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这幅地图好看”的歧义现象

2017-09-17胡叶浩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歧义

摘 要:本文以歧义句“这幅地图好看”为出发点,考察了“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二价谓词”结构的歧义情况。对该结构在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歧义以及为什么会产生歧义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歧义 好 施益

一、引言

例(1)是一个歧义句:

(1)这幅地图好看。

该句一则表示“这幅地图漂亮”,二则表示“这幅地图利于观察地形。”而与之类似的例(2)却不存在歧义:

(2)这件衣服好看。

例(2)只表示“这件衣服漂亮”,不存在歧义現象。是什么原因使例(1)产生了歧义?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例(1)与例(2)唯一的不同点在于作主语的名词短语。例(1)的主语是“这幅地图”,例(2)的主语是“这件衣服”。这是否说明主语的不同造成了二者语义的不同表现?我们再看下面的例句:

(3)这幅地图好买。

例(3)与例(1)的句式类似,且用作主语的名词短语也相同,但例(3)却不存在歧义现象。这说明例(1)的歧义现象不完全是由主语造成的,它和副词“好”所修饰的谓词也有一定的关系。

上述三个例句虽然句式结构类似,都属于“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二价谓词①”类结构,但只有例(1)存在歧义。事实上,类似例(1)的歧义句还有很多:“政治游戏可不好玩儿”“药片要好喝一些”等等。这些歧义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文对“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二价谓词”的结构进行了考察,旨在揭示在何种情况下该结构会产生歧义以及为什么会产生歧义。

二、“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二价谓词”结构的歧义分化

例(1)句的歧义主要体现在副词“好”的不同解读上,这里,“好”字有两种解读:好①(对应于该句的第一层歧义)——舒服、怡人、不错;好②(对应于该句的第二层歧义)——容易、方便、便于、以便。由于(2)句和(3)句中的“好”分别只能解读为“好①”和“好②”,因此这两句都不存在歧义现象。事实上,“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二价谓词”结构的歧义主要是由副词“好”的不同解读来实现的,若副词“好”有两种不同的解读,即“好①”和“好②”,则该句存在歧义;若副词“好”只能解读为“好①”或“好②”,则该句不存在歧义。

我们可以用变换分析法来分化该句式结构的歧义。首先,假定表意为“好①”的句式,如例(2),为A式,其词类序列为: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①+二价谓词;表意为“好②”的句式,如例(3),为B式,其词类序列为: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②+二价谓词;既表“好①”又表“好②”的句式(即歧义句),如例(1),为C式,其词类序列为: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①/好②+二价谓词。A式可以和如下的词类序列发生联系: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二价谓词+起来+不错,我们称之为D式,即A式可以变换为D式;而B式可以和这样的词类序列发生联系: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容易/方便+二价谓词,我们称之为E式,即B式可以变换为E式。A式可以变换为D式,但不能变换为E式,即A式>D式,A式≯E式;B式可以变换为E式,但不能变换为D式,即B式>E式,B式≯D式。如下所示:

A式

(2)这件衣服好看。

>这件衣服看起来不错。(D式)

≯这件衣服容易/方便看。(E式)

(4)这首歌很好听。

>这首歌听起来很不错。(D式)

≯这首歌很容易/方便听。(E式)

(5)你蒸的馒头真好吃。

>你蒸的馒头吃起来真不错。(D式)

≯你蒸的馒头真容易/方便吃。(E式)

(6)橙汁好喝。

>橙汁喝起来不错。(D式)

≯橙汁容易/方便喝。(E式)

(7)这只小狗真好玩儿。

>这只小狗玩儿起来真不错。(D式)

≯这只小狗真容易/方便玩儿。(E式)

B式

(8)打印版的作业好看。

≯打印版的作业看起来不错。(D式)

>打印版的作业方便看。(E式)

(9)熟人的声音好听。

≯熟人的声音听起来不错。(D式)

>熟人的声音容易听(出来)。(E式)

(10)筷子好吃。

≯筷子吃起来不错。(D式)

>筷子方便吃(东西)。(E式)

(11)碗好喝。

≯碗喝起来不错。(D式)

>碗容易喝。(E式)

