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像疗法结合针刺对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研究

2017-09-23周航帆叶含笑

健康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镜像上肢

周航帆,叶含笑

(1.浙江省人民医院 康复科,浙江 杭州 310014;2.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镜像疗法结合针刺对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研究

周航帆1,叶含笑2

(1.浙江省人民医院 康复科,浙江 杭州 310014;2.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结合针刺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A组(针灸组)、B组(镜像疗法组)、C组(镜像疗法结合针灸组)各2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A组再加针灸治疗,B组加镜像疗法,C组加镜像疗法结合针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Fugl-Meyer(FMA)量表评定患者上肢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三组的各项评定指标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三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C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镜像疗法;针灸疗法;卒中;上肢功能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问题一直是康复学者关注的难题之一,由于上肢功能涉及到手的精细功能,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患者而言恢复上肢功能非常重要。近年来,不断地有新的治疗方法出现,镜像疗法便是其中之一。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健侧活动的画面复制到患侧,让患者想象患侧运动,通过视错觉、视觉反馈,对大脑进行反复刺激,并结合康复训练项目而成的治疗手段[1]。针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之一,大量研究报道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改善其上肢功能。本文观察镜像疗法和针灸结合恢复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6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②经头颅CT和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③首次发病,病程在8周以内,年龄40~70岁之间,坐位平衡≥1级;④运动觉及视觉想象问卷(修订版)(kinesthetic and imagery questionnaire,KVIQ)测试正常;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失语症、半侧忽略、失用症的患者;②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的患者;④发病早期情况严重、不稳定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灸组)、B组(镜像疗法组)、C组(镜像疗法结合针灸组),各20例。A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3.55±10.50岁;脑出血7例,脑梗死13例。B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4.20±5.03岁;脑梗死9例,脑出血11例。C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7.22±6.15岁;脑梗死10例,脑出血10例。三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 三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A组加针灸治疗,B组加镜像疗法,C组加镜像疗法结合针灸治疗,此外C组在训练时镜像疗法和针灸治疗同时进行。三组持续训练12周,每周训练5次,每天1次,一次30分钟。

1.2.2 常规康复训练 良肢位的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等。

1.2.3 针灸疗法 取穴为①上肢屈肌侧穴位:尺泽、曲池、内关、手五里;②上肢伸肌侧穴位:肩髃、肩贞、 天井、 合谷、 外关、 阳池。

1.2.4 镜像治疗 在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内,患者双上肢放于桌面上,在身体前正中的位置放一面镜子,大小以能够让患者看到自己的上肢为宜,镜面朝向健侧,患者看不到患肢。治疗开始前,治疗师先向患者演示所要做的动作,要求患者在镜中看到的上肢想象成患肢,同时让患者的患侧做与健侧相同的动作。治疗动作主要有肩关节前屈,外展,水平内收,水平外展,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屈伸,拇指外展等,要求每个动作做5分钟,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之内运动。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Fugl-Meyer( FMA)量表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本次研究由一名主管技师参与治疗前后的评定。Fugl-Meyer量表上肢共33项,对患者的反射活动、屈肌伸肌的协同运动、分离运动、腕功能、手功能的协调能力与速度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各单项无动作为0分,部分完成为1分,完成为2分;满分66分,得分越高,功能越好。

Barthel 指数评分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厕、上下楼梯、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共 10 项内容,根据帮助的程度分为5个等级(完全依赖、最大帮助、中等帮助、最小帮助和完全独立),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内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t检验,三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三组患者的FMA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A组与B组的FMA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患者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C组比较,P<0.05。

3 讨论

镜像疗法是由Ramachandran等[3]于1995年提出并最早将其应用于截肢患者幻肢痛的治疗,结果表明可减轻或消除幻肢痛。随着研究的深入,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原理是患者通过观察镜子中健侧手的运动,将其想象成患肢,激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从而改善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镜像神经元系统[4-5]是指能直接在观察者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动作、情绪、意图等的一类具有特殊映射功能的神经元,它广泛存在于多个脑区,并参与动作的理解、模仿、共情、社会认知等认知活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是通过反复的学习和训练,使大脑受损区域的突触和神经元之间重新再建立联系。镜像疗法中,通过多种感觉刺激能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促进大脑的重塑,有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成为神经康复领域的热点问题[7]。邹智等[8]研究镜像疗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用于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短期内的上肢运动功能,朱仁祥等[9]提出镜像疗法与常规作业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本研究结果分析显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联合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明显优于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在脑卒中恢复的早期,通过对患肢进行针灸疗法,一方面可增加外周向中枢的刺激信号,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加速不完全损伤的出芽再生或新神经突触的建立,达到营养神经的效果;另一方面,针刺各级血管感受器附近的穴位可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同时加速组织液回流改善血液粘稠状态,增加软组织的血液供应,减轻对肌肉软组织的缺血性损伤。镜像疗法的神经元系统激活功能和针灸疗法的营养神经功能的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此外,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1~3个月内是恢复功能的最佳治疗期,有研究学者提出的心理神经肌肉理论(psychoneuromuscular theory,PM)[10],即在发病3个月之内大脑经过反复刺激帮助建立相应的反射弧,能有效提高患肢的运动能力。在此理论基础上,在偏瘫患者发病早期将镜像疗法和针灸疗法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镜像疗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安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小,时间短,还需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丁力,贾杰. “镜像疗法”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技术的新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5):509-512.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Ramachandran VS,Rogers-Ramachandran D,Cobb S.Touching the phantom limb[J].Nature,1995,377(6549):489-490.

[4] Rizzolatti G, Fabbri-Destro M,Cattaneo L. Mirror neurons and their clinical relevance[J]. Nat Clin Pract Neurol,2009,5(1):24-34.

[5] Garrison KA,Winstein CJ,Aziz-Zadeh L. The mirror neuron system: a neural substrate for method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J].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10,24(5):404-412.

[6] Nojima I,Mima T,Koganemaru S,etal. Humn motor plasticity induced by mirror visual feedback[J]. J Neurosci,2012,32(4):1293-1300.

[7] 王维,马跃文,杨巍. 中医按摩配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 219-220.

[8] 邹智,张英,王珊珊,等.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9):693-696.

[9] 朱仁洋,孙新芳,肖桂荣.镜像疗法与常规作业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5):454-456.

[10] Page SJ,Levine P,Sisto SA,etal.Mental practice combined with physical practice for upper limb motor deficit in subacute stroke [J] .PhysTher,2001,81(8):233-240.

Effectofmirrortherapycombinedwithacupunctureinrestoringtheupperlimbsofpatientswithearlyhemiplegia

ZHOU Hang-fan1,YE Han-xiao2

(1.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Zhejiang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Hangzhou310014;2.ZhejiangChineseMedicalUniversity,Hangzhou310053,China)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mirror image therapy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restoring the function of upper limb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hemiplegia.MethodSixty patients with early hemiple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to b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group B (to be treated with mirror therapy) and group C (to be treated with mirr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Firstly, the three groups were all subjected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for recovery. Next,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mirror therapy. Group C were treated with mirr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12 weeks before treatment and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Fugl-Meyer (FMA) scal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function of the upper limbs of the subjects and Barthel index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ubjects’ ability to deal with daily living.Findings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0.05).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all the indexes of the three groups improv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where group C was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Mirr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can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upper limb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hemiplegia and their ability to deal with daily living.

mirror therapy; acupuncture; stroke; upper limb function

R493

:A

:1674-6449(2017)04-0427-03

2016-11-08

周航帆(1989 - ),女,浙江东阳人,本科,技师。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4.020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镜像上肢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镜像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镜像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针灸疗法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