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芍六君子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7-09-21院博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科开封4750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8期
关键词:柴芍症候肝郁

院博(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科开封475000)

柴芍六君子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院博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科开封475000)

目的:观察分析柴芍六君子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临床诊断为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柴芍六君子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的改善情况,统计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ALT、AST和TBIL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而两组的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显著改善肝功能,临床效果好。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柴芍六君子汤;疗效

作为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有较高的发病率。研究表明治疗该病期间进行免疫调节是关键,柴芍六君子汤能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1]。本研究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柴芍六君子汤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在

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临床诊断为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研究组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8.7±8.6)岁;参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5.6±7.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患者的诊断均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相关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相关的辨证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参照组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包括保肝及抗病毒等治疗。

1.3.2 研究组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芍六君子汤,基础药方:白术、党参、茯苓、柴胡、姜半夏各12 g,陈皮、灸甘草各6 g,白芍15 g。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减治疗:合并脾大者,加莪术10 g、三棱12 g、黄芪20 g;舌红少苔细数者,加麦冬6 g、毛冬青12 g、玉竹15 g、枸杞15 g;口苦和口黏有湿热稽留者,加栀子和茵陈各15 g;蛋白A/G比值倒置者,加钩藤15 g、黄精20 g。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的改善情况;统计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的ALT、AST、TBIL、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ALT、AST和TBIL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而两组的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n ALT(IU/L)治疗前治疗后AST(IU/L)治疗前治疗后TBIL(μmol/L)治疗前治疗后ALB(g/L)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参照组P 48 48 232.8±80.1 230.6±82.0>0.05 32.0±9.3 49.6±13.8<0.05 156.8±62.9 166.8±66.7>0.05 31.6±5.5 40.9±8.5<0.05 36.8±9.9 37.5±9.6>0.05 10.4±3.2 18.6±2.7<0.05 43.3±3.7 42.8±4.6>0.05 43.8±2.7 43.2±2.6>0.05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参照组P 48 48 10.13±3.18 9.98±3.07>0.05 4.32±1.26 6.89±2.13<0.05

3 讨论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肝着、胁痛、积聚、鼓胀、黄疸”等范畴。此病主要的传播渠道为血液和母婴,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2~5]。一般把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病因归纳为“杂气、伏邪、内外相召”几个方面,中医学认为脾肾阳虚、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血瘀阻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所在。由于肝病病程较长,产生疏泄失衡,久病及脾,进而导致肝郁脾虚,这是常见的慢性乙型肝炎证型[6]。采用中药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方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和当先实脾为治疗思想,方中包含灸甘草、党参、茯苓、白术、姜半夏、柴胡、陈皮和白芍等药物,诸药联用,可共同发挥疏肝健脾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柴芍六君子汤能够提升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复发率。综上所述,应用中药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1]张亮,李勇华.苓泽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8):616-618

[2]张盛杰,孙莲娜,薛建华,等.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6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51(2):128-131

[3]肖欢智,韩路璐,王敏.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5,7(5):231-232

[4]吴惠君,吴树铎,池晓玲,等.和合疏养方对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新中医,2016,48(5):99-102

[5]邹增城,陈鸿杰,杨宏志.小柴胡汤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4):23-25

[6]顾冲,唐金模.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33-34

R512.6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8.035

2017-05-27)

猜你喜欢

柴芍症候肝郁
柴芍六君子汤联合针刺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