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绿汀钢琴作品《牧童短笛》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2017-09-2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跳音短笛牧童

陈 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武汉 430205)

贺绿汀钢琴作品《牧童短笛》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

陈 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武汉 430205)

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先生独立创作的全新钢琴曲作品。乐曲中既没有出现直接取自我国的民歌素材,也没有出现典型的民间舞蹈节奏素材。但是,这首作品表现出来的“中国味道”却极其浓厚与鲜明,是将西方传统的作曲技法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曲调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本文主要从作品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与分析。

牧童短笛;钢琴;音乐分析;演奏技巧

一、《牧童短笛》创作背景

1934年,贺绿汀先生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在俄国钢琴家、作曲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齐尔品举办的“征集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的比赛中获得头奖。随后,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齐尔品将这首《牧童短笛》的中国钢琴作品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后来又在日本出版,《牧童短笛》便蜚声国内外而闻名遐尔至今,也成为了国内外钢琴演奏家十分喜爱的音乐会保留曲目。史中兴著的《贺绿汀传》一书中曾这样记载:“《新晚报》评论说:‘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的界限,他那作品的成功鼓励了我们复兴改进中国音乐而研究西洋乐理的技术,经与一般极端保守古乐者和主张完全欧化者以同样的警醒。’”

《牧童短笛》的原名为《牧童之笛》,后来根据民间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而改名为《牧童短笛》。和其他很多优秀的中国钢琴改编曲不同的是,《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先生独立创作的全新钢琴曲作品,乐曲中既没有出现直接取自我国民间的民歌素材,也没有出现典型的民间舞蹈节奏素材。但是,这首作品表现出来的“中国味道”确是极其浓厚与鲜明的。创作者贺绿汀本人曾这样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

二、《牧童短笛》的音乐分析

1.曲式结构与创作手法

《牧童短笛》为G徵调式,4/4 拍,全曲共有76小节,分为三个部分,是典型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呈示段(A)——对比中段(B)——再现段(A’),曲式结构简洁严谨。乐曲创作中所运用的调式音阶是非常具有我国传统音乐特点的五声调式音阶:即旋律写作主要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构成,因此,《牧童短笛》这首作品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风格特征。

呈示段(A):第1~24小节,G徵调式,4/4 拍,运用了自由对位的二声部复调创作手法,主题旋律主要建立在五声调式音阶上,仅在第12小节和第14小节出现了经过性的B音。这一段共24小节,4小节一句,共有6个乐句,运用了局部的方整性与整体的非方整性相结合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完全平衡带来的呆板,却又符合自由复调音乐的对比与发展规律。最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呈示段24小节,二声部的旋律按照西方传统的对位技法完全建立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阶来写作,巧妙地实现了中西的完美结合,并首先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上,开创了洋为中用的先河。

对比中段(B):第25~52小节,G宫调式,2/4 拍,运用了主调写作手法。这一段共28小节,由呈示段的同主音调G宫调式开始,节拍由前段的4/4 拍变为2/4 拍,速度加快,具有鲜明的民间舞蹈音乐特点。这部分的主题材料为25-28小节的乐句,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的音高移位重复,属于典型的动机式发展手法。与第一段相同的是B段也是4小节一句,3句共12小节为一段,之后乐段自身重复一遍,即形成了12(4+4+4)+12((4+4+4)的曲式结构;反复后有4小节的动机材料写成的过渡句为再现段做准备。这一段中虽然4小节的乐句结构较为方整,但是三句体的结构却属于非方整结构,因此,在创作手法上作者又一次运用了方整与非方整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此乐段在不平衡中有新的突破与发展。在旋律调式上,旋律声部的主题材料仍然按照着五声调式写作,因此,保持了鲜明的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第一句是G宫系统(D徵调式);第二句是D宫系统(A徵调式),为第一句上属五度方向的模仿;第三句前2小节是A宫系统,为第二句上属五度方向的模仿,后2小节是G宫系统,为反复做好准备。因此,整个乐段是建立在五声调式G宫—D宫—A宫—G宫的五度循环。

再现段(A’):第53~76小节,G徵调式,4/4 拍,共24小节,基本上是呈示段(A)的严格再现。再现段在作曲技法与旋法、结构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调式、节拍和速度也都恢复到与呈示段一样,其区别主要是在呈示段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运用了曲调加花的手法,通过加音的手法将原本的二八节奏变为四十六的节奏,使主题旋律更加委婉、流畅、细腻、动听。

2.音乐性格与音色表现

呈示段按照表情术语“Commodo”的提示,音乐情感应表现为舒适安逸且悠然自得。右手的主题旋律清新、优美,左手的答题旋律宁静、悠长,主题与答题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句首与句尾呼应着交替进行,旋律线条悠长委婉、连绵不绝。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仿佛看到在江南水乡的绿色田野里,天真可爱的小牧童悠然自在地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的画面,浓厚的田园气息与富有歌唱性的悠长旋律向我们展示出了一幅美丽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式的音画场景。

