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正交试验的油菜新品种佳油JS-1栽培措施优化方案研究

2017-09-16许明超王艳惠陈兴凡苏晓兰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种量施用量油菜

许明超,王艳惠,陈兴凡,陆 鸿,苏晓兰

(四川省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基于正交试验的油菜新品种佳油JS-1栽培措施优化方案研究

许明超,王艳惠*,陈兴凡,陆 鸿,苏晓兰

(四川省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乐山 614000)

油菜品种佳油JS-1是以适应机械化种植为目的选育的新品种,高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为是其主要栽培要求。本研究以佳油JS-1为材料,以油菜株高和油菜籽产量作为考察指标,以播期、氮肥施用量、密度为考察因素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安排试验,对试验结果运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找出高产和适宜机收的最优水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第3号处理A1B3C3或第7号处理A2B3C4,矮杆栽培的最优组合为第7号处理A2B3C4。综合高产和矮杆的要求,第7号处理A2B3C4,即播期9月29日,氮肥施用量15kg/667m2,用种量250g/667m2,可作为佳油JS-1的最优栽培方案。

正交试验;佳油JS-1;栽培;优化

正交设计是利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1]。它的特点是能够有效缩减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各因素水平的最佳水平组合,探究各因素和各因素水平间的重要程度,了解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2]。正交设计在工农业研究及生产中已广泛应用[3-5]。

油菜品种JS-1是一个以适应机械化种植为目标选育的新品种,高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为其主要栽培要求。本研究以品种JS-1为材料,以油菜株高和油菜籽产量作为考察指标,以播期、氮肥施用量、密度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安排试验,对获得的试验结果,运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找出高产和适宜机收的最优水平组合,得到品种JS-1的最佳栽培方案,为佳油JS-1的生产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油菜新品种佳油JS-1。

1.2 试验设计

1.2.1 确定因素水平 试验用地前作为水稻,四周无荫蔽,无人畜危害。播期在9月26日至10月12日之间,每隔7d为一个水平,分别为9月22日、9月29日、10月6日、10月13日;密度为10000株/667m2(用种量100g/667m2)~25000株/667m2(用种量250g/667m2)之间,每隔5000株(50g)为一个水平,分别为10000株/667m2(用种量100g/667m2)、15000株/667m2(用种量150g/667m2)、20000株/667m2(用种量200g/667m2)、25000株/667m2(用种量250g/667m2);氮肥施用量为10kg/667m2~12.5kg/667m2,每隔0.25kg为一个水平,分别10kg/667m2、12.5kg/667m2、15kg/667m2、17.5kg/667m2。

表1 正交试验表

表2 播种及施肥方案表

1.2.2 正交表的选取 本试验为3因素4水平试验,故采用L16(45)正交表(正交表设计如表1)。

1.2 试验实施

设置3个重复,共48个小区,每个小区20m2。根据实际播种面积,播种时每个小区撒施0.2kg可富复合肥作为底肥,按比例折算播种量和氮肥施用量(具体播种方案设计如表2)。

1.4 田间管理及记录

播种后,适时进行田间管理,及时防治虫害、草害。在成熟期考察每个处理的株高,收获后分小区称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2.1.1 直观分析 由表3可看出,3个因素的极差表现为氮肥施用量B>密度C>播期A,说明3种因素对JS-1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施用量B>密度C>播期A。从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来看,不同播期下产量的大小为A1(9月22日)>A4(10月13日)>A2(9月29日)>A3(10月6日);不同氮肥施用量下产量的大小为B3(15kg/667m2)>B4(17.5kg/667m2)=B1(10kg/667m2)>B2(12.5kg/667m2);不同播种量(密度)下产量的大小为C3(200g/667m2)>C4(250g/667m2)>C1(100g/667m2)>C2(150g/667m2)。说明各因素的水平差异会对JS-1的油菜籽产量造成影响。

