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剧传统剧目特色研究

2017-09-20周秀苗

艺术评鉴 2017年17期
关键词:剧目思想艺术

摘要:壮剧是壮族人民的戏剧剧种,因流行地区的文化环境不同,有广西壮剧和云南壮剧。壮剧传统剧目数量众多、取材广泛,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深厚的艺术魅力,对壮剧传统剧目进行保护、开发、研究有助于壮剧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壮剧 剧目 取材 思想 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024-03

壮剧又叫“壮戏”,是由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壮族人民的戏剧剧种。由于地域环境、方言土语、音乐唱腔、表演风格以及伴奏乐器的不同,产生了广西的北路壮剧、南路壯剧、壮师戏和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沙戏、文山乐西土戏。北路壮剧使用壮族北部方言,主要产生和流行在广西百色市的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那坡;南路壮剧使用壮族南部方言,主要产生和流行在广西德保、靖西、大新、天等、田阳等地;壮师戏使用壮族中部方言,主要产生和流行在广西来宾、上林、武鸣等地;云南壮剧主要使用壮族北方方言,分布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广南两县的壮族地区以及文山市的乐西村。2006年壮剧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壮剧是壮族人民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壮剧传统剧目数量众多而且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深厚的艺术魅力,代代相传,是壮族人民的精神食粮。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壮剧传统剧目主要有如下特色:

一、壮剧剧目取材特色

广西壮剧的传统剧目,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三百七十多个传统剧目”。[1]云南壮剧的传统剧目“在一千出以上,目前能报出剧目名称得有三百四十多出”。[2]广西、云南壮剧取材广泛,主要取材于:

(一)取材于汉族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小说。云南壮剧主要如十八大本连台戏《三国演义》《说唐》《万花楼》《罗通扫北》《薛刚反唐》《薛仁贵东征》《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五虎平西》等;广西壮剧主要来自汉族的说部演义,剧目多、剧本少,常演剧目如《夜战马超》《长坂坡》《空城计》《武松打虎》《狮楼》《陈世美》《二度梅》,移植剧目有号称十八大本连台戏《三国演义》《薛刚反唐》等,仅存的连台戏中主要是武戏多。广西、云南壮剧在移植改编汉族兄弟剧种的剧目时,不是一味照搬,而是有所创造、有所出新。根据壮族人的价值观、语言进行创造,使壮族人民喜爱,也使汉族人民能看得懂,而且还保持浓郁的民族戏剧特色。

(二)根据本民族的历史故事和民间口头文学改编。云南壮剧来自民间唱本的剧目如《柳荫记》《双贵图》《八仙图》《鹦鹉记》《七姐下凡》《秦香莲》《孟丽君》《四姐下凡》;广西壮剧目大部分是根据本民族的历史故事和民间口头文学改编,如反映封建婚姻制度、追求自由恋爱的《文龙与肖妮》《四姐下凡》《牛郎》《卜牙》,表现壮族人民勇敢和智慧的《宝葫芦》《红铜鼓》《百鸟衣》。这些剧目的最大特色是故事情节完整、情节曲折,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是非爱憎分明。

(三)民间生活小故事。这方面的戏在云南壮剧中占比重很大,如《错配鸳鸯》《双采莲》《卖花嫁女》《双看相》《宝花盒》等。这些戏剧故事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对劳动人民内部的落后事物采取善意讽刺,对统治阶级的丑恶行为加以尖锐的抨击。

(四)移植兄弟剧种的传统剧目。云南壮剧移植粤剧的《风坡亭》《百蛇传》等来源于广西彩调的《一枝花》《醉落扇》《蟒蛇记》等;广西壮剧移植汉族戏剧如《西厢记》《木兰从军》《杨家将》《孟姜女》《孔雀东南飞》等。

二、壮剧剧目思想特色

戏剧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不仅在于它具有活泼生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有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广西、云南壮剧有着庞杂的剧目系统,让人眼花缭乱,两省剧目加起来有1000多出,按其表现内容与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抨击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如《文龙与肖尼》《龙图公案》以及根据汉族旧小说改编的《封神演义》《列国志》等剧目。

(二)讴歌农民起义及其反抗斗争,如《侬志高》《刺秦王》《太平天国》《温大林》《大南山起义》《末代土司覆灭记》。

(三)讴歌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如《瓦氏夫人》《薛丁山征西》《花木兰》《杨家将》以及十八大本连台戏《三国演义》《说唐》《罗通扫北》《薛仁贵东征》《薛刚反唐》《万花楼》《五虎平南》《五虎平西》。

(四)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宣扬自由爱情、幸福婚姻,表现善与恶、丑与美的斗争,如《朱买臣》《梁山伯与祝英台》《毛红与玉英》《蛇郎与七姐妹》《蝶吒》《柳荫记》《陈世美不认前妻》《董永》等。

