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齿噙香对月吟

2017-09-23谢洁

关键词:体悟诗句古诗

谢洁

【摘 要】

以吟诵为切入口,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品味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悟诗人的情怀。

诵读是诗词教学之根本。由读准生字开始,再要求读得抑扬顿挫、停顿适当。其次,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读出感觉来,要由整体上感悟诗人的感情,为学生的古诗词理解归纳出一个实质可行的方法。

这些关键词句,是一首诗中最传神、最灵动的句或字,是诗歌的题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名句”,对于提升學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点睛之用。

【关键词】

诵读 诗情 诗眼 诗韵

诗歌之美,在于其语言高度精炼概括,内容涵蓄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阅历尚浅的学生是难以理解诗歌其中更多的内涵的,所以古诗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多为“读—背—解释”的步骤方法,虽然学生会背了,也知道诗意了,但不能从深层次上走近诗人,因而也不能深入地去领会和欣赏。这无疑是辜负了中国文学史上这一辉煌篇章所带给我们的精神盛筵。

一、反复诵读感诗情

优美的语言,成就了流传的古诗。古人学诗,贵在诵读,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成为我引领孩子们更近地接触诗歌的第一步。我指导孩子们感受诗句的平仄和谐,体会语言的音韵流转之美。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琅琅上口的古诗尤为重要。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学生对诗歌的反复吟诵,有助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能触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有了对古诗的初步印象和感受之后,再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共同释义、翻译,对学生来说就比较容易了。但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音义等方面都有与现在不同的差异。如读音方面,“斜”在现在读“xié”,但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古诗词的押韵,在“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念“xiá”就比较好。在字义上方面,很多词语发生了改变。如“妻子”一词,在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中词义拓展,意为“妻子儿女”;“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就与现在的意思完全不同,是“青青的春天”的意思。字词意思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在古诗词中的诗句的句意理解了。所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体会试作注音、释文、翻译,然后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在学生已经了解诗歌内容后,进一步欣赏古诗时,吟诵又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诗歌的审美特征之一就是节奏感、韵律美。吟诵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韵味。“好诗不厌百遍读”,通过反复诵读,强化对文字的记忆,而且诗的形象也逐渐浸润于学生的脑海中。

诵读是诗词教学之根本。正如周振甫在《论诵读》中总结的诵读:“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由读准生字开始,再要求读得抑扬顿挫、停顿适当。其次,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读出感觉来,又由整体上感悟诗人的感情。为学生的古诗词理解归纳出一个实之可行的方法。

二、扣住诗眼品诗韵

古诗词由于篇幅短小,但意境丰富,所以在遣词造句上极为讲究。如,杜甫《春夜喜雨》题中的“喜”字,便明朗地表明了作者本诗的感情基调。通篇不着一“喜”字,但“喜”意都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句,用拟人手法,为夜雨无声传神。清仇兆鳌云:“曰潜,曰细,写得绵绵密密,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也使这一句更富有表现力。洪迈《容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实十许字,始定为‘绿。”一“绿”字,境界全出,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和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这生机盎然的春景与诗人的喜悦心情也相契合。罗隐的《蜂》后两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问而不答,也是寓意深刻,词浅意深。

这些关键词句,是一首诗中最传神、最灵动的句或字,是诗歌的题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名句”,对于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点睛之用。

如家喻户晓的孟浩然的《春晓》,语言浅显,风格平易,在短短的20个字中,有时间的跳跃,“春眠不觉晓”从晚上写到早晨;有阴晴的交替,“夜来风雨声”,从晴天写到雨天;而“花落知多少”更预示着诗人的感情的微妙变化。宋刘辰翁评曰:“风流闲美,正不在多。”明钟惺评曰:“通是清境。”就其内容而言,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很容易地解读。但诗歌所表现的诗人情怀如何体悟,只有引导学生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

好诗便如好茶一般,字里行间总蕴着诗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慢慢品味,细细品读,才能从浅浅淡淡的字词中读出满满的深深的意蕴。正如这首《春晓》的教学,我没有简单地标注“知”的意思,而是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理解来达到认识上的统一,感悟本诗的意蕴,体悟诗人的情怀。在一次次的交流品读中,感受诗人喜爱春天的感情,让诗中的情韵在孩子的唇边心间流转,体会作者那种不说尽,不说透的,却有着淡淡的惆怅的心意表达。

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希望通过我的诗歌教学探索,引导孩子们从吟诵中走近诗歌,给孩子的诗歌学习驱走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带来清爽舒畅之意,在品读诗句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轻轻打开诗歌的大门,走进这神秘神奇的美丽花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悟诗句古诗
萌宠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六一来了
懂,才能得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劳劳亭
解题中的数学史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