表3 正交试验方案及产量结果计算表

从各处理间的比较来看,小区平均差量达到5kg以上的是处理3A1B3C3和处理7A2B3C4,分别为5.25kg和5.08kg,折合成单产分别为175.01kg/667m2和169.34kg/667m2;小区平均产量最低的为6号处理A2B2C1,为4.3kg,折合单产为143.34kg/667m2。产量最高的处理3与产量最低处理6之间相差32kg/667m2,处理7与处理6之间相差26kg/667m2,说明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不同组合对JS-1的油菜籽产量有较大影响。

2.1.2 方差分析 由表4可知,本试验中,模型误差均方MSe1与试验误差均方MSe2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F=MSe1/MSe2=5.16**,P<0.01,MSe1与MSe2极显著,表明本研究中的3个因素播期A、氮肥施用量B和密度C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在应以试验误差均方MSe2进行F检验与多重比较。

如表4所示,区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为:F=MSR/MSe2=0.23F0.01=4.51,P<0.01,在本试验中氮肥施用量对JS-1的油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密度C对油菜产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F=MSC/MSe2=3.00*>F0.05=2.92,p<0.05,表明本试验中密度对JS-1的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播期A对油菜产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F=MSA/MSe2=1.07

表4 方差分析表及F检验

2.1.3 多重比较 本试验中,模型误差均方MSe1与试验误差均方MSe2差异极显著,说明本试验中3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直接进行处理间的多种比较,比较结果如表5。

由表5可知,平均产量最高的为第3号处理A1B3C3,平均产量最低的为第6号处理A2B2C1。第3号处理与第7号处理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处理平均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第7号处理与第3号处理、第1号处理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平均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因此从处理间的多重比较可知,本试验中产量高产的最优组合为第3号处理A1B3C3(或第7号处理A2B3C4)。

表5 各处理平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法)

2.1.4 小结 本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播期、氮肥施用量、密度对机收品种JS-1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密度对油菜籽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量对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个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氮肥施用量>密度>播期。播期对油菜籽产量无显著影响,表明JS-1在9月22日至10月13日这一时期内播种对产量影响较小,就产量而言,9月22日至10月13日这期间均是适宜播期,试验中不同播期水平下,平均产量依次为A1>A4>A2>A3;氮肥施用量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在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平均产量依次为B3>B4=B1>B2;密度对油菜籽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的密度水平下,平均产量依次为C3>C4>C1>C2。从各因素的最优水平来看,获得高产的最优组合为A1B3C3,为本次试验的第2号处理,与多重比较的析结果一致。在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第7号处理也可作为获得高产的优势组合。因此,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获得高产的最优组合为A1B3C3,即播期9月22日,氮肥施用量15kg/667m2,用种量200g/667m2(或A2B3C4,播期9月29日,氮肥施用量15kg/667m2,用种量250g/667m2)。

2.2 株高分析

2.2.1 直观分析 由表6可看出,3个因素对株高影响的极差表现为播期A>氮肥施用量B>密度C,说明3个因素对JS-1株高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播期A>氮肥施用量B>密度C。从各因素不同水平的差异来看,不同播期下株高的大小为A4(10月13日)>A3(10月6日)>A1(9月22日)>A2(9月29日);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株高的大小为B2(12.5kg/667m2)>B4(17.5kg/667m2)>B3(15kg/667m2)>B1(10kg/667m2);不同播种量(密度)下株高的大小为C1(100g/667m2)>C2(150g/667m2)>C3(200g/667m2)>C4(250g/667m2)。说明各因素的水平差异会对JS-1的株高产生影响。

表6 正交试验方案及株高结果计算表

从各处理间的比较来看,平均株高最高的处理为12号处理A3B4C2,为169.33cm,平均株高最低的为第5号处理A2B1C2,为151.20cm。株高最高的12号处理与株高最低的5号处理间株高相差18.13cm,表明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不同组合对JS-1的株高有较大影响。

