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护士为主导康复锻炼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

2017-09-23周苏明

健康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相障碍护士

周苏明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精神科,浙江 绍兴 312000)

以护士为主导康复锻炼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

周苏明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精神科,浙江 绍兴 312000)

目的探究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都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干预;护理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BPRS 总得分、敌对猜疑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QLS总分、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不良反应等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95%)高于对照组(75%),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护士;康复锻炼;双相情感障碍;应用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BD)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出现易激惹、睡眠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2]。护士不仅是患者各项治疗的执行者和协作者,而且是为患者开展各项康复活动的主要组织管理者和实施者[3],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4]。本文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基础护理中增加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干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康复锻炼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被我院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②患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交流、沟通明显障碍;②肾功能不健全或具有肝脏疾病的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宣传教育、电话随访、患者每4周按时查体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干预。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7~64岁,平均43.4±15.5岁;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6~63岁,平均 43.9±16.4岁;2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康复锻炼干预

1.2.1 心理干预 由病房研究护士负责。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减除紧张、压抑以及恐惧的情绪,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积极引导,减轻患者的压力;护士经常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给予关心和温暖;护士应为其创造多种方式进行宣泄情感,要做到多倾听并给予患者指导和关心;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灵活多变,采取个别化的原则。交谈过程中要注意礼貌待人树立崇高的职业威信和良好的形象,以端庄的礼仪、温和的态度,诚恳的语言对待患者。

1.2.2 生活方式训练 由病房研究护士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小组活动2~3次/周,20~30min/次,主要的内容有生活作息、洗漱、洗衣服、整理内务、理财、安全常识等,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采取个性化健康知识讲解,让患者增加相关知识认知的程度,提高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对患者用药、生活、安全等方面做好指导工作。

1.2.3 社交技能训练 由康复科研究护士采取小组活动形式进行,每次活动时间1h,2次/周。内容包括倾听、表达积极的感受、发起并维持对话、拒绝要求等。

1.2.4 运动方式训练 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能锻炼,主要的方式有踢毽子、跳绳、健身车等,2~3次/周。

1.2.5 家庭干预 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讲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性知识,提高其认知水平,使家属能够在临床治疗中积极配合,给予患者细心的照顾,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

1.3 观察指标 ①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5]:用于评定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该量表共有18项,包括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5个因子。所有项目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总分越高,说明病情越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the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中文版, 用于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观生命质量[6]。评分方式 5 点评定(0~4 分),问卷原始得分经换算,最后标准分为 0~100 分;分数越低,表明主观生命质量越好。该量表重测信度 0.87,内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系数 0.70~0.92。③护理2个月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评定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④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比较 2组患者入组时BPRS总得分及5个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2组患者的BPRS总得分及敌对猜疑因子得分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患者BPRS得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下同。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QLS总分、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不良反应等各项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QLS总分及各项得分均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SQLS评分比较(分)

2.3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 护理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护理满意度(95.00%)亦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复发率较高,住院期间患者与护士接触最为密切,所以护理更为便捷,且效果更好。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旨在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增强治疗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2个月后,实验组BPRS总得分及敌对猜疑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精神状况,减少敌对猜疑[8]。原因可能是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能够使患者通过参加活动小组等方式了解并且接受疾病,并通过加强患者的自觉能动性,切身解决关于疾病等方面的疑惑,保持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逐渐提升了自身的生存质量。此外护士能够在患者疾病恢复的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患者能够明确自身的定位,合理有效地掌控疾病发展的进程,并对其进行解决,从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以护士为主导康复锻炼能够整合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各护士的优势互补[11]。康复训练中的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患者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在护理的过程中,专科护士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病人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意见,各科室护士相互协作,从而形成一套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作用于患者,使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得以改善,从而提高生存质量。本次研究还显示,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更高,提示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能够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使患者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工作,护患关系进一步走向融洽,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1]黄仕善,陶建青.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情境式交往训练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9):68-71.

[2] 刘英洁,张华,牛琪惠,等.团体社交技能训练对已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婚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8):1107-1109.

[3] 王子迎,吴勇娟,王炜,等.护士分层级使用和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2):90-92.

[4] 龚素芬,邢凤梅,唐惠艳,等.护士及家属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训练知识认知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1075-1076.

[5] 撒兰梅,吐尔格娜依·卡勒玛克拜.维吾尔族与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测评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4):29-30,35.

[6] 骆宏,罗南,王义强,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检验与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72-174.

[7] 陈潇,刘欢,宁宁,等.成都市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护士对患者康复训练中医护合作评价的现状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6):4634-4637.

[8] 张丽,谭丽萍.基于PDCA循环提升护士适应护理个案追踪评审模式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5):54-57.

[9] 黄悦琦,洪武,邱美慧,等.中国双相情感障碍不同躁狂发作亚型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2):927-932.

Effectofnurse-ledrehabilitationexerciseonbipolaraffectivedisorder

ZHOU Su-ming

(DepartmentofPsychiatry,TheSeventhPeople’sHospitalofShaoxing,Shaoxing312000,China)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nurse le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Method80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nurse le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addition to that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At two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 BPRS) score, life quality score, the rate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both groups as achie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FindingsAfter 2 months of nursing, the scores of BPRS and hostile suspicion facto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QLS scor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social / energy, symptoms / adverse reaction score.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The awareness rate of health knowledg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9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2.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Nurse le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helps to improve the ment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and thus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nurses;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application effect

R473.74

:A

:1674-6449(2017)04-0433-03

2016-11-10

周苏明(1980-),女,浙江绍兴人,本科,主管护师。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4.022

猜你喜欢

双相障碍护士
最美护士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最美护士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