(12)过家家的游戏很好玩儿,一学就会。

≯过家家的游戏玩儿起来很不错,一学就会。(D式)

>过家家的游戏很容易玩儿,一学就会。(E式)

(3)这幅地图好买。

≯这幅地图买起来不错。(D式)

>这幅地图容易买。(E式)

(13)这种布料好洗。

≯这种布料洗起来不错。(D式)

>这种布料容易洗。(E式)

(14)这件事好办。

≯这件事办起来不错。(D式)

>这件事容易办。(E式)

(15)这样的包装好打开。

≯这样的包装打开起来不错。(D式)

>这样的包装容易打开。(E式)

(16)他很好打发。

≯他打发起来很不错。(D式)

>他很容易打发。(E式)

(17)这个节目好录制。

≯这个节目录制起来不错。(D式)endprint

>这个节目容易录制。(E式)

而C类句式既能变换为D式,也能变换为E式,即C式>D式,C式>E式,如:

C式

(18)这幅地图好看。

>这幅地图看起来不错。(D式)

>这幅地图方便看。(E式)

(19)来,试试这个,这台望远镜更好看。

>来,试试这个,这台望远镜看起来更不错。(D式)

>来,试试这个,这台望远镜更容易/方便看(清楚)。(E式)

这说明C类句式是歧义句。

三、施益动词

在上一节中我们用变换分析法分化了“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二价谓词”结构的歧义,在作这种变换时,作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能够进入B式的动词数量要远大于能够进入A式的动词。事实上,如语境合适,几乎所有的二价动词都可以进入B式,而能够进入A式的动词却只有“看、听、吃”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单音节动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由于A式中动词的修饰语为“好①”,即舒服、怡人、不错,而B式动词的修饰语为“好②”,即便于、以便,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能够被“好②”修饰的动词数量要远大于能够被“好①”修饰的动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为解释上述现象,我们从动词的特征着手。由于“好②”能够修饰几乎所有的二价动词,因此可以推断,动词具有某个共同的属性或者蕴含使之与“好②”的意义发生联系,正如能够被“迅速”所修饰的动词具有动态性(我们不能说“他坐着很迅速”)这个共同的属性可以从“好②”的意义中得到一些启发,“好②”意为便于、以便,表示施事在采取一定的方式来更好地完成谓词所表示的动作,这似乎在暗示被“好②”所修饰的动词具有一定的能耗性,也就是说,施事要完成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例如,“搬”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需要施事消耗一定的体力才能完成,这个推断是否正确呢?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它有一定的道理。动词用来指称动作,而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施事有所作为,即使是看似没有能耗的动作,例如,想、睡觉等等,也都需要施事去付诸实施才能实现,因此,能耗性是动词的一个普遍特征,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二价动词都可以出现在B式。

至此,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尚未解决:为何只有少数几个动词可以被“好①”修饰?仍按上述思路进行推理:能够被“好①”修饰的动词同样具有某个特征使之与“好①”的意义发生联系,这个特征是什么呢?“好①”义为“舒服、怡人”,这就意味着施事在完成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后获得了某种身体或精神上的好处,否则,“好①”的意义将和它所修饰的动词的意义相互矛盾。例如,我们不能将“好①”和“搬”搭配在一起(不能说“搬起来舒服”)。我們将动词的这种能使施事获得某种好处的特性称为动词的施益性。也就是说,能被“好①”修饰的动词需具备施益性。下面来验证该推论的正确性。上一节在做变换分析时所列举的实例中,A式的动词分别为“看、听、吃、喝、玩”,这几个动词的确具有施益性:看——养眼,听——悦耳,吃——充饥,喝——解渴,玩——享乐。虽然能耗性是动词的普遍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具有施益性,作者认为具有施益性的动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看,听,吃,喝,玩,闻,用,使。我们将这些动词称为施益动词,施益动词数量之少,即便是这些动词的同义词也不具有施益性,例如,虽然“看”和“察”同义,但“看”是施益动词,而“察”却不具备施益性,因为“察”只强调能耗性,当施事完成“察”这个动作时不会得到身心上的享受。因此,能够进入A式的动词只有少数的几个施益动词。②

