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7-09-21付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8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颈部

付斌

(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焦作454000)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付斌

(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焦作45400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接诊的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TEMV)以及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PSV、TEMV及R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流情况。

椎动脉型颈椎病;老年患者;针刺;推拿

颈椎病为临床中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颈部疼痛、头晕耳鸣等。中医学将颈椎病归属于“眩晕”等范畴中,其病机与痰浊、血瘀及气虚等有关。针刺和推拿为中医学传统疗法,针刺治疗可行气活血、温通经络,推拿则具有解痉镇痛、活血化瘀作用[1]。本研究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接诊的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9.0±5.4)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0.9)年。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7±5.9)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7±0.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取主穴三阴交穴、华佗夹脊穴、昆仑穴、百会穴、太溪穴、足三里穴,辅穴大椎穴、太阳穴、印堂穴、天柱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行提插补法;华佗夹脊穴进针深度以椎体下0.3寸为宜,避免造成患者椎动脉损伤;其他穴位则给予中等或高等刺激,以进针0.5~0.8寸为宜,以患者感受到周围放射刺激为度。1次/d,30 min/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首先推揉颈部5 min,缓扣双侧肩背30~50次,使患者身体放松;从患者的耳屏前部对患者的锁骨近端进行推拿,再沿着胸锁乳突肌慢慢提拉至耳后,持续5~8 min;使用一指禅对患者颈部推揉5 min,弹拨项韧带1~2 min,双滚肩背5 min,提拿颈肩1~2 min,最后摇扳肩膀两侧各2次。推拿过程中,应及时询问患者感受以了解其耐受情况,推拿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宜,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TEMV)以及阻力指数(RI)。(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3]:对两组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力障碍等临床症状按照严重程度进行等级评分,评分范围1~3分,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痊愈: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消失,颈部活动功能恢复,且持续时间半年以上,积分变化率≥80%;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颈部活动功能改善,积分变化率35%~79%;无效:部分临床症状以及颈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积分变化率<35%。总有效=痊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V、TEMV、RI比较治疗前,两组PSV、TEMV、R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PSV、TEMV明显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V、TEMV、RI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V、TEMV、RI比较

组别n PSV(cm/s)治疗前治疗6周TEMV(cm/s)治疗前治疗6周RI治疗前治疗6周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 50.78±11.36 50.84±12.65 0.02 0.99 62.12±10.57 56.28±10.03 2.20 0.03 20.57±6.13 20.35±5.96 0.14 0.89 27.04±4.47 24.39±4.83 2.20 0.03 0.74±0.19 0.78±0.16 0.88 0.38 0.53±0.11 0.67±0.12 4.71 0.00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包括血管因素、机械性因素以及动力因素等[4]。中医学认为[5],清窍失养、髓海不足、肝肾亏损、气血亏虚等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理基础,风寒湿邪入侵损伤气血,致气机不畅,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或者阳亢阴虚、上扰清窍,最终诱发本病。因此,治当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解痉镇痛、活血化瘀等为主。蒋仙庭等[6]研究显示,针刺联合推拿疗法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急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本研究选取三阴交穴、华佗夹脊穴、昆仑穴、百会穴、太溪穴、足三里穴,辅穴大椎穴、太阳穴、印堂穴、天柱穴为主穴位,针刺诸穴具有调补肝肾、活血止痛、疏通经络、升提阳气、醒脑开窍等功效;辅穴为大椎穴、太阳穴、印堂穴、天柱穴,针刺诸穴具有补虚宁神、解表通阳、通络止痛、镇静安神、疏风解表、舒筋止痛的作用。诸穴共奏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益气升阳之功效。推拿疗法则以整复错位、舒筋活血及解痉镇痛为治疗原则,通过拿、揉、按等推拿手法操作可以形成力学刺激的作用,缓解患者颈椎间盘血管及关节结构压迫,达到改善血流动力学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PSV、TEMV及R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者局部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1]管志敏,李彦瑶,李国石,等.针刺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31-33

[2]张婷,万文俊,马朝阳.Mulligan手法结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6,31(4):267-269

[3]桂星花,马朝阳,唐雷,等.人迎穴改良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血流速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7,42(2):163-167

[4]王睿,温伯平,罗华送.经筋针刺配合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报道[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7(8):49-51

[5]周肃陵,安建原.针刺结合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14(20):72-74

[6]张波.针刺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55-56

R681.5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8.015

2017-07-25)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