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验的小学习作教学探究

2017-09-23王媛媛

关键词:经验想象情境

王媛媛

【摘 要】

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重技能轻体验、按部就班学过程、整齐划一做评价等问题,脱离了学生的经验,以致选材雷同化、内容空洞化、表达虚假化。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拓宽教学渠道、加强联想与想象、创设教学情境等角度阐述基于学生经验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實感,杜绝假话、空话、套话。而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经验的缺失,缺少接近自然、参与生活实际的机会,陷入“无内容可写”的困境。究其原因,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动手操作被包办,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大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度过,一遇到写作便会出现“无话可说”,为应付交差,只能搜肠刮肚,胡乱编造,东拼西凑。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经验的现状

1.重技能轻体验。部分教师认为写作就是“纸上功夫”,就是照搬文字的过程,于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从优秀范文、名著中摘抄好词好句。在作文课上,教师向学生传授写作技法,写作方法,注重文章的构思、立意、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甚至归纳出不同题材的写作套路,视为制胜的法宝。但如果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无疑为“纸上谈兵”。

2.按部就班学过程。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遵循“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的模式,先呈现作文题目,包括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再讲解要求与方法,包括选材、立意、布局;最后再落笔写作。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批改作文,指出优点与存在不足,再向全班讲评作文。这种模式化的作文如同工厂的流水线,学生真实的想法被限制了。

3.整齐划一的评价。习作的批改与点评有一套标准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只需按照条条框框进行评价即可。要求学生标题恰切、立意深刻、中心明确、描写具体生动、结构清晰、段落分明、语句通顺优美、标点使用正确。这种整齐划一评价的束缚下,学生丧失了自我,个人的情感得不到抒发,写出的文章自然毫无深度。

二、学生经验缺失的主要表现

1.作文选材雷同化。在习作中,学生所选的事多以学校活动、助人为乐、父爱母爱、生病看病为主,选材趋于雷同,选取的事件呈现伦理道德色彩,而没有个人的体验。选取的事件范围狭窄,主要来源于校内生活或家庭之中,而写课外活动的很少。

2.作文内容空洞化。学生的写作如同记流水账,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轻描淡写”的写事,没有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没有把所见、所做、所想、所思表达出来,折射出经验的缺失。

3.情感表达虚假化。学生在习作中应流露出真情实感,但部分学生为迎合“大众眼光”,或为了得高分,不惜牺牲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文中加上带有浓烈感情色彩的句子,这其实是漠视自身感受的表现。

三、基于学生经验的作文教学策略

1.拓宽教学渠道。(1)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只是在沉睡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回忆,唤醒学生的经验。一是以恰切的题目唤醒学生已有经验。教师应站学生的立场考虑,哪些素材可能是学生经历过的,哪些是在学生的经验范围内,然后才能确定题目。命题要能引起回忆,如“那件事真难忘”;要能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能引出图像,如“我们都开心的笑了”。二是巧设情境。教师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经验的回忆。如与《父爱》的话题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歌曲,呈现图片,激发学生的记忆,引发情感的共鸣。创设图画情境,以一张照片、一件纪念品,让学生触景生情,开启记忆之门。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身已有的经验,诱发其思考。(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注重远近、内外、上下的顺序关系,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的变化顺序进行观察;二是抓住事物关键特征进行观察,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三是多重感官参与,提高观察的深度。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能使表达更生动。(3)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演小品、讲故事、做动作、玩游戏等活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教师还要组织校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去春游、到敬老院做义工、当社区志愿者等获得体验与感受。

2.加强联想,提炼经验。(1)放飞想象。想象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炼学生的生活经验,作文有了想象,才会有血有肉。如果学生在写作时,仅限于孤立的人、事,就会文思枯竭,写出的内容语言干瘪,内容空泛。想象源于经验,高于经验,并对其进行重构,学生只有利用想象,才能构成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事、物。(2)展开联想。学生有了联想,就会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打破时空的隔绝,教师要引领学生相似想象、相关想象,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他们扩充经验。

3.创设情境。教师以情境诱发学生情感体验,转化学生内在的东西,这样写作才会得心应手。如在“母爱”为主题的习作中,教者以抒情、煽动性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感受到真切的母爱,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将之转化为经验,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教师要引领学生亲历活动,获得直接的体验。学生在活动中投入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思考,形成独特的感悟,获得一定的体验,形成最真实、最精彩的写作素材。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拓宽渠道充实经验,加强想象与联想提炼经验;创设情境转换经验,让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建构,抒写真情实感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杨凤玲. 小学作文教学应改“封闭式”为“开放式”【J】. 小学语文教学,1995

【2】陆彩萍.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作文教学探索【J】. 中国教育学刊,2011

【3】王铭. 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验想象情境
快乐的想象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生
乐淘淘“先进”经验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乐淘淘“先进”经验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