2.2.2 方差分析表及F检验 由表7所示,在本试验中,模型误差均方MSe1与试验误差均方MSe2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F=MSe1/MSe2=2.04,P>0.05,MSe1与MSe2差异不显著,表明3各因素播期A、氮肥施用量B和密度C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所以将试验误差均方和与自由度分别合并,计算合并误差均方,进行F检验与多重比较。 如表7所示,区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为F=MSR/MSe2=1.47F0.01=4.51,P<0.01,因此在本试验中播期的差异对JS-1的株高有极显著影响;氮肥施用量B对油菜株高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F=MSB/MSe2=4.15*>F0.05=2.92,P<0.05,因此在本试验中氮肥施用量的差异对JS-1的株高有显著影响;密度C对油菜株高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F=MSB/MSe2=2.94*>F0.05=2.92,P<0.05,因此在本试验中播种的密度差异对JS-1的株高有显著影响。

表7 方差分析表及F检验

2.2.3 多重比较 本试验中,模型误差均方MSe1与试验误差均方MSe2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对株高的影响上,因素间交互作用不显著,因而进行各因素水平间的多重比较,从各因素水平间的多重比较中选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相组合(A、B、C因素各水平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如表8~10)。

多重结果比较表明,A因素除1水平与2水平、3水平与4水平平均株高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水平平均株高差异极显著(表8);B因素2水平与1水平平均株高间差异极显著,2水平与3水平、4水平与1水平平均株高间差异显著,2水平与3水平、4水平与3水平、2水平与4水平平均株高间差异不显著(表9);C因素除1水平与4水平间差异显著外,其余各水平间差异不显著(表10)。为适应机械收获,株高应以矮秆为宜,因此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分别为A2、B1、C4。

表8 A因素各水平平均数的多重比较表(SSR法)

表9 B因素各水平平均数的多重比较表(SSR法)

表10 C因素各水平平均数的多重比较表(SSR法)

表11 SSR值与LSR值表

2.2.4 小结 本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播期、氮肥施用量、密度对JS-1株高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油菜株高的影响极显著,不同水平下株高的高低顺序为:A4(10月13日)>A3(10月6日)>A1(9月22日)>A2(9月29日);氮肥施用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的氮肥施用水平下株高的高低顺序为:B2(12.5kg/667m2)>B4(17.5kg/667m2)>B3(15kg/667m2)>B1(10kg/667m2);密度对油菜株高有极显著影响,不同的密度水平下株高的高低顺序为:C1(100g/667m2)>C2(150g/667m2)>C3(200g/667m2)>C4(250g/667m2)。从不同密度水平下株高的变化趋势可以大致看出,随着播种的用种量增加,密度增大,植株的株高呈下降趋势;3个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播期>氮肥施用量>密度。JS-1是机收品种,在栽培中,适宜机械化收获是重要目标之一,株高应以矮秆为宜,因此选出各因素中株高最低的水平组成的最优组合为A2B1C4。在本次正交试验处理中未包含A2B1C4,在B因素的水平间差异比较中1水平B1与3水平B3差异不显著,与组合A2B1C4最相近的组合为第7号处理A2B3C4,第7号处理的平均株高仅为155.67cm,因此A2B3C4可作为JS-1矮秆栽培的最优组合。

3 结论

佳油JS-1是机收品种,高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是栽培的两个重要目标。本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第3号处理A1B3C3或第7号处理A2B3C4,矮秆栽培的最优组合为第7号处理A2B3C4。综合高产和矮秆的要求,第7号处理A2B3C4,即播期9月29日,氮肥施用量15kg/667m2,用种量250g/667m2,可作为佳油JS-1的最优栽培方案。

[1]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41.

[2]宋炜.不同播期、农药、品种对油菜根肿病的综合效应[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4.

[3]艾鹏飞,武玉芬.小麦SRAP—PCR体系的正交设计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21-10123.

[4]李达龙.正交设计在水稻机插高产栽培种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1,6:82-83.

[5]田恩梅.浅析不同播种方式对油菜作物的影响[J],青海农林科技,2005(03):5860.

2017-06-19

突破性油料育种材料与方法创新;四川油菜创新团队;油菜机收杂交种的选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

许明超(1989-),男,四川中江人,硕士,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油菜育种及栽培工作。E-mail:1048515670@qq.com。*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种量施用量油菜
油菜机械离心式集排器排种量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临川区一晚(中稻)杂交稻直播不同用种量试验初报*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长期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