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语文素养体系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2017-09-23胡勤琼

关键词:美的素养能力

胡勤琼

【摘 要】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中,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滋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形成审美意识,培养其具有初步审美能力是语文人文性教育的体现。本文就小学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中的审美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审美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语文学科教学中,不能厚此薄彼,只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夯实,语文阅读分析或者写作技能的培养,也应该培养包括审美能力在内的素质素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

一、审美含义及审美教育的价值

两千多年前万世师表的孔子提出“诗教”“乐教”理念,这其实在强调在诗歌与音乐的学习中获得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纯净,获得道德情操的提升。歌德说:“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这应该是比喻的手法表明审美意识的重要;正如心中没有爱,就可能感受不到爱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给学生种下审美的种子。而审美能力应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的一种能力,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观察思考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促成学生初步具有的感受美、赏析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在美的感悟中滋养心灵,丰富精神生活。

语文教育肩负美育教育的使命,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个方面,因而,利用文质兼美的文本阅读学习,使学生获得审美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的提高,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小學语文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加强审美教育与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都意义重大。

1.联系生活教学,激发审美兴趣

小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弱,他们的主观感受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我们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时候,不仅要重视教材中的人文性挖掘,还要多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联系。如我们在《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学习中,我们先从家长对我们学生的安全、行为教育开展,让学生谈谈,假如陌生人向你问路,家长是怎样教育我们的,你怎么做的?让学生们大胆自由地说,然后让班级其他同学纠正或者补充,从而得出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但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认识。然后,我们就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文章谈谈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并联系自身,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盲人婆婆,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能够为他人、社会奉献爱心。再如在《卖火柴的小姑娘》学习中,我们就从自己的生活谈起,谈自己的父母长辈是如何关心呵护自己的,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当然,有学生会说自己生活的不愉快,家长让上辅导班太累,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家长不让看电视等等。然后,我们让学生阅读课文,找找文中“小姑娘”的不幸表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会如此的不幸?学生们在阅读中能够得出贫困父母对她缺少爱,路人漠视侮辱她,没有人购买她的火柴,不同情、关心和帮助她等等,这样,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美好,激起他们感恩的心,从而获得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2.重视文本研读,获得审美动力

我们教材所选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意义。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发现文章中的美——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哲理美等等艺术之美。如《长城与运河》学习中,我们将组织学生反复的读,在第一、二自然段反复手法的运用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理解中,感受诗歌语言的形象美;在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等内容理解基础上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获得情感美。在这样的优美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就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多读,多思,多谈论,在字里行间获得美的熏陶,获得审美能力的训练。当然,学生在研读中,我们要加强指导,如《狐狸与乌鸦》这篇课文学习中,我们既要注意学生从“乌鸦”角度看狐狸,还要从“狐狸”角度分析乌鸦,还要辩证的分析 “狐狸”,以辩证的思维,谈从狐狸的身上的获得;从乌鸦身上发现,我们要注意什么等等。如此,不仅提高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主题的理解,获得阅读思维的拓展,更能在多维互动和辩证思考中提高想象思维,获得审美意识和能力方法。

另外,还要指导个性审美,获得审美能力。就一篇文章而言,审美的点远不止一个。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提升个性化阅读所得,获得别样的审美价值。如《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自然景物的描写可以审美,人物形象和语言艺术可以审美,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也含有美,刘备和诸葛亮的理想与信念也体现人生价值之美。我们在课堂学生中,可能就人物的语言描写进行审读,引导学生寻找摘取和分析文中描写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发现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其他方面探寻这篇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等,获得自主的审美能力的提升;不仅拓展阅读视野、提升思维和鉴赏能力,还能获得审美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联系生活的阅读,在主体性发挥中发现文章的艺术之美,在吸纳、迁移运用中获得包括审美能力在内语文素养和素质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文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2016(06)

【2】 陈凤华.审美能力在语文学习中的培养【J】. 课外语文,2016(24)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的素养能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打破平衡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美的校 美的人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