;不管是错误还是优点,美术教师要站在能力水平的差异层次上思考。当然,“因材施教”也不是一味地依赖教材,必要的时候也需要针对教材进行改革,如增加趣味性、操作性等,如除了进行素描、色彩等学习之外,还包括雕塑、雕刻等内容。

2.2 注重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教师评价,其二是自我评价。

参考美术教学的特点,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的采取鼓励性评价,艺术差异并没有明显地界限,应该避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态度;“自我效能感”理论前提下,无论是否定学生学习方法或是美术作品,都会造成自信心的伤害,降低自我效能感的程度。从这一点上说,注重鼓励性评价,就必须做到及时性和总结性,一方面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及时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艺术成果给予认同。

自我评价是学生亲身体验之后形成的一种意识机制,需要较强的主动性,当然也与引导性密不可分。例如,多次失败之后缺乏自我效能感就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丧失学习兴趣,但在鼓励(引导)之下,会形成“越挫越勇”的心理意识形态。

2.3 注重差异教学

美术本身是一个艺术性丰富的学科,在观点的差异性方面表现得十分强烈,因此针对学生不能采取统一、呆板的教学标准,而是要差异化对待。所谓“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层次性和灵活性。

第一,层次性。相比语数外等学科而言,美术学习中天赋能力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如个人的想象能力、抽象能力、描述能力等,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必须坚持不同层次的划分,并选择一个适合的基本点,连接不同美术程度的学生。如素描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理解透视原理,那么教师就有必要减少模型组合数量或角度复杂度。

第二,灵活性。无论是教学方法或学习目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同样是进行素描绘画学习,教师可以进行灵活的奖励角度转换,如某些学生的线条较好,某些透视效果较好,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增加学习和练习的信心。

3、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美术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实际应用,如创设情景、鼓励评价、注重实践等。从美术教育角度来说,一方面,美术教师要主动进行“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实践,强调艺术学习过程和艺术成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意识,另一方面,要灵活地运用心理暗示、心理刺激等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參考文献

[1]钱祎. 美术学专业本科生外语学习动机初探[J]. 中国科技信息,2008,20:262-264.

[2]侯学森. 如何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J]. 才智,2010,35:103.

[3]黄鹤. 现代美术教学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策略[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01-104.

[4]刘园园,夏慧言. 自我效能感理论研究及其展望[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04:119-122.

[5]杨思杰. 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 中国教育学刊,2015,04:43-47.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自我效能感美术教学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