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月十五秧歌会

2017-09-22霍春岩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秧歌秧歌队正月十五

霍春岩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是一幅社会风俗画,是一道斑斓多彩的人文风景线。中华民族地域辽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写作民风民俗的文章,我们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这些民俗可以是我们通过课外阅读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写作时要抓住民俗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尽量写清楚习作的内容。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狂欢的队伍中欢快地扭起来呢。

你听,“咚咚锵,咚咚锵”,鑼鼓阵阵;“噼噼啪啪”,鞭炮齐鸣;“嘀嘀嗒嗒嘀嘀嗒”,唢呐声声。大街上一拨儿秧歌队开始游行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手持大折扇。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随着这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虎虎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气势,都会不自觉地避让。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中,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一对对旱船如同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船里那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太婆”。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青大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笊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旱船的跟前,与“老汉”开始周旋起来。“棒”“桨”相撞,“乒乒乓乓”,脸对脸互不相让,他们似撕拟打,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正在难分胜负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儿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儿又接上来。满街的秧歌让人目不暇接,锣鼓声震耳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议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秧歌队叫,儿女们挽老人跟着秧歌队跑,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激情的锣鼓带进一个春潮涌动的世界。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请您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旋律!

黑龙江绥滨农场中学

(指导老师 李阳海)

点评

这是一篇描写东北农村正月十五秧歌会的精彩之作。文章短小精悍,可读可品,主要表现在:1.立意深远。小作者看似在写秧歌会,其实是在讴歌农村欢乐和谐的幸福生活。2.场面描写十分精彩,如在眼前。这足以说明“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只有认真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我们写的文章才能迸射出灿烂的火花。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秧歌秧歌队正月十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海阳大秧歌为例
正月十五夜
活宝姥姥
找不同
夏夜蛙鼓
秧歌来啦
大秧歌扭起来
THE DANCING 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