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表达,挖掘教学价值

2017-09-23郑海娟

关键词:雪松奥秘小节

郑海娟

【摘 要】

近年來,语文课堂转型风生水起。阅读教学开始从注重文本内容理解走向关注文本表达形式,注重“阅读”和“写作”相融合,向读学写。那么如何立足文本表达,挖掘教学价值,笔者将围绕《山谷中的谜底》教学实例来谈谈阅读教学从内容分析走向文本表达的教学转变。

【关键词】

文本表达 教学价值 向读学写

跌入讲读课文泥潭,滑向内容分析

初次解读《山谷中的谜底》,笔者发现课文内容清晰,学生初读课文后便能准确厘清文章脉络。但要想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定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要想达成这个目标,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雪松本领的句子是关键。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小辩论”:有人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应该始终都挺立不动,顽强的与风雪抗争,那才是勇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由此引导学生抓住“一定程度”“待压力减轻”“立即反弹”等关键词来理解雪松的弯曲不是“屈服”,而是“适当的让步”,为推进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作铺垫。然而本节课要呈现的教学价值仅仅是内容的理解吗?笔者开始了教后反思:虽然教学过程中有穿插朗读、辩论、练笔等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言语实践,但是这些言语实践活动的目标都指向内容理解,忽略了文本表达。

跳出课文内容分析,关注文本表达

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到底在哪里呢?再次解读,笔者发现作者的写作很有特色:课文第二位旅行者获得的启示,与第3小节对雪松本领的描写是一一对应的,第3小节看似写景,实则“景中含理”,字字扣理。如何让学生在品读中发现“景”和“理”之间的联系呢?笔者再次修改教学设计,呈现如下的教学片断:

师:你是如何理解“适当的让步”的?请结合第3小节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适当的让步中“适当”体现在“一定程度”,“一定程度”说明雪松是在承受压力到达极点,不能再承受下才开始弯曲,让步的。

生:雪松适当的让步的适当体现在“待压力减轻”,雪松弯曲以后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反弹。

生:雪松适当的让步表现在“立即反弹”,可见雪松时刻保持着准备抗争的姿态。

生:雪松适当的让步是为了“依旧保持苍翠挺拔的身姿”,雪松选择弯曲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实力,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

师总结:作者此时写景,眼中是景,心中却是理,因此字字扣理,这就是作者表达的奥秘。

与第一次教学相比,虽然问题设计不一样,学生的分析过程却很相似,都以“一定程度”“待压力减轻”“立即反弹”等关键词展开。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在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开始关注作者的表达:原来“适当的让步”这个道理就藏在第3小节景的描写中,写景即写理,景中含理。

而事实上,第3小节在表达上的奥秘还不止于此,于是笔者继续追问:“其实这段文字的奥秘远不止于此。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很快发现“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作者用四个反复表现雪松积、弯、落、弹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同时也凸显雪松的智慧和韧性。但是其实“就这样”三个字也蕴含着语言表达的奥秘,于是笔者这样引导:“就这样,是怎样呢?”学生这时才豁然开朗,原来“就这样”就是上文雪松经历的无数次积、弯、落、弹的过程,而作者用四个反复就可以避免一遍又一遍地描写上面的内容,更加简洁。

发现文本表达奥秘,恰当向读学写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发现了作者表达的奥秘是“景中含理”,我们是否也要求学生从眼前所见或平日观察的事物出发,通过它的形状、活动、变化等恰当、贴切地从“物”的特点中引出“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虽能发现作者表达的奥秘,但不代表能把这样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管建刚老师也说过,写作要有一定的阅读“储备”。学生这方面的阅读和生活经验还比较缺乏,自然难以下笔。“向读学写”虽然时髦,但是如果不适合学生,不适合课文,穿起来必定不合时宜,所以笔者量体裁衣,作了这样的设计:在你的阅读里,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雪松呢?学生勾连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纷纷举出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的“忍辱负重”等例子。例子都会举,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用例子来说明自己对启示和道理的理解,此时,请学生写一写对这句话的理解,时机恰当,是迁移作者“景中含理”的写作方法为“事例中融入理”,教会学生用事例来明理。

立足文本表达,不仅在改变老师解读文本的视角,转型课堂,也在改变学生的阅读思维方式,从关注“课文写了什么”到关注“课文怎么写”,学生从阅读中逆向领悟写作构思的奥秘,不断地经历认识,实践、迁移,才能更好地发展言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兴林.关注语言表达形式 回归阅读教学本位——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2(14)

【2】蒋晓莉.指向写作指导的阅读课——姥姥的剪纸教学例谈【J】.华夏教师,2016(S1)endprint

猜你喜欢

雪松奥秘小节
快把我哥带走
简便解法背后的奥秘
下雨的奥秘
Is the color scheme in 《Yanxi Raiders》 a “national product” or a“national product”?
谁来给雪松传粉
雪松为什么四季常青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