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民国中央国术场的峥嵘岁月

2017-09-23翟童

关键词:牌坊武术南京

翟童

【摘 要】

通过对中央国术场的实地考察,结合史料,借助南京体育学院作为中央国术场所在地的地域特色,研究以中央国术场为背景的武术发展历程,追溯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中央国术场 武术 发展 民国

1.中央国术场的介绍

中央国术场位于田径场的西面,平面呈正八角形,四周视距相等,最远视距18.2米。整个场地形似一个盆地,场上铺满黄土。正门朝北,迎着正门拾级而上,有一座牌坊与篮球场相呼应。经牌坊达大平台,平台上陈列着各种武术器械,平台下建有办公室、运动员更衣室和厕所等。平台上的牌坊为三开间的牌坊,造型与篮球场的牌坊相同。平台四周围以水泥假石雕纹栏杆。除正门一面外,其余七面均为看台,可容观众五千四百余人。看台之上设有环场通道。看台的八角均设有进出口通道。场外四周设有四座正方形售票亭。[1]

2.中央国术场中的风水学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学构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尤其讲究阴阳的和谐。上到王侯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破土动工、建造屋宇时,都会利用自然环境,趋利避邪,从而促进健康,增加活力。

中央国术场的设计者们在设计中也融入了这一理念,选择在人杰地灵的紫金山南麓修建体育场,并在其东南角建造了中央国术场。中央国术场从上空俯瞰整体为八边形,三层环绕,取包容之意;牌坊数量、武器陈列台的边长、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为阳数,以象征天空;观众看台台阶数、售票亭数、运动更衣室数量都是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大地,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思想。

3.中央国术场的武术故事

中央国术场,历经了多次自然灾害、人事变迁后,依旧历久弥新。作为中央体育场里除田径场外唯一保留完好的场馆,中央国术场见证了中国武术发展的峥嵘岁月。[2]

3.1杨法武比武

1930年,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东京举办,身为晚清武术六大高手之一的杨法武组队前去观摩学习。当时的天皇怀着嘲笑中国人羸弱,灭中国国威之心,提出要看看中国摔跤,并要与日本的柔道切磋切磋,也是以武会友。

这场较技在东京皇家操场举行,日本各报记者、驻日本各国外交使节都来观看。日本精选的4名柔道高手身着红色大和服,个个粗壮骠悍、不可一世的样子,以取胜者而自居。

锣声拉开了战幕,日本先后派出两名高手,杨法武都以沾衣跌法出招,日本选手还没看清他的招法,眨眼间已倒在地。此时,全场愣了,中国高超的跤术引起了鼓掌叫好,天皇十分不悦。

摔遍12国无敌手的日本柔道高手佐滕次郎见连败二阵,发誓要在天皇面前夺回面子,他闪电般地猛扑杨法武。佐滕手法狠毒,变化快、步法灵活不散,显示他功力深厚。杨法武几次近身贴靠,都被佐滕化解,险些被他摔倒。酣战数个回合,只见杨法武抓着佐滕之手向怀中领带,佐滕并不回挣,却顺势猛扑杨法武。此刻杨法武随势转身贴靠,使了个沾衣背法,名噪一時的“东洋武星”仰面躺在杨法武的脚下。杨法武获全胜,全场掌声雷动。

3.2一九三六年柏林奥运会

1936年柏林奥运会消息一传回国内,虽然武术只是作为表演项目参赛,但是由温敬铭、刘玉华等人组成的国术表演队十分重视。因为这是武术第一次有组织地大规模在国外献技表演,也是武术首次在奥运会上表演。

参赛的路途一波三折,中国体育代表团由于资金缺乏,一路卖艺筹款,经过长途的奔波劳累,身体困乏,出现了呕吐、晕船等身体不适的情况,在奥运会赛场上屡战屡败。唯有武术表演队精神抖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传统体育——武术,赢得了西方观众及媒体的高度赞扬。此后,中国国术队还应邀到法兰克福、汉堡等城市表演,场场受到热烈欢迎。[3]

4.中央国术场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4.1中央国术场是传统武术进入正规学校教育的催化剂

民国初期,许多社会人士认为。国家的势力逐渐衰弱,必须先谋求种族强盛。因此,武术被作为一种尚武强国的重要手段而推向学校。武术进入学校课程之前,南京民间的拳术组织为主要的武术教学场所,不同拳种、门徒,以传承为主流。武术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成为武术教育的主要场所。

4.2中央国术场为加速武术竞技理论研究提供了场地

中央国术场为武术军事化、竞技化方面提供了场地,它见证了将武术训练和竞赛广泛应用于军队和学校中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武术的竞技和军事功能,丰富和发展了武术的社会功能,使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4.3中央国术场见证了武术的社会化进程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武术表演团队的精彩表演不仅震惊了国人,更震惊了全世界。那是中国武术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一刻。也就是在那之后,各国的观光团都争相到中央国术场来参观敬仰。如此具有中国文化和中国气节的建筑,少有地给中国武术的发展带来荣耀和关注。

注:本文由江苏省大创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国民政府国史馆筹备委会【G】.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南京百年体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

【3】金陵全书【G】.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牌坊武术南京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南京大闯关
中国现存牌坊文化遗迹的地域分异及成因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安徽桐城六尺巷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