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09-21韩礼良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CTMIR室桐柏47475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8期
关键词:良性螺旋恶性

韩礼良(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CT/MIR室桐柏474750)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韩礼良
(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CT/MIR室桐柏47475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螺旋CT表现和良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结果:诊断出恶性结节50例,42例形态不规则、44例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后19例表现为蟹足状强化、21例表现为强化残圈征;46例良性结节中38例形态规则、40例边缘清晰,31例表现为环形强化;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的MTT和BF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具较高的实际运用价值。

甲状腺结节;多层螺旋CT;良恶性;诊断价值

甲状腺结节是多发性内分泌疾病,该病会多发或单发,其中多发结节的发病率较单发结节高,甲状腺结节会出现在甲状腺瘤、甲状腺炎及甲状腺肿等甲状腺性疾病过程中,临床上有恶性与良性之分。该病诱因较多,肿瘤、炎症等均可诱发甲状腺结节[1~2]。本研究将近期收治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层螺旋CT检查,并总结比较了相关诊断结果,旨在研究多层螺旋CT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7.28±5.13)岁;结节大小0.6~9 cm,平均大小(3.85±1.06)cm;女性53例,男性43例;恶性结节50例,良性结节46例;身高148~186 cm,平均身高(169.74±5.33)cm。

1.2 排除标准病例资料残缺者;伴有心肺功能障碍者。

1.3 纳入标准意识清晰、签署同意书者。

1.4 检查方法96例患者均行增强扫描与平扫。采用仪器:东芝activion16型CT扫描机、ZTI-200A遥控CT增强注射机;参数设定:管电流约150~200 mAs,管电压约120 kV,重建间隔约0.4 mm,图像重建层厚约0.5 mm;行仰卧位,扫描范围:从患者下颌角到胸骨入口;若病变范围较广可扩宽扫描范围,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80~100 ml欧乃派克,注射速率约3~4 ml/s,之后以3~4 ml/s速率注射生理盐水40 ml,注射对比剂25~30 s后实施增强性早期扫描,3 min后实施增强性延迟期扫描。扫描结束后,将数据输送到相关工作站,原始横断面的薄层图像安排2位专业影像科医师进行后处理,同时将其灌注成像进行研究;记录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血容量(BV)和血流量(BF)。

1.5 判断标准(1)恶性结节:边界模糊且形态不规则,内部存在微小性钙化影,增强扫描后显示为蟹足状强化或强化残圈征,颈部具肿大淋巴结影;(2)良性结节:边界清晰且形态规则,增强扫描后未见蟹足状强化或强化残圈征。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螺旋CT下表现的病变形态检出恶性结节50例,其中42例(84.00%)形态不规则,8例(16.00%)形态规则,均属于灶性癌变;46例良性结节,其中38例(82.61%)形态规则,8例(17.39%)形态不规则,2例桥本甲状腺炎,6例结节甲状腺肿。良恶性结节的不规则形态与规则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边缘:50例恶性结节中,44例(88.00%)边缘模糊,其中42例乳头状癌,2例滤泡状癌;46例良性结节中,40例(86.96%)边缘清晰,其中11例明显向纵隔生长或突出于机体甲状腺轮廓外,但病变组织和邻近结构间的脂肪间隙比较清晰。良恶性结节的边缘模糊与清晰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特征:增强扫描后,19例恶性结节表现为蟹足状强化,21例表现为强化残圈征;31例良性结节表现为环形强化。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增强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良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甲状腺恶性结节的MTT和BF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TTP、PS和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良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

表1 良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

疾病类型TTP(s)BF [ml/(100 g·min)]良性结节恶性结节MTT(s)PS [ml/(100 g·min)] BV(ml/100 g)t P 15.42±1.58 13.39±1.97 5.538 9>0.05 8.21±0.97 15.46±1.40 29.247 8<0.05 34.18±4.29 35.21±4.06 1.208 5>0.05 33.00±3.43 32.42±3.34 0.839 1>0.05 125.56±11.92 63.22±10.57 27.155 8<0.05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该病多见于女性,自身免疫疾病、炎症、肿瘤及退行性病变等均可导致甲状腺结节发生。随着病情的进展,该病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该病早期症状不显,仅颈部出现不适感,所以诊断时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情况[3~4]。甲状腺结节可按照病况分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前者有原发性癌、滤泡状癌、淋巴瘤、乳头状癌和髓样癌等,后者有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胶体结节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恶性结节的增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良恶性结节的边缘模糊与清晰情况、不规则形态与规则形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MTT、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多层螺旋CT有助于诊断良恶性结节,具较高的敏感性与准确率。CT是一种常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影像技术,在CT平扫中良恶性结节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也完全不同,恶性结节的低密度主要是由于形成的血管内癌栓致使肿瘤坏死、萎缩所致;而良性结节的低密度多为无血供的坏死组织及玻璃样变[5~6]。CT增强扫描期间恶性及良性结节的少数实性部分可见强化,但囊变区无强化现象,良性结节周边常出现完整性强化环,恶性结节因浸润生长的原因,肿瘤周边的部分假包膜破坏形成强化残圈征,待肿瘤生长穿透患者包膜并侵及邻近组织时,多表现为蟹足状强化。因此,蟹足状强化与强化残圈征可作为鉴别恶性结节的主要特征表现。CT灌注参数TTP、MTT、BF和BV能反映肿瘤病灶的动态性血循环状态,而PS能准确反映病灶微血管表层的通透性,恶性肿瘤存在较多的新生血管,且新生血管的基底膜发育大多不全;而良性肿瘤发育成熟,血管分支比较直且血管数量少,所以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具高度差异。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能精准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敏感性。

[1]李永强.双排螺旋CT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6):1204-1205

[2]龚礼春.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165-167

[3]周荣华,姚尉,李成杰.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四川医学,2014,35(3):394-396

[4]渠海增,张林.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36):7503-7504

[5]刘智君,宋瑞娟,关长旭.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537-540

[6]张昌伟.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6):62-63

R581.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8.062

2017-06-20)

猜你喜欢

良性螺旋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旋风“螺旋丸”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