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心协力 共谋未来
——全国粮食行业“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启动

2017-09-19文/李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粮食局粮食转型

文/李 可

同心协力 共谋未来
——全国粮食行业“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启动

文/李 可

“学中央精神、明方向大势,转思想观念、谋改革发展,强责任担当、提工作水平。”2017年7月31日,全国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为期一年的大讨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意义非常

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主动适应国家粮食安全新形势和新特征的现实需要、积极呼应粮食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所思所盼的具体行动。动员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从以上三方面阐述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张务锋指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粮食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玉米、稻谷等品种阶段性过剩,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二是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和消费需求升级逐步加快,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居民膳食结构由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对粮食产品多样化、优质化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国际国内粮食市场深度融合,我国粮食进口居高不下,给精准调控、稳定市场、防范风险带来了较大压力。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激发了各种所有制粮食经营主体的内在活力,粮食市场繁荣活跃和激烈竞争的程度较前增强。

“当前粮食流通工作良好基础和风险隐患并存,战略机遇和矛盾问题交织,改革窗口期和转型攻坚期叠加。开展大讨论活动,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创造性,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明确方向、找准路径,加快建立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张务锋说。

坚定信心迎挑战,群策群力解难题,是形势所需,也是行业所盼。

黑龙江省粮食局副局长吴久英在动员会上说:“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一产量大省,当前,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消化不合理粮食库存,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家粮食局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对于全国粮食行业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我省明确下一步重点任务,更好地谋篇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京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丰表示,北京作为特大粮食主销区,随着“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四大关系的日益明晰,粮食产需缺口将继续扩大,粮食流通改革的责任和任务将更重,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京粮集团将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行动起来,增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生动的实践检验活动成效。”

任务明确

7月31日,国家粮食局发出《关于在全国粮食行业开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提出了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此次大讨论活动的目标任务是:加快“三个转变”,倡树“三破三立”,推进“六项任务”,强化“三个保障”。根据部署,为期一年的大讨论活动将分四个阶段进行: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深化调研、找准问题,培树典型、总结经验,实践运用、放大成果。

“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对粮食部门、粮食产业、粮食企业来说,都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动员会上,张务锋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全局、突出重点,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所谓“三个转变”,即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和转变方式。张务锋指出,要把转变观念作为行动先导。适应粮食安全新形势和市场化改革新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强化市场意识和法治思维,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转变职能是关键之举。张务锋要求粮食部门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尽快转、真正转、转到位,牢牢把握转型发展的主动权。“三个转变”中的主攻方向则是转变方式,即坚持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下大力气转变管理方式、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推动粮食行业加快从传统向现代、从粗放向集约、从低效向高效迈进。

张务锋强调,要敢破敢立、破立结合,通过大讨论,倡树“三破三立”的鲜明导向。“破除计划经济思维惯性和‘吃政策饭’路径依赖,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过多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工作的方式方法,牢固树立依法管粮、依法治粮的意识,建立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综合协同运用的机制,加快推进粮食流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破除不想为、不敢为、不善为的消极状态,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忧患意识,敢于担当、善谋实干、锐意进取,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作为“关键之举”,粮食部门职能转变是此次大讨论活动的一个重要关注点。“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粮食部门转变职能势在必行。到底往哪儿转,或者说,今后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需要通过大讨论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协调行动。”张务锋在讲话中抛出疑问,并提出了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加强政府储备管理、强化粮食流通监管、搞好规划引领和规范建设、服务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等六项任务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8月24日,张务锋在北京市调研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时再度强调,要突出主题、注重实效,进一步把活动推向纵深。一要强化“四个意识”,把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学习贯彻大会精神贯穿于整个大讨论活动的全过程,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二要落实载体抓手,紧密结合粮食工作实际,策划提出可操作可落实的活动、项目,以严的态度、实的作风,把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要激发参与热情,发挥领导干部带动示范作用,通过集中学习、座谈、征文、调查问卷、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大讨论的积极性,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四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影响粮食行业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症结、剖析原因,及时研究提出应对举措。

对焦准确、靶向明确,方能有的放矢。本刊了解到,在国家粮食局发布的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中,也紧紧围绕“三个转变”“三破三立”“六项任务”等提出了四大类20个参考题目。其中既有针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粮食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也有针对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的问题;既有当下粮食行业面临的重大而急需解决的问题,更有涉及粮食行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我们开展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提供一个思想交流、观点交融和对策会商、系统联动的平台,群策群力、破解难题,敢于担当、善谋实干,不断开创新局面。”张务锋说。

热潮兴起

热潮迅速兴起。

动员会后,各省(区、市)粮食局迅速制定出台了大讨论实施方案,并针对当地粮食工作实际提出了重点讨论题目及调研课题。

北京市粮食局提出,要围绕如何更加稳固有效地保障首都粮食安全、如何打造服务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粮食流通体系、如何在谋划首都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上有所作为等等,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展大讨论,寻到对策、找到出路。

面对山西粮食品种结构不优、资源特色不突出、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粮食市场低端“大路货”多、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不足,粮食产业经济总量不大、加工企业“小散弱”、名牌产品少、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不高以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滞后、创新发展不快等突出问题,山西省粮食局提出,要努力把大讨论过程转变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过程,并紧密结合山西实际,提出了如何将“三基建设”(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抓细抓实,如何践行“热爱粮食岗位、敬畏粮食安全、振兴粮食事业”的山西粮食人核心价值观,如何发挥小杂粮资源优势、实施“山西好粮油”行动、打造“山西小米”区域品牌等符合省情粮情的大讨论参考题目,推动大讨论落地落细落实,确保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安徽省粮食局把大讨论活动与安徽省正在开展的“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粮食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和“查问题、治隐患、守底线、保安全、促党建”专项治理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全面加强粮食行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惠农增收保障和行业科学发展“三个能力”,着力寻到对策、找到出路,克服安徽粮食工作在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贵州省粮食局提出,要以突出生态和特色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深化对外交流、搭建三网融合平台等工作为重点,加快粮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粮食经济增长方式和粮食行业绿色发展方式,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引领粮食生产,优化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升级,增强有效供给”。

河南省粮食局提出,要按照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围绕组织“四优四化”专项行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借助“优质粮食工程”、粮油精深加工企业扶持基金,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推动河南粮食产业加快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积极促进“豫粮豫用、豫粮全国用”。

上海市粮食局结合实际,围绕改进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强化粮食流通监管、保障粮食市场稳定供应等6个方面提出了18个大讨论参考题目,推动解决上海粮食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浙江省粮食局明确要求由领导班子成员牵头,组织开展“深入践行‘大粮食安全观’、着力推动浙江粮食行业转型发展”,“促进浙江社会化储粮”等七项重点课题调研,引领推动全省粮食工作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粮食局粮食转型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江苏省粮食局 多措并举去库存
安徽省粮食局 抓好收购 真情助农
我的粮食梦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