(五)演绎神话,反映壮族人民掌握自我命运的理念,如《伏依造人》《布伯》《雷王》《盘古》《神农》《打刀救母》《宝花盒》《仙姑收妖》《九连杯》。

(六)反映壮族人民机制勇敢、勤劳简朴、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打抱不平等优良道德风尚,如《百鸟衣》《冯远》《张四姐下凡》《达三》《大闹三门街》《英台下凡》《错配鸳鸯》等。

(七)反映壮族文化,反映壮族男女青年追求自由爱情、幸福婚姻和抨击忘恩负义和倚歌择偶的习俗,如《浦亚》《那妯姑娘》《农家宝铁》《山伯访友》《柳荫记》《董永》《三官堂》《王宝钏》;还有反映背弃伦理道德遭恶报,如《三姑》《梅梭与勒梭》。

三、壮剧传统剧目艺术特色

(一)故事脉络清晰,悲剧开始,喜剧结束

广西壮剧、云南壮剧传统剧目故事脉络清楚,剧情有头有尾,有开始、发展、转变、结尾,观众看戏,戏剧有满意答复,观众心理舒畅不带遗憾回去。如恶与善的戏,大多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总是以坏人受到惩罚,好人得到好报的结局。一些家庭伦理戏、夫妻受迫害或者遇难,最终多是“大团圆”的喜剧。悲剧结局的壮剧少,反映了壮族人民某些善良的愿望。因为在封建社会里,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苦楚,让观众观看看完戏后带着一些愉快的心情回家,如云南戏剧《卜荷戏土司》卜荷是壮家一个穷困小伙子,他为人聪明、勤劳、热情、乐于助人。年腊月二十八,土司到卜荷家催租逼债,卜荷用一匹老瘦马充作“宝马”,说它能拉金子,土司相信了,立刻把卜荷家的全部债契全部销毁,把“宝马”牵回家。第二天“宝马”死了,土司气势汹汹找卜荷算账,卜荷又巧妙地用涂染红蓝相间颜色的冬瓜,充当“马蛋”,告诉土司说“马蛋”能抱出“宝马”,土司用了十两银子将“马蛋”买回家。一个月后,冬瓜腐烂发臭,土司万分恼怒,命令家丁将荷妻抓回府里,严刑拷打。卜荷假扮魔公到土司家看病,巧妙救走妻子,火烧土衙后院,活活气死土司。广西壮剧如《毛洪与玉英》,毛洪因父亲死后家境贫寒,玉英父亲见毛洪家境贫寒毁弃婚约,强迫女儿玉英另嫁他人,玉英无奈在成亲之日于桥内自尽,夫家拒葬。毛洪闻讯赶到,将玉英厚葬。戏到此本该结束,但为了体现 “大团圆”的喜剧,此时的悲剧采取了浪漫主义手法,太白星被其所感动,又重新附魂于玉英,玉英复活,二人结为夫妻。从悲剧开始,以戏剧结束,表达了壮族人民美好的心理愿望。endprint

(二)以唱取胜,唱词民族风格浓厚

广西、云南是歌海,壮族是歌唱的民族。壮族戏剧继承了这种歌海传统来丰富自己的戏剧舞台。壮剧为了更能表现情感,根据唱词内容,可以在一个唱腔上变出几个唱腔。如广西北路壮剧“由一个‘正调唱法发展为‘正调正板‘正调中板‘正调慢板‘正调连板‘正调高板等”[3];“云南富宁壮剧形成以‘哎哝呀为主的腔调群,即‘哎哝呀类腔调,除了‘哎哝呀外,还包括‘西隆调‘工字腔‘慢板‘中板‘一字板‘二流板‘武旦二流等多种腔调和板式。”[4]在表现唱腔时表现欢悦的情绪,演员便使用欢快的腔调唱,观众便能感受欢悦的气氛;唱腔是表现悲的情绪,演员便使用悲调的腔调唱,观众便能感受悲伤的气氛,会暗自落泪。广西壮剧《海蚌姑娘》海蚌姑娘与众宫女唱(采花调):“今日姐妹来看花,美丽花儿遍地开。伸手采花来打扮,好像牡丹花漂亮。花园非常美,样样花盛开。”来体现姐妹一起游玩愉悦的心情。海蚌姑娘与亚甲对唱,海蚌姑娘唱(正调):“若妹不爱哥,不来找阿哥。与父母分别,来与哥生活。”亚甲唱(正调正板):“多谢你恩情,妹真心实意。来与哥做伴,给哥有依靠。我俩配成双,我俩结成对。”阿甲唱还魂歌采用的(魂歌板)“好冷咧头痛,头痛很累呀。死后又还魂呀哪哈哈。死后变鬼又还阳呀哪”。