中间段在表情术语“Vivace”的引导下,速度处理为“Allegro”,音乐性格应表现为欢快、活泼,充满活力。右手主调旋律中加入了大量的上波音装饰音,跳跃而又富有生气,形象地模仿出竹笛的快速颤音吹奏效果,左手配以跳音奏法的半分解音型织体,和声上全部使用的三和弦进行,伴奏采用了平行三度下行音程与持续低音相结合的写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调式和声的功能性进行,更好地配合了高音声部的五声调式的旋律音调。这一段节奏鲜明而又热情的旋律让我们好像置身于中国民间风味十足的传统民间舞蹈音画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小牧童乐兴大发,灵巧地吹着笛子,还似乎看到一群牧童在田间地头欢歌起舞的热闹情景。

再现段在表情术语“Tempo Primo”的引导下,是对第一乐段的完整再现,这一段对于深化主题形象——牧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性格回归到了安静与闲适,内心的情感从热烈归于恬静。右手声部的加花变奏使得原主题旋律不仅更优美动听,而且具有了新的推动力与意蕴。我们好像听到小牧童的笛声由近及远,小牧童们在绚丽晚霞中带着欢歌笑语悠然地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上,他们的笑声、笛声、歌声好像还在我们的耳畔回响……最后2小节的右手旋律减弱减慢处理,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们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牧童短笛》在音色处理与表现上主要分为呈示段和再现段的音色处理与中间段的音色处理。

呈示段和再现段的旋律进行主要为连奏,右手高音声部,音色柔和、悠扬、亲切;左手低音声部,音色浑厚、朴实。在这两个段落中音色以柔和为主,整体音色统一自然,因此,音色层次要丰富且富有变化。

中间段的主题旋律在谱面上整体移高八度,跳音、上波音、点踩踏板的运用,使音乐更加流畅、欢快。跳音的弹奏方法,加上音区的移高,使得这一段落的音色十分明亮、清晰、透彻且富有弹性,小牧童天真活泼、有点调皮的性格和无比喜悦的情绪也在这一乐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牧童短笛》的演奏技巧

1.正确划分与弹奏乐句

乐句是由若干个音符组成的,就如同说话一样,必须把每一句话有条理、有语气地交代清楚——有开始、有结束,有呼吸、有停顿,抑扬顿挫。弹奏时句头要强调,句尾要婉转地轻收,乐句中的高点要突出,乐句之间要有分句的呼吸感。在复调的段落中,两手声部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有各自的进行、起伏,左右手交错进行,你出我进,你来我往。(见谱例1)

如上谱例的弹奏就不能按照弹奏主调音乐的习惯,只强调右手声部的旋律、注重右手声部的乐句呼吸,忽视左手声部的旋律走向与划分。为了弹好乐句,左手必须单独加强练习。

在主调段落,虽然右手的旋律是主要的部分,但是左手并不完全是单一的伴奏声部,一方面它有一条隐伏旋律进行,另方面,左手仍然有自己清晰可辨的乐句划分。只有将左手的乐句正确地划分出来,才能找到准确的句头重音去配合右手的旋律进行,不然就会破坏句子结构,破坏主要旋律的进行,破坏乐句甚至乐段的完整性。(见谱例2)

2.准确把握速度

音乐的速度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不同内容的乐曲要求用相应的速度来表达,违背这一要求,乐曲的内容就可能被扭曲。

呈示段和再现段的速度不宜过快,“Commodo”提示我们弹奏出的音乐要给人以舒适自在的感觉。因此,弹奏时起的速度要与牧童悠然自得、喜悦欢畅的情绪结合,确定好速度后,应保持速度的统一,并且要有节奏的律动感。

中间段的情绪活跃,速度加快,具有鲜明的舞蹈节奏感。演奏时切忌越弹越快,左手要控制好速度和节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再现段进入时,容易跟着中间段的速度跑,所以应当在中间段结束时深深地、从容地呼吸,这样才能把再现段的速度把握好。

3.力度变化

弹奏《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时,要特别注意和重视强弱力度的变化。在弹奏不同力度变化时,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真实自然、运用自如;不可做作,不能勉强。

作曲者为了表现声音时远时近、时强时弱、时高时低、时上时下的效果,多次反复、交替用强“f”、中强“mf”、弱“p”、中弱“mp”、很弱“pp”等力度记号。

例如1~4小节,2个乐节的音调完全相同,而力度层次不同。第一乐节力度为中弱“mp”,第二乐节的力度则处理为中强“mf”。类似这样的力度层次变化在乐曲中还有多次出现,表现出了笛声在山间回响、呼应的效果。(参见谱例1)

又如12~13小节,力度很弱“pp”并结合踩弱音踏板“una corda”。表现了奇妙的声音似乎很遥不可及,朦胧如烟,宛如一股清滢滢的溪水在晴空之下静静地流淌。之后14~15小节放开弱音踏板“tre corda”,力度层次为中弱“mp”,就仿佛声音又离我们近了一些。(见谱例3)

需要注意的是:在弹奏强音时,力量要多给一些,手指结合手腕、手臂用力,身体不要僵硬,肩膀和大臂要放松。触键时要用慢下键的奏法,不敲打和硬砸琴键。弹奏弱音时,用力相对少些,声音轻柔但不能虚和飘,手指不能懈怠,仍然要下键到底。