施益动词具有施益性,并不等于说施益动词没有能耗性,能耗性是动词的普遍特征。在上一节中我们看到,施益动词同样可以进入B式,这就意味着施益动词同样具有能耗性。因此,施益动词既具有施益性又具备能耗性,而在具体的句子环境下施益动词表现为什么特征则取决于语境的作用,不同的语境会激活施益动词的不同特征:如当前特定的语境选择或激活该施益动词的施益性,则该施益动词表现为施益性,副词“好”则相应地解读为“好①”,如例(2)、例(4)~(7);如当前特定的语境选择或激活该施益动词的能耗性,则该施益动词表现为能耗性,副词“好”则相应地解读为“好②”,如例(8)~(12);如当前特定的语境同时激活两个特征,则该施益动词或表现为施益性或表现为能耗性,副词“好”则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解读,这时句子就会产生歧义,如(1)句和(18)句。

笔者认为,施益动词的特征歧义是产生歧义句的必要条件和根本原因:若句子的谓词是非施益动词,则该句不会出现歧义,如例(3)、例(13)~(17);若句子的谓词是施益动词,但只有一个特征被激活,则该句同样不会出现歧义,如例(2)、例(4)~(12)。由于施益动词的特征歧义是由语境引发的,因此,语境是造成句子歧义的诱发因素。然而,施益动词的特征歧义是隐性的,这种隐性的歧义只有通过副词“好”的不同解读表现出来,副词“好”的歧义是显性的,因此,“好”的不同解读是歧义句的直接体现。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二价谓词”结构歧义产生的机制:

图1:

四、施益动词特征的选择或激活——主语的语义角色和难解性

前文提到了语境的作用,语境是使句子产生歧义的诱发因素。下文将详细讨论什么样的语境会触发施益动词的特征歧义,从而导致句子产生歧义。由于谓词为非施益动词的句子不存在歧义,因此下文的论述将围绕施益动词展开。

事实上,语境指的是用作句子主语的名词短语,该名词短语预设了整个句子的语言环境,不同的主语会激活施益动词的不同特征。什么样的主语会激活施益动词的能耗性或者施益性,什么样的主语能同时激活这两个特征呢?我们先来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20)药片要好喝一些。

(21)碗好喝。endprint

上述两个句子的谓词都是施益动词“喝”,但例(20)句是歧义句,既表示药片喝起来不苦,又表示药片(比中草药)喝起来更方便,也就是说,施益动词“喝”的能耗性和施益性同时被激活,而例(21)却不存在歧义现象。施益动词“喝”只有能耗性被激活,这是由于两个句子的主语被赋予了不同的语义角色而造成的。例(20)的主语“药片”被施益动词“喝”赋予了“受事”的语义角色,而例(21)的主语“碗”承担的语义角色为“喝”的“工具”。能耗比施益更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好比挖坑需要用铁锹,扫地需要用扫帚,因此,若句子的主语被赋予“工具”的语义角色,则会直接导致施益动词能耗性的凸显,而它的施益性则不会被激活,句子也因此不会产生歧义。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若用作主语的名词短语承担施益动词的“工具”,施益动词的能耗性被激活,不会出现特征歧义,从而也不会导致句子产生歧义。

可见,只有当主语被赋予“受事”的语义角色,该句才会出现歧义,但并不是所有被赋予“受事”的主语都会诱发句子产生歧义,我们再来对比下面三个句子:

