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2017-09-23马雅莉施海虹金洁

健康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

马雅莉,施海虹,金洁

(宁波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 肝胆胰外科,浙江 宁波 315041)

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马雅莉,施海虹,金洁

(宁波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 肝胆胰外科,浙江 宁波 315041)

目的观察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4例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根据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采用PDCA护理模式,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PDCA护理模式;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生存质量

急性胃穿孔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且病情严重的特点,临床上需要对其进行及时修补手术。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不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创伤,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目前临床护理应用中较为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观察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94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合并心、肾、脑等严重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及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根据患者收治时间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18~82岁,平均43.7±1.8岁;发病至手术时间3~12h,平均4.2±1.3 h。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18~80岁,平均42.9±1.7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12h,平均4.1±1.1 h。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按照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常规操作程序完成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术后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并定期翻身排痰、心电监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接受PDCA护理模式,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PDCA护理模式

1.2.1 计划 成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完善护理人员的各个职能。术前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由责任护士每日对患者进行巡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反复检查术前器械和药物并确认,与医生、麻醉师进行及时沟通,同时对自身不良的护理习惯和认知进行改进;术后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引流、消毒及更换引流管等,叮嘱患者家属术后6h不要用枕头,对于插胃管的患者,则及时抽吸胃液,及时清洁、消毒、更换胃管[3]。

1.2.2 护理执行 对护理过程中的各项制度修改并完善,落实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及时调整人力相对短缺的岗位。根据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特点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24h内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对胃管进行妥善固定,以保持引流畅通。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感染和尿潴留等情况,如有并发症或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

1.2.3 护理检查 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同时,还应对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计划与措施进行检查与调整。

1.2.4 护理处理 护士长需对科室护理质量内容、护理操作、护理措施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定期公布。重点讲解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拟定相关改正措施,将其作为下一个循环质量监控的重点。

1.3 观察指标 术后1d、术后3d分别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患者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进行判定,评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判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项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其中患者总满意为非常满意、满意与基本满意三项相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d与术后3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观察组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4%,对照组有13例出现恶心、呕吐、组织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4,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3.6%)高于对照组(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46,P<0.05)。

表1 手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s,分)

3 讨论

PDCA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它是基于PDCA循环且在保证护理质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和行动(A)四个阶段进行的针对性护理,主要模式是通过不断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经验与不足进行不断总结,根据经验对护理错输进行不断修正,通过循环控制各阶段质量,不断改进护理质量,进而获得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理想护理[5-6]。

本研究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感染和尿潴留等情况,针对出现的并发症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结果在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这就表明,以PDCA护理模式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与研究报道较为一致[7];本研究术后护理人员还对患者引流、消毒及更换引流管等给予重视,对于插胃管的患者,进行及时抽吸胃液,及时清洁、消毒、更换胃管等,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进行以PDCA护理模式为指导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1] 李忠.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5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6(17):129.

[2] 姬敏,陈阳静.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在改善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河北医药,2014,11(23):1746-1747.

[3] 石玉兰.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修补术期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4):230-231.

[4] 郭海燕.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PDCA)模式对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27(1): 82-83.

[5] 陈婧, 吴淑玲, 徐萃锚. 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3): 229-231.

[6] 潘艳. PDCA 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5): 107-109.

[7] 王利玲. PDCA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7): 164-165.

R57

:A

:1674-6449(2017)04-0457-02

2016-12-10

马雅莉(1979 - ),女,浙江浦江人,本科,主管护师。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4.033

猜你喜欢

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对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效果分析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