“一般而言,戏剧文学以叙事为主,但是中国戏曲文学却以抒情写意为主要特征。不仅它的唱词多为抒情,而且宾白(台词)也具有抒情风格。”[5]所以壮剧在唱词往往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在叙事基础上抒情。如《七女与龙子》中龙子与七女对歌:龙子唱“哥的姑娘在茅草梢头,哥的妻子在星星上头。在太阳的四个角角上,像天仙一样难得下凡来。”龙女回应“蝴蝶喜欢围着鲜花飞啊,河中鱼儿喜欢在水中游。鹩哥喜欢绕着水牛转,露水喜欢挂在草梢头”。[6]

广西、云南壮剧壮语唱词主要是五字句和七字句。五字句唱词结构是“一、二、二”“二、二、一”和“二、一、二”;七字句唱词结构是“二、二、三”。壮剧中也有一些长短句的唱词,壮剧唱词主要压偶韵和腰脚韵。在语言艺术表现形式上,壮剧注重语言修辞、比兴、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使壮剧语言生动、丰富、优美,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富于浪漫色彩、神话色彩,体现理想和愿望

壮族长期处于被统治地位,生活困苦,精神压抑,壮族人便利用想象开展了许多理想和愿望,这些理想和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只能寄托于神话。在壮族戏剧中,有一些神话题材的神话剧,通过这些神话剧及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伸张正义,声讨邪恶的美好愿望。如广西壮剧《莫一大王》中的莫一大王力大无穷,官兵追铺,他一只手可以举起一头大水牛吓退官兵,然后用一根竹鞭赶山堵住官兵的再追铺。这些唱词是为了正面歌颂英雄,鼓励人民建立信心,敢于反抗。《海蚌姑娘》中的亚甲,靠打鱼为生,有一天,他在河边打得一个海蚌,带回家中放入水缸精心喂养。此后,每次亚甲打鱼归来,都发现桌上摆好热气腾腾的饭菜,十分奇怪。后来土地公告诉他,他才知道海蚌原来是北海海龙王之女的化身,于是将水缸打碎,海蚌变作凡人与亚甲结为夫妻。财主张万利知道后,故意刁难亚甲,想霸占海蚌姑娘为妾,这全被聪明伶俐的海蚌姑娘知道了,她想办法对付。后来引财主张万利到桥上领取马笼头之时,得到虾兵海将相助,将桥毁坏,财主张万利落水死亡,亚甲夫妻团圆。通过神话题材,反映壮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美满婚姻的渴望,也告诉人民,只有敢于和邪恶斗争才能获得幸福。云南壮剧的《打刀救母》李宝林的母亲被蟒蛇精抢去,为救母亲,李宝林苦练武艺,为找到一把宝刀,李宝林在孙悟空、李铁拐等神仙等的帮助下,战神魔王,打成宝刀,杀死蟒蛇精,救出母亲。这些戏剧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神话情节来感染人,把丰富的想象力、虚构的情节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生动而耐人寻味。剧目的演出,带给了观众美好的艺术享受。

(四)人物情感奔放,心理描写细腻

因为稻作文化的缘故,壮族人情感细腻,壮族人这一性格特征也在壮剧中体现出来。《蝶姹》中蝶姹感叹亲娘早逝,后母对她的虐待以及和看中她的少爷对话时,细腻的心理活动的描述,淋漓尽致的情感抒发,让人听了潸然泪下。

怨娘命不长, 不能养育我。

和父亲永别 ,留下我凄凉。

想娘在世时,怕女儿瘦小。

……

日喂几次饭, 夜整几回枕。

趴睡怕闷气, 仰睡怕不觉。

女梦中微笑, 娘就跟我乐,

教女儿绣花, 总挑好给我。

逢年过节时, 帮我绑头发。

怕我不成材, 操心到过世。

现在有后娘, 女儿多灾难。

……

孤蝶命真苦,不敢采贵花。

想采怕花落,想摸怕凋谢。

……

人少娘变傻,孤儿没修养。

大宅门槛高,妹不敢高攀。

……

孤儿当劳工,弃儿似佣人。

妹怕不配哥,败坏哥名声。

……

感谢哥真心,愿与妹相连。

妹与哥结亲,永远不分离。[6]

四、结语

尽管壮剧剧目在壮剧艺术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与其他兄弟剧种相比较,壮剧传统剧目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剧本情节结构还较为简单、对戏剧深度挖掘觉不够、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等问题,因此,对壮剧传统剧目进行保护、开发、研究,有助于壮剧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苇,向凡.壮剧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2]黎方,何朴清.云南壮剧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3]政协田林縣委会.广西北路壮剧教程[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4]何朴清.云南壮剧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周秀苗.北路壮剧传统剧目精选(壮汉英对照)[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剧目思想艺术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纸的艺术
优秀剧目进校园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