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城市:实现健康促进的有力抓手

2017-09-27

中国卫生 2017年6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健康城市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意义已超越“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和“卫生城市”,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综合的、多维的视角。健康城市建设,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以健康促进为主的健康实现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助、人人参与的良好治理模式,进一步实现环境、教育、人口、卫生等城市各领域的融合发展。

国外健康城市怎么做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城市的定义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一个整体,能改善其环境、扩大其资源,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从而发挥最大的潜能。”

纵观国外的健康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总体规划型,社区承载型,项目依托型。

第一,总体规划型。1986年4月,WHO欧洲区域办公室在“到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和《渥太华宪章》健康促进理念的影响下,召开“健康城市研讨会”,率先在欧洲部分国家和城市启动了健康城市项目,并形成了至今为止近100个欧洲城市的健康城市网络。欧洲健康城市办公室每5年出版一份5年规划,对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加以明确。迄今,已经进行了六个时期的规划制定。六个时期的实施重点为:建立健康城市架构,促进采用健康的公共政策,强调健康发展中的整合型规划,关注健康老龄化、实施健康影响评估、提倡体育锻炼和积极的生活,优先解决所有地方政府政策中的健康问题和健康公平,关注全生命历程、强调整体型政府和整体型社会、加强同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日本的健康城市建设是依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对健康城市发展进行不同的定位,如健康文化城市、健康城镇和福利城市等。如东京,1990年东京市政府通过了第三个长期计划,涉及治理东京的行政、经济等所有领域。

第二,社区承载型。加拿大依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健康社区”活动。多伦多市一直被认为是健康城市理念的起源地,它将健康城市、绿色城市、安全城市等传统的壁垒打破,从市政组织系统入手,将公园、治安、工程、公共卫生等专业领域结合,共同致力于城市的发展,意图解决人口结构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成立单独的健康城市办公室,进行全市健康运动的协调和督导。然而,其健康城市发展也因政府部门缺乏与企业、民众的互动交流,不注重成本-效益而效果不佳。

美国健康城市构想是根据美国国情,从公共健康领域开始,由非营利组织、宗教组织等推动的。1989年,美国卫生部正式接受健康社区的概念,并开始在全国推广。1996年美国成立了健康城市与社区联盟,以社区为中心实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计划。

第三,项目依托型。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不健康现象严重,该城市中年人、年轻人的酒精消耗量很高,自杀率居高不下。为此,在健康城市办公室倡议下,该市在营养、烟草、酒精、体育锻炼和社会网络等领域开展了相关活动,大大促进了哥本哈根市民的健康和安宁,其中完善的自行车计划至今让世人瞩目。

澳大利亚的伊拉瓦拉市存在失业率高、贫困人口居多、单亲家庭居多等诸多问题。为此,从居民最基本利益、最简单需求出发,采用渐进式的方式改变环境,如提供一些基本运动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等以及提供更多面向儿童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新鲜蔬菜水果等。

英国除按照欧洲健康城市项目对健康城市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和实施外,还根据各个城市地区情况,开展了独特的项目。

在中国如何落地

健康中国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指导思想,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而健康城市(村镇)是现阶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有力抓手和平台,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具体形式。因此,建设健康城市就是在进行健康中国建设。

第一,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系统、科学的规划是对未来有序、高效推开健康城市建设的指导和纲领。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应用国际健康城市联盟提出的SPIRIT框架进行诊断和评估,参考健康中国的目标设立健康城市建设总目标,并按照实现路径将其分解成若干阶段,在每一阶段针对若干重点问题集中突破。进行健康城市建设的总体设计,规划实施路径,整合城市各区县,统筹城乡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协调部门责权,调动社会参与,发挥个人积极性。制定监测评估制度和标准,保障健康城市建设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贡献度和可持续性。

第二,充分认识城市健康问题的一般性和差异性。健康城市的提出是对当前城镇化进程及其引发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的反思,通过消除城市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来实现健康城市的目标。对于一般性而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必然要求进行健康城市建设;差异性是每个城市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同,因此健康城市建设的重点和主题也不同。在实践中,不同的地方可以根据人民最急迫的需求、解决人民最急切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指标和目标,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制定不同或者独具特色的建设路径。

第三,将健康纳入各种政策规划中。健康中国概念不仅是人们对健康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学、公共卫生、政策科学等多学科研究和实践的产物。将健康问题与其他问题融合共同解决,是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新途径。要充分借鉴国际上将健康融入万策的城市建设理念,将健康问题与人民所居住的环境设计,以及交通、文化等一系列问题联系起来,在发展战略的层次上,同时考虑统筹规划与实施,真正将健康城市项目落地。

总之,健康城市是健康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机结合,既重视医疗卫生体系,又强调与非医疗卫生体系合作的包容性;不仅仅局限于公共卫生领域,而是演变为社会、环境、城市管理等多方面共同的活动,既包括住房、教育、营养、休闲、娱乐、医药护理等领域,也包括就业、交通、环境,甚至宗教、阶层、歧视等问题,涵盖了与健康相关的所有方面,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典型践行。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