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2017-09-21樊宏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8期
关键词:腰段后路前缘

樊宏杰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骨科郏县467100)

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樊宏杰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骨科郏县467100)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椎体前缘高度

胸腰段为应力集中区域,是脊柱骨折多发部位,主要由椎体压缩骨折造成,少数高能量损伤可引起爆裂骨折甚至脱位。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折部分会侵入椎管,损伤脊髓神经,破坏脊柱稳定性,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其治疗关键在于恢复椎体前缘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2]。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复位不佳,愈合较慢,并发症多。本研究旨在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

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8~37岁,平均年龄(32.05±3.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时间(3.12±1.52)d。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7~36岁,平均年龄(31.87±3.1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平均时间(3.45±1.3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X线、CT检查确诊;为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胸腹腔脏器损伤;严重颅脑损伤;严重骨质疏松;合并神经症状。

1.3 方法两组均全麻,取俯卧位,在C型X线机透视下,以伤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暴露伤椎及相邻椎体棘突及椎板。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于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置入螺钉,复位内固定,于外椎板关节突植骨,依患者病情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以4枚螺钉锁定,置入纳米人工骨于椎体内。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于伤椎及相邻椎体置入螺钉,以扩大椎弓根的宽度及高度;连接椎弓根完整螺钉,对伤椎及后凸进行三点顶压,复位固定前方,推顶骨折椎;依患者伤椎间隙撑开复位,以恢复椎体高度;拔除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扩大骨折间隙,置入纳米人工骨于椎体内;充分减压,固定内固定器,去除椎板外缘皮质骨,置切口内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两组术后均静滴抗生素2~4 d,切口引流<100 ml后拔除引流管,术后1周佩戴胸部支具进行下地活动,术后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观察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为(57.73±3.12)%,对照组为(58.02±3.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8,P=0.722);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91.42±2.51)%高于对照组(82.43±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96,P=0.000)。

2.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n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31 t P 31 45.32±12.65 57.41±18.76 2.975 0.004 9.68±1.56 11.39±2.83 2.946 0.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腰胸段脊柱骨折多由高空坠落、重力压伤、交通事故等外力作用所致,可破坏椎体前中柱支撑结构,造成承重载荷力传导中断。研究表明[3],若脊柱前柱的结构完整,则80%的传导应力是通往前柱。因此,恢复前柱和中柱是保证脊柱骨折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条件。传统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出血多、恢复慢,且易出现内置物松动、断裂及椎体矫正度丢失等症状,已逐渐被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取代。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采用三点固定,可保证轴向压缩、扭转及屈伸等稳定性,大幅度减少后凸形成;同时,伤椎置钉可提供推力,缩短上下位椎弓钉之间距离,避免伤椎间盘伸张,顶推伤椎,纠正椎管内占位及后凸畸形,且有助于伤椎撑开复位,促进骨折愈合[4]。此外,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有效增加脊柱稳定性,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使椎体内骨强度增加,防止椎体骨质丢失,维持固定部位相关生理弧度,提高骨愈合几率[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进程。

[1]宋楹卓,张军,惠备战.经椎弓根钉后路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J].当代医学,2015,21(2):45-46

[2]史成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6,20(2):123-125

[3]丁磊,丁伟伟,闫生亮,等.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修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18(44):7100-7105

[4]杨勇,邓晓强.伤椎置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154-156

[5]黄晶,孔荣.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1):75-77

R683.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8.047

2017-07-15)

猜你喜欢

腰段后路前缘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