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升华

2017-09-23颜雅丽

关键词:武艺升华诗词

颜雅丽

伴随着2017年开春《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热播,人们对诗词的热情空前高涨。该节目捧红了不少诗词爱好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本季冠军、高中生才女——武艺姝。武艺姝的走红,除了对她能熟练背诵两千多首诗词的赞叹之外,也引发教育届人士对“武艺姝”现象的深思。

武艺姝的成功能否复制?教育能否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武艺姝”等问题,这些无疑就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但反观如今诗歌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黄荣华老师认为,武亦姝的走红,反衬了古诗文教育的现状,“因为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很多语文老师正在做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让诗词教学过于功利性。比如泉州市好几年中考语文试题只考直接性默写,所有的老师只是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这种诗词教学方式欠缺的正是对诗歌的真正理解,更欠缺升华诗歌的情感体验。武艺姝能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能背很多诗词,更深层的原因是个人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基于这种现状,笔者结合平实教学实践,谈一谈对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升华的几点思考。

一、情感体验与升华

首先,要先明确什么是情感体验、什么是升华。对于情感体验,笔者比较赞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金胜华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情感体验是个体对外界某种事物引起的特定情感的主观感受。可分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消极的情感体验。新课标也明确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升华的本义是指在物理学中,升华指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在语文的教学中,可以把它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炼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升华等等。在教学中如何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激趣为先,升华诗歌情感体验

武藝姝的成功关键之一因素是兴趣。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欧成中在2017年两会中所说,家长应该从武亦姝身上看到挖掘孩子潜力、重视孩子兴趣的重要性。“武亦姝只有一个,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改变应试教育,遵循孩子兴趣,才能培养出更多‘武亦姝。” 兴趣是成功的钥匙。新课标也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呢?一是要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不少语文老师都觉得诗词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其实是没在创设情景上下功夫。比如笔者在教学《乡愁》让远离家乡的学生说家乡,接着说离开家乡的感受。再播放陶笛大师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曲子,营造悲伤、哀愁的氛围,让所有学生感受“乡愁”,最终获得“乡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景的创设是显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情感体验,再结合个人的经历,就升华了诗情的情感体验。二是用故事法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诗歌历史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故事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比如笔者在教学杜牧的《赤壁》时,用“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二乔”即大乔、小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这两大美女的故事极感兴趣,精彩的故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最后升华诗歌情感体验,让学生获得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靠培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武艺姝的成功,除了她从小对诗词感兴趣,还有与家长、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三、诵读为辅,升华诗歌情感体验

诵读,并不是简单机械地记忆。诵读应该是在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之后,加入自己的个人情感体验而进行的活动。诵读重在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发展诗歌的语感,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

1.“4+1”定好诵读内容

因而,诵读诗词可以在内容、范围、方法、篇幅、类型等方面下功夫。笔者在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就制定了学期诗歌诵读计划。每周早读课诵读一首诗歌,诵读诗歌根据不同阶段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采用“4+1”的方式,即教师推荐制定“4” 首、学生推荐“1” 首。 “4”包括一首课标推荐的诗词、一首唐诗、一首宋词、一首其它类型诗歌(包括现代诗歌)。“1”是由学生按语文学习小组依次推荐,同时小组成员要动笔写推荐的理由。

2.采用多种多样诵读形式,提倡个性化朗读

诵读形式除了集体读,还采用分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 笔者还鼓励家长参考到其中,学生在家长面前诵读,家长把诵读过程拍摄成视频,并分享到班级微信群和朋友圈。也提供家长与学生一起来读诗歌。这种形式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升华了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3.正确指导诵读的方法

从发音要正确、清楚;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语速快慢要合适;语气、语调要恰当等方面指导学生诵读。同时要学生明确,诵读并不是过度地、夸张地表演,而是个性化阅读。笔者还鼓励学生看央视新近热门的节目——《诵读者》,让学生做一个真正的朗读者。

四、还原为主,升华诗歌情感体验

孙绍振教授在《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中指出,要真正深入理解诗歌、升华诗歌情感体验,就要用还原法对诗歌进行研究。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需要把诗歌上升到“研究”的高度。但还原法的运用,有助于升华诗歌情感体验。

如何还原呢?那就要让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这对翅膀。比如笔者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用各种方法还原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一是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联想和想象,为课文再画一幅插图;三是让学生动口又动手即动口复述场景、动手描绘场景。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还要靠在诗歌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如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老师可以创设大雪纷飞的情景,再引入梨花片片,让学生对比中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描绘出的意境。

当然,诗歌的情感体验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正如武艺姝所说:“诗歌是个人的,是某个时刻的有感而发。”这个“有感而发”是个人对诗歌独特的阅读体验,是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升华。还原法是为了让学生有个人独特体验服务的,老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理解、体验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要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要从激趣为先、诵读为辅、还原为主三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让大部分学生有武艺姝对诗歌的情感体验,让诗歌教学真正在语文课堂之上绽放。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艺升华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李兰娟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武艺 沈月是很自然不矫揉造作的女生
男人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