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9-21黄青会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南阳4730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8期
关键词:群酯纤颤脑栓塞

黄青会(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南阳473000)

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青会
(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南阳473000)

目的:探究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行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临床疗效优于华法林抗凝治疗。

老年心房纤颤;脑栓塞;达比加群酯抗凝;华法林抗凝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该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有关,在7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5%[1]。脑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是心源性脑栓塞,与房颤有着紧密的联系,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所在医院为探究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采用了不同的抗凝方法治疗老年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患者3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诊断标准,并经过心电图检查等确诊;其中瓣膜性心房纤颤11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9例,阵发性心房纤颤8例,慢性心房纤颤8例;心房纤颤时间均超过1年;排除肝肾功能损害、重要脏器损伤患者;本次研究前均无抗凝史,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60~79岁,平均(70.21±5.14)岁。观察组男11例,女7例;年龄61~80岁,平均(70.74± 5.23)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华法林(国药准字H31022123)抗凝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2.5 mg,3 d后进行复查,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剂量调整范围为0.625~1.25 mg,将INR稳定在2.0~3.0,1周后再次复查,INR达标后,则长期给予维持量。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63)行抗凝治疗,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2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有关文献,对疗效判定标准拟定如下。显效:经过抗凝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脑栓塞、血管栓塞等,无出血、消化道症状、肾脏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得到一定改善,未出现脑栓塞等严重病情,有轻微出血症状;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且病情加重[2]。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94.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凝血指标对比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INR等凝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组别n时间APTT(s)PT(s)TT(s)INR对照组观察组18 1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1.19±2.21 36.55±2.17 31.24±2.31 42.69±2.43 11.67±0.72 22.81±2.07 11.37±0.69 28.41±1.69 13.29±1.23 36.15±2.34 13.31±1.24 40.22±1.04 1.17±0.44 2.01±0.35 1.19±0.39 2.59±0.42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发生心房纤颤的概率越高,而老年人心房纤颤更容易并发脑栓塞[3]。抗凝治疗对于该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它可以降低脑栓塞发生率,是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治疗的关键。华法林是临床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常用药物,是早期抗凝药物的代表[4],疗效确切。但华法林具有起效、失效时间较长,易受食物影响等局限性,而新型抗凝药达比加群酯的出现,弥补了华法林的这些缺点,受到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青睐。

本研究对比分析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两种抗凝药物的疗效,显示达比加群酯治疗效果优于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属于第二代抗凝药物[5],口服后吸收迅速,可在用药后1 h起效,其通过结合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以阻断凝血瀑布网络及血栓形成,发挥可逆的抗凝作用,具有起效快、不受饮食影响、无需常规抗凝检测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APTT、PT、TT、INR等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用于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促进患者康复,疗效优于华法林。

[1]姚璐,张薇,田国祥,等.达比加群酯应用于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5):547-549

[2]刘双.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7):82

[3]黄华文,秦锡祥.达比加群酯预防性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30例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6,34(3):282-284

[4]杨常青,张静.心房纤颤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7):70-71

[5]王爱荷.达比加群酯对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0):162-163

R541.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8.033

2017-03-15)

猜你喜欢

群酯纤颤脑栓塞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分析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研究进展
心房纤维性颤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
达比加群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