(22)这幅地图好看。

(23)这件衣服好看。

(24)打印版的作业好看。

上述三个句子的谓词都是施益动词“看”,且主语都承担了“受事”的语义角色,但只有例(22)是歧义句,例(23)和例(24)句都不存在歧义,这又是为什么?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例(24)和例(8)。例(2)中,“看”的施益性被激活,而例(24)中,“看”的能耗性被激活,那么,例(23)和例(24)的语境有何不同使得两句中“看”的不同特征被激活?作者认为,这是由于例(23)句和例(24)的主语具有不同的暗示。例(23)的主语是“这件衣服”,它主要是用来欣赏的,而例(24)的主语是“打印版的作业”,它主要是用来察看错误的,这就暗示施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像复杂的数学题需要更多的脑力劳动,繁重的家务需要更多的体力劳动,因此,例(24)句的主语更有助于激活施益动词的能耗性,而例(23)句的主语则更有助于激活施益动词的施益性。这里,我们称例(24)句的主语具有难解性,即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施事有所付出,而例(23)句的主语不具有难解性。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例(22)的歧义現象:例(22)的主语出现了有无难解性的歧义,即“这幅地图”既可以用来欣赏,被解读为无难解性。又可以用来察看地形,被解读为有难解性。若作出第一种解读,则“看”的施益性被激活,若做出第二种解读,则“看”的能耗性被激活。由于施益动词的两个特征被同时激活,出现特征歧义,从而导致句子产生歧义。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当用作主语的名词短语具有难解性时,施益动词的能耗性会被激活,句子不会产生歧义;当用作主语的名词短语不具有难解性时,施益动词的施益性会被激活,句子不会产生歧义;当用作主语的名词短语出现有无难解性的歧义时,施益动词的能耗性和施益性会被同时激活,从而导致句子产生歧义。

以上所列举的歧义句中,例(22)和例(20)都是由于主语出现了有无难解性的歧义从而导致句子产生歧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诱发句子产生歧义。请看例(19)句:

(19)来,试试这个,这台望远镜更好看。

本句的歧义是由主语语义角色的歧义造成的:“这台望远镜”既可以理解为“看”的“工具”,表示“这台望远镜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远处”。此时,“看”的能耗性被激活。也可以理解为“看”的“受事”,表示“这台望远镜更加漂亮”。此时,“看”的施益性被激活。由于施益动词的两个特征同时被激活,从而导致句子产生歧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若主语出现语义角色的歧义,则会诱发句子产生歧义。

我们现将以上结论归纳如下:

(一)施益动词的能耗性和施益性同时被激活,从而导致句子产生歧义的语境条件

1.主语作施益动词的“受事”,且出现有无难解性的歧义。

2.主语出现语义角色的歧义。

(二)施益动词的能耗性被激活,句子不存在歧义的语境条件③

1.主语作施益动词的“工具”。

2.主语作施益动词的“受事”,且具有难解性。

(三)施益动词的施益性被激活,句子不存在歧义的语境条件

主语作施益动词的“受事”,且不具有难解性。

现在我们可以对图1稍作补充:

图2:

图3:

图4:

五、结语

本文主要对“名词短语(主语)/人称代词+(副词)好+二价谓词”的结构进行了考察,并指出主语的语义角色歧义或有无难解性歧义是造成句子歧义的诱发因素,施益动词的特征歧义是产生歧义句的必要条件和根本原因,副词“好”的不同解读是歧义句的直接体现。

本文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未能对某些现象做出解释,例如,为何施益动词都是单音节动词?其次本文所列举的实例是作者创造的,并不是实际交际中所生成的句子。另外,作者发现,“好看”“好听”“好吃”等等都已经被语法化,形成一个词,但语法化究竟是这些动词具有施益性的结果还是原因,作者未能做出进一步的讨论。

注释:

①一价谓词的歧义情况本文不做考察。事实上,如谓词是一价的,

则该句不存在歧义现象,例如,“你收拾收拾行囊好上路。”

②作者在本段的论述至少有三个缺陷:首先,以我们的直觉来看,

“用”和“使”两个动词不具有施益性,但由于这两个动词可以进入A式,因此作者将这两个归为施益动词,但作者未能对此做出解释。其次,“玩”的同义词“耍”似乎具备施益性,然而“耍”却不能进入A式,作者也未能就此做出解释。最后,施益动词全部都是单音节动词,作者未对此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虽然本段的论述存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但大部分的现象都能够得到解释,因此作者认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③谓词为非施益动词的情况也应当归为这一类。

参考文献:

[1]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Hopper,Paul J.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4]Lyons,John.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5]Radford,Andrew.Analysing English Sentenc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6]Radford,Andrew.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Saeed,John I.Seman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胡叶浩,男,1987年生,2011年12月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歧义
谈“歧义双关”
从句法学角度看英语歧义
浅谈歧义容忍度与二语习得
Syntactic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mbiguous sentences
歧义现象透视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如何有效辨识并消除歧义
浅议汉语语言中歧义的消除方法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英语中的歧义浅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