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分析

2017-09-21邬春晓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鲁山4673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8期
关键词:血塞通黏度血流

邬春晓(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鲁山467300)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分析

邬春晓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鲁山467300)

目的:分析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学的相关影响。方法:对我院接收并确诊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西洛他唑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血流学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0.0%),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与全血黏度血流学指标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学相关指标。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血塞通;血流学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主要是指视网膜血管、肾血管及心脑血管病变之外的肢体微血管病变与动脉粥样化[1],并触动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导致肢体缺氧、缺血、感染,最终丧失正常活动能力。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2],因其病情恶化急骤、程度重,备受关注。为此,探究针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更是医学致力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并确诊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3~73例,平均(53.84±1.42)岁;病程2~10年,平均(6.45± 1.23)年。实验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3~74例,平均(54.36±1.71)岁;病程3~10年,平均(6.62±1.48)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饮食控制、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餐后2 h血糖12.0 mmol/L以下,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片(国药准字H20054770)口服治疗,50 mg/次,2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53020664)静脉滴注治疗:于500 ml氯化钠(浓度为0.9%)中兑入400 mg血塞通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显效:患者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下肢疼痛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皮肤体温与颜色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皮肤体温与颜色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采集3 ml静脉血,并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黏度等血流学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42例(70.0%)低于实验组55例(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与全血黏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但实验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n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治疗后全血黏度(mPa·s)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治疗后60 60 5.31±0.55 5.44±0.61 3.10±0.31*#4.31±0.46*2.05±0.20 2.14±0.23 1.21±0.12*#1.78±0.19*2.15±0.22 2.08±0.21 1.06±0.10*#1.61±0.21*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属中医学“脱疽、脉痹”范畴,与机体痰凝经脉、湿浊内生、经脉痹阻、气虚血瘀等有很大关联[3],治疗时应重点考虑通脉化瘀。本研究在西洛他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以求在改善其临床体征的同时,改善其血瘀痹阻症状。西洛他唑可抑制PDEM活性,增加血管壁CAMP,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并扩张血管,在临床多用于出现肢痛、间歇性跛行等缺血症状时的治疗。三七总皂苷是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4],不仅可扩张血管、增加机体血流量,还可提高其缺氧耐受力,具有较强的抗凝血、抗血栓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流学指标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各项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西洛他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两种药物相辅相成,可有效改善患者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下肢疼痛等临床症状,也可改善血流学指标,整体效果显著[5]。

[1]王田琪,李振华,刘幼硕,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5):504-506

[2]王立强,李赫楠,吕小刚,等.温阳祛风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3):29-32

[3]周静,高晟,吴深涛.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证候规律探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17):136-140

[4]李慧英.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6):52-53

[5]张洪雷,陈中沛,彭红春,等.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54-1355

R587.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8.042

2017-02-20)

猜你喜欢

血塞通黏度血流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