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弱势”让均等照耀每个幼儿

2017-09-23宋智佳

关键词:小俊浩浩弱势

宋智佳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和大家一起玩,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他们的不合作、不合群让人为难。在幼儿中与小朋友格格不入,这些孩子可被称为幼儿园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常常遭到教育者的忽视以及同伴的歧视。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帮助他们摆脱现状呢?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特殊幼儿 均等理念 策略

案例一:

小朋友起床吃点心的时间,我发现浩浩没有吃点心就走过来拿橘子吃,我问:“你点心吃了吗?”浩浩一听到我说话就低头不语。我说:“我看见你还没有吃点心呢,你吃完点心再来拿橘子吧。”本想拉着他去吃点心的,可是刚好有其他小朋友前来告状,等我处理完发现浩浩还是没有吃,于是我生气了说:“你为什么不吃点心呢?”可是他一副害怕的表情,我说:“老师只是问一下你,不要害怕,告诉老师为什么不吃点心?”他还是低头不语。见他这个样子我说:“你轻轻的在老师耳边告诉老师,好吗?”这时浩浩才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老师,这个点心太打了,我吃不下,能给我一个小一点的吗?”于是我把浩浩拉到点心旁边给挑了一块最小的,才算看见他把点心吃了。

案例二:

这天教师请小朋友在彩纸上画上漂亮的画,然后去送给小班的幼儿。当我组织幼儿排队去小班时,我发现洋洋哭了。我问:“怎么了,洋洋?”洋洋边哭边小声地说:“我害怕。”我说:“你看,你现在是中班的大哥哥了,而且有这么多小朋友和你一起去,不用害怕的,走。”于是洋洋手里拿着画哭着跟着其他小朋友去了。到了小班,小朋友们都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的画送给了小班的幼儿,但是洋洋却一直站着不动,我走过去说:“洋洋,快找小朋友把你的画送给她,他肯定会很高兴的。”洋洋没有说话继续在那边哭着。当我组织小朋友离开时,洋洋还是没有把画送出去。于是我拉着洋洋的手,走到一个小朋友的身边说:“来,把画送给他吧。”但洋洋没有动作,我只好拿着洋洋握着画的手,伸到那个小朋友的面前说:“来,这是这个哥哥送给你的。”

案例三:

午睡时间,小朋友们都爬上床睡觉了,午睡室一片安静,这是我听到一种声音,我知道到声音的来源,原来是小俊,他坐在床上,一副难受的样子,我问:“怎么了?小俊。”小俊:“……”我猜测到她可能是要上厕所(小俊以前曾经因为不敢对老师说要上厕所而两次尿了裤子)于是我说:“是不是要上厕所?”小俊点点头。我说:“去吧。”

分析:其实胆小、内向的孩子哪个班没有,面对这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有时候真的是无可奈何,教师引导其参与活动,得到的反应却是泪流满面。有的幼儿其实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敢举手,有的对于教师的提问想但的害怕,往往在被叫到后,坐在座位上以一种不知所措的表情面对教师,始终不敢说一句话,对于教师的反复引导无动于衷,有的甚至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案例一中的洋洋这类孩子就是缺乏自信,面对这些孩子,身为教育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很多集体活动中,要适时适当的给予这些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也有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会慢慢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案例三中的小俊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他不爱和别人说话,久而久之,就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就出现了问题,通常可以看到他独自一人游戏,或者在旁边静静地看其他幼儿游戏,他不会主动要求其他幼儿和他一起玩。遇到这样的孩子,有一次在画画的活动中,我单独指导小俊画了一幅画,对于我的指导小俊还是很配合的,当我讲评时表扬了小俊时,小俊开心地笑了,眼神是那么的明亮。之后我积极鼓励小俊在集体活动时举手发言,只要看到他举手,我就会马上请他回答,耐心地听完他的回答,给予肯定,往后惊喜地发现小俊在集体活动时举手发言的次数增加了。其实这需要教师多点耐心,多关注这些孩子,就会发现他们也有可爱的地方。

而案例一中的浩浩只有在面对教师的情况下才会变得胆小,在游戏活动时经常可以看到他活跃的身影。集体活动时,教师只是想请他来回答问题,换來的却是一副被教师批评、害怕的表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发现,浩浩经常在集体活动时与旁边的小朋友讲话,经常被批评,从而造成浩浩对教师的惧怕,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应该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不管多小的优点,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可以摸摸孩子的头,亲亲孩子的脸,给孩子竖一个大拇指,常常以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言语对待孩子。

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受到不同家庭教育的熏陶,孩子的性格显得各不相同。有的幼儿性格外向,喜欢交往;有的幼儿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更有一部分幼儿胆怯退缩,孤独离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去关注这些孩子们。

一、鼓励参与,让孩子拾回信心

在听教师上课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活跃孩子备受关注,表演、游戏、提问轮到一次又一次,而闷声不响的孩子问人问津,但越是这样就越是导致幼儿更加胆小孤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多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把机会更多地留给他们。如引导他们在活动区内进行活动,多请他们扮演角色、回答问题、充当教师的助手等。不要忽视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地在众人面前给予表扬和肯定,孩子在自信心一点点找回时,就会变得开朗、大方、渴望交往。

二、多多表扬,让孩子找回快乐

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都会把这一部分的幼儿忘记了,在活动时,他们经常得不到机会,所以有时候他们会讨厌集体活动,这时教师在集体活动时,你总会看到那些孩子不认真听讲,久而久之,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会越来越少。其实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去多关注,在给这些孩子提问时,应该多给他们表扬,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摸小脸、竖拇指、亲脸蛋、庆胜利等,很多时候在这些表扬之后,孩子们都会很开心,找到自己的快乐在孩子看来真的很重要。

三、促进交往,让孩子寻回勇气

不会与同伴交往、“不受欢迎”也是造成幼儿胆小、孤僻、沉默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孩子不会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是那么的落寞,他们在幼儿园没有成功交往的体验。而教师在日常活动要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如:可以到小班的教室让幼儿和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或者把自己画的图画送给弟弟妹妹等。通过一些最初简单的交流,渐渐的相信他们一定会越来越大胆,交往能力也会越发增强。

四、爱心浇灌,让孩子找回稚气

幼苗需要爱心浇灌,胆小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对于这些“弱势群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以慈母般的爱去感化他们,用“爱的阳光普照孩子们的心田”。

孩子的成长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不要放弃对每个孩子的期望,用爱去浇灌、去塑造他们的心灵。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关注孩子,那么,孩子心灵深处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俊浩浩弱势
大学生暑期耕田挣2万元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邻桌的故事
一个“弱势”教师说:孩子,我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管你
小蚂蚁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客气
强势妻子容易逼出“弱势”丈夫
警惕孩子“抄袭”不文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