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庄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思考

2017-09-19文/李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市粮食职工

文/李 君

枣庄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思考

文/李 君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国有粮企将改革发展主动融入到全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围绕总体转型战略,以粮食购销及精深加工为抓手,以深化行业创新为动力,以企业扭亏增盈和安全储粮为重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

粮食购销市场化之后,枣庄市逐步建立了统一开放的粮食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

粮食企业结构得到优化。国有粮食企业经过改革改制,实现了体制和机制创新,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截至2016年底,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总数34个,其中购销企业19个,比改制前分别减少71个、45个,减幅为78.9%和42%。改制后新成立公司35个,滕州、台儿庄等一批国有独资县域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粮食购销市场化框架基本形成。在拓展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吸纳民营企业参与粮食流通活动。非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到68家,粮食经纪人达到690个。民营粮食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迅速发展,成为粮食流通不可忽视的力量。

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得到有效运转。改革改制后的粮食行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积极转变经营模式,经营活力明显增强。滕州新东谷面粉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运作后,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市场。枣庄内丰公司改制后,集面粉加工、粮食储存、油脂罐装、食品生产于一体,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路子,企业被评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内丰牌小麦粉荣获山东名牌产品,生产经营取得实效。

粮食企业盈利能力大大增强。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市直属粮食企业和市辖区保留了地方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形成了以区(市)粮油购销公司+中心库+基层购销公司(网点)的多层次购销网络,承担着全市粮食储备、政府调控和市场化收购任务。2012年以来,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年平均累计购销粮食量达到300万吨,企业全面实现盈利。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根据山东省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发展要求,全市从2006年开始对粮食系统多年来存在的“老粮、老账”问题进行处置,对全市4778名粮食企业的“老人”问题,根据不同情况作了相应职工身份置换,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完成,特别是区(市) 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势头

较好,逐步走出困境,向良性发展轨道迈出了可喜一步。但市属粮食企业改革一直没有突破,改革和发展还缺少必要政策支持,推进深化改革难度较大。一是现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不活,企业运行缺乏活力。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单靠减人达到企业改革增效的目的不现实,国有粮食企业仍然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运行。二是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未能置换,企业发展缺乏动力。目前全市国有企业职工人员多、包袱重,职工队伍老化,用人机制不灵活,1个在岗职工要养5个职工,这种身份与当今市场经济不相容等等,抑制了职工对岗位的危机感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三是企业整体规模小,缺少市场竞争力。全市只有1家国有面粉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仅为7.5万吨,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单一且利润率低,生产能力低,开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经营效益低,资产减值增快,债务增加。四是闲置资源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国占用土地2028.01亩,其中无偿划拨1786.01亩,有偿出让200亩,协议租赁42亩。全市闲置土地总面积137.34亩。由于国有粮食企业自身积累不足,且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位置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土地多为计划划拨性质,企业资产变现难度较大。五是企业改革发展动力不足。管理主要沿用陈旧观念,缺乏现代企业创新机制。职工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职工收入不高,潜能发挥不出来,在企业发展改革过程中,不是大胆想办法解决各种问题,而是一直等靠政策,吃老本,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挥之不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令人担忧。

加快粮食行业改革改制是促进行业焕发生机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成败事关粮食安全、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深入推进。从枣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看,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粮食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要完成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创新机制,规范运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形成以资产为纽带、在发展战略、资产管理、财务核算、制度管控、人力配置相互统分结合的公司制发展模式。二是要拓宽企业发展的产业范围,切实改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买原粮、卖原粮”的发展模式,培育区域性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粮食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只要政策允许,看准的项目大胆涉足,放手经营,努力培植粮食行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要推动有条件的国有粮食企业向收购、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一体化发展,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经营多元化发展。三是要积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做好借力发展企业文章。把粮食行业现存的优良资产作为开放型合资合作的载体,利用招商会、洽谈会、贸易会等方式多渠道进行包装推介,招商引资,积极对接,争取引入央属国有企业或具备实力和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实现目标和效益双赢。通过对企业参股、控股、增资扩股等经营形式,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解决改制成本过高的瓶颈制约。四是要认真破解和解决粮食行业“老人”问题。对于2006年粮改分流人员和市直企业未上岗人员,政府要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扶持力度,由各级财政兜底,解决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或对职工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对企业拖欠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缓缴或挂账,待政府处置相应资产时再补交,国有粮食企业在改革中的资金缺口政府应给予财政支持,以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确保社会稳定。五是营造鼓励改革改制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主管部门要指导企业制订好改革的具体方案,共同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抓好改革改制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在改革中要建立支持和鼓励企业改革的容错机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营造干事创业、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的宽松环境,确保国有粮食行业改革顺利推进。

国有粮食企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是实现粮食流通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粮食行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既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又要深度谋划加快发展,还要直面矛盾确保稳定,需要用超常智慧、艰辛付出、百倍努力,才能实现粮食行业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粮食储备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全市粮食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我的粮食梦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