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舞蹈旅游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因素分析

2017-09-27饶帆陈昶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旅游

饶帆++陈昶文

摘要:针对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舞蹈资源,在调研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地方政府在发展民俗舞蹈旅游的过程中对民俗舞蹈旅游举办地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开发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从民俗舞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各种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求为民俗舞蹈旅游健康地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民俗舞蹈;旅游;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1.民俗舞蹈旅游释义与效益简要分析

1.1民俗舞蹈旅游释义

纵观世界各地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民俗舞蹈表演都是其中主要活动之一。民俗舞蹈表演主要通过服饰、内容、舞蹈、音乐等展现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原始崇拜,它是表现民族文化的主要形式,也是主要旅游产品之一

民俗舞蹈旅游是旅游者在民俗旅游目的地所从事的各种旅游活动,它也是一项融体育、娱乐、欣赏为一体的新兴旅游服务产业。民俗舞蹈旅游业是以提供多种多样、综合性的民俗舞蹈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从事民俗舞蹈旅游活动需要的服务组织、行业与社会构成关系的总和。民俗舞蹈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特殊的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玩过程中提供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

1.2民俗舞蹈旅游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简要分析

民俗舞蹈旅游因为如下的特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欢迎:首先,民俗舞蹈旅游是一种参与度较高的旅游活动,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具有更强烈的互动性,更能激发起旅游者的兴趣;其次,民俗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将民俗舞蹈与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开发,其时尚的迭加性更有利于吸引游客的参与;再者,对于不太具备较好接待条件,接待效率较低的地区来说,可以挖掘利用民俗舞蹈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条件和设施的利用率,加快接待设施的质量与数量,提高接待效率。正因为以上原因,民俗舞蹈旅游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相当的效益(见表1)。

2.民俗舞蹈旅游负面因素的起因

民俗舞蹈旅游是近年来以民俗舞蹈与旅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形式,其有艺术的特点也有旅游的特点。它对促进地区与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发展服务业、交通业和提升地方经济效益均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特别是现代人素质的提高与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民俗舞蹈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将上述功能继续放大。但在近年民俗舞蹈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因为发展民俗舞蹈旅游带来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负面影响的现象,而这些负面影响将随着民俗舞蹈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放大。重视民俗舞蹈旅游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而忽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地方官员和从业者为片面追求经济对负面影响的忽视,另一方面是民俗舞蹈旅游举办者对民俗舞蹈旅游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到或者是认识不够深刻,再者就是学者们对民俗舞蹈旅游注重研究其良好发展前景与发展措施,而对其负面影响视而不见或忽视。

3.国内民俗舞蹈旅游产生的负面效应分析

像许多事物的发展一样,其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两面性,民俗舞蹈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民俗舞蹈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产生对环境的负面效应主要有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大的方面,这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这一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民俗舞蹈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民俗舞蹈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旅游目的地动植物的物种组成、自然环境质量、地表形态变化、自然资源等方面。

(1)民俗舞蹈旅游对动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全世界现阶段均面临着一个生态失衡的问题,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增多和人口的增加造成了人类社会与野生动植物生存状态紧张的状态,这一紧张的状态很容易被人类的大型活动破坏而加剧甚至打破,甚至造成某些动植物资源灭绝。现今许多民俗舞蹈旅游活动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者偏远乡村环境中进行的,开发民俗舞蹈旅游活动必然要对这些地区恬静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而对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某种程度上的破坏,另外参与民俗舞蹈旅游人口的突然涌入会加大对民俗舞蹈旅游地环境的破坏力度。民俗舞蹈旅游地的环境在较短的时期内被民俗舞蹈旅游开发以及相关活动打乱:如植被减少、野生生物正常规律被打乱、生态失衡等、野生动物生活环境范围减少或消失。

(2)民俗舞蹈旅游对自然环境质量的影响。民俗舞蹈旅游人口的突然增加对地方生活资源需求压力增加的同时也会产生突增的垃圾污染。此外,其他形式的污染也伴随着民俗舞蹈旅游业的发展而出现,如能耗增加引起的大气污染、空气降尘、噪声污染等都会对旅游者、当地居民乃至野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3)民俗舞蹈旅游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民俗舞蹈旅游开发中要涉及修路、修桥以及一些特殊民俗舞蹈旅游设施的修建,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地表形态的变化,如:地表形态的变化、植被的破坏、土壤的侵蚀、由于人的践踏,车辆的碾压对土壤结构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了诸如景观质量下降、土壤墒情下降等后果。

(4)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从气候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来考虑,极热、极寒或者极干旱的地方大多有秀丽的风光或者独特的景观,有独特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原始而淳朴的民俗舞蹈摇篮,是人们进行民俗舞蹈旅游的首选之地,而这些地方大多是野生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民俗舞蹈旅游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对淡水资源的影响,上述地区淡水相对供应不足,民俗舞蹈旅游的开发对淡水的需求增加大多以加大地下水的开采来解决,势必破坏当地的地下水资源系统,并间接破坏动植物生态系统。

3.2民俗舞蹈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民俗舞蹈旅游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人文历史、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影响。

(1)对历史形态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历史形态要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逐渐积累和整合才能形成,正是因为如此形成了中华博大精深并各有特色的中国文化和地区文化。城市化的进程、社会交流的速度加快使中华文化的历史沉淀在逐渐消失并一致化或者是西方化。我国56个民族因为各有其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而相对自成一体,但因为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民族逐渐汉化,许多少数民族人群生活习性与汉人无异就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消亡较为显著的例子。另外民俗舞蹈旅游开发对开发地的历史景观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走遍中国,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的城市景观大都一样,呈现浓郁的现代文化气息而鲜有历史景观存在。endprint

(2)對地方语言、文学、传统艺术的影响。语言和文学是地方文化的核心成分,是民族或地方的文化历史招牌,也是民俗舞蹈旅游的魅力所在。在民俗舞蹈旅游开发过程中,外地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必然引起语言和文字的日趋变化,特别是汉语普通话使这一民族特色在逐渐消亡。民族地区因为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土著居民不会自己的语言已司空见惯。这样就不利于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特别是某些少数民族语言因无文字且掌握人群少,没有民族语言的教学传承体系,在民俗舞蹈旅游的冲击下可能会渐渐消失。另外在文字方面,民俗舞蹈旅游也能使原有的地区文化国际化,可能导致原有文化的传承脉络的消退。传统艺术因为满足游客的欣赏需求而加入许多非传统的成分,逐渐丧失了追求自身完善、发展的机会,我国多地原来视为民族文化瑰宝的地方戏接连消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4.结论与建议

民俗舞蹈旅游作为一种21世纪的新兴产业势必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而日益壮大,然而民俗舞蹈旅游开发与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密切相关性与高度依赖性,所以保护开发地特有特殊性资源是保护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对开发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保护,才能展现民俗舞蹈的魅力和生命,才可以实现民俗舞蹈旅游可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百之,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及其文化限定[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2] 王德刚.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4] 饶远,等.云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产业化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4).

[5] 汪德根.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10,(1).

[6] 韩鲁安.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

[7] 陆元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广西体育科技,2008,(3).

饶帆(1986—),男,湖南省衡阳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舞蹈。

陈昶文(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美操、体操理论与实践。endprint

猜你喜欢

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旅游
旅游
谈中考体育考试对初中体育课标水平教学的负面影响
由“媒介审判”困境带来的思考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及对策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