4.运用正确的弹奏法

呈示段和再现段基本上用连奏弹,旋律进行连贯、富有歌唱性,气息悠长,音色柔和甜美;触键柔和,手指触键常用到指肚部位,并运用手指斜面慢击键的方法。手、腕、肘、臂、身体保持协调,力量源源不断地送向指尖。连奏要求力量从一个手指转移、传送到另一个手指,音与音之间要衔接好。(参见谱例1和谱例3)

还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于第4小节的连断奏,也叫非连奏,它是一种介于连奏与跳音弹奏之间的弹奏法。连断奏通常表现出的是特殊微妙的表情需要,要仔细体验其中那种“又断又连,藕断丝连”的意味,才能弹好。基本弹法是:每一个音都要有手指的触键动作,但动作幅度不大,而且是与手腕的上下摆动配合着的,指端距琴键较近,基本贴键触键。(见谱例4)

中间段主要是用短跳音的弹奏法来演奏,音乐性格活泼、欢快,音色明亮清晰;手指触键要求运用指尖垂直下键,下键速度快且力度集中,这样跳音才能达到灵巧又富有弹性的效果。左手远距离跳动的伴奏音型要练习准确,节奏感鲜明,跳音避免力量向上抽,声音应发到“点”上。(参见谱例2)

通过下面的表格比较三种奏法的区别:

弹奏法触键部位触键角度触键速度音色标记连奏指腹斜面慢柔和、连贯Legato连断奏指腹贴键垂直适中柔中带刚nonLegato跳音指尖垂直快明亮、有弹性Staccato

5.双音弹奏

《牧童短笛》这首作品中出现的大量双音集中在中间段,并且都是跳音的形式。跳音的双音在这首作品的中段是作为主要旋律的伴奏音型出现的,要将两个音弹得力度平均、发音整齐。避免手指用力不均导致双音音量不均或手指下键不同时导致双音一前一后发声的情况出现。

其实,双音的跳音与单音跳音的弹奏方法大体相同,都要求指尖垂直触键,下键速度迅速,力度集中,声音富有弹性等,只是双音的跳音更难一些,因为要顾及两个音要达到整齐、均匀的要求。(参见谱例2)

6.踏板的运用

意大利的音乐家布佐尼曾说:“踏板是倾泻在景色上的月光”。俄国钢琴演奏家安东·鲁宾斯坦也曾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这些精练的语句概括出了踏板运用得恰到好处时,对钢琴演奏将增添无限的色彩。

踩踏板时要养成“听”的习惯,因为踏板和手是“互补”的关系,根据声音的强、弱、厚、薄,踏板所踩的深、浅、长、短也不一样。因此,要学会用耳朵仔细听聆听,协调好手和脚的关系。踏板的运用非常灵活,随时需要根据听觉来进行调节。

例如,在弹奏12~16小节时,踩下左面弱音踏板“una corda”,声音感觉遥远、飘渺;停止使用弱音踏板“tre corda”,音量就恢复了正常,声音好象由远及近了一样。(参见谱例3)

又例如,中间段的踏板配合跳跃的旋律进行,运用到点踩式的踏板踩法,这样就能达到既为跳音润色却又不破坏整体音响效果的目的。如果将踏板踩的过长、过厚,就会造成音响效果比较混杂和拖沓,欢快活泼的音乐性格也就荡然无存。(参见谱例2)

《牧童短笛》这首优秀的中国标题钢琴曲作品,从创作至今已经有八十多年了,在此期间它始终是我国各个领域钢琴教学与各类音乐会演出的保留曲目。这首作品不仅将西方传统的主复调作曲技法完美地融合到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曲调之中,而且在更深层的音乐内涵里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音乐风格”的优美与动人。因此,《牧童短笛》作为我国第一首钢琴创作作品,在教学与演奏方面的价值都是非常突出和显著的,虽然在技术难度上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在音乐表现上的要求却是无止境的。

[1]史中兴.贺绿汀传 [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2]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 [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魏廷格.中国钢琴名曲30首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4]何止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论[J].艺术百家,2006,(2).

[5]蔡梦.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概况[J].中国音乐教育,2006,(5).

责任编辑:胡栩鸿

Music Analysis and Playing Techniques ofShepherdBoyPiccoloby HE Lu-ting

CHEN Bo

(School of Art,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The Chinese piano musicShepherdBoyPiccolois a brand-new piece of piano work by Mr. HE Lu-ting. The music borrowed no folk song or any typical folk dance rhythm material. The music presents a strong and distinctive “Chinese flavor”. It is a masterpiece combining western traditional musical composition skill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music.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music and playing techniques.

ShepherdBoyPiccolo; piano; music analysis; playing techniques

2017-05-16

陈 波(1979-),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教学。

J624

:A

:1674-344X(2017)6-0071-04

猜你喜欢

跳音短笛牧童
牧童学画
清晨的短笛
钢琴作品《春舞》跳音演奏分析
浅析短笛在乐队中的运用
牧童
牧竖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跳音”技术
寂寞的牧童
跳音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短笛在贝多芬交响曲中的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