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留置针穿刺法预防静脉输液不畅的效果研究

2017-09-15何丽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导管

何丽娜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3)

改良留置针穿刺法预防静脉输液不畅的效果研究

何丽娜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3)

目的 研究分析改良留置针穿刺法预防静脉输液不畅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静脉输液患儿2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留置针穿刺法,观察组患儿行改良留置针穿刺法,观察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静脉输液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的输液通畅情况、静脉炎发生率与家长满意率。结果 采用传统留置针穿刺法的对照组患儿输液通畅率为65.4%,静脉炎发生率为0%;采用改良留置针穿刺法的观察组患儿输液通畅率为95.4%,静脉炎发生率为0%。观察组输液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静脉炎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家长满意率98.5%,显著高于对照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留置针穿刺法在保证不增加静脉炎发生率的情况下,可有效预防静脉输液不畅,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改良留置针;穿刺法;输液不畅

流行病学显示,在我国住院患者的平均静脉输液概率在70%以上[1]。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留置针因其留置后可避免反复穿刺对静脉造成伤害,同时不影响患儿正常活动,避免不必要的身心痛苦,成为了静脉输液穿刺的首选工具。但其也存在易出现液体外渗、导管堵塞等会造成输液不畅的缺点,此时往往需要由护士采用胶带将留置针往后拖拉固定,以保证输液顺畅进行[2]。传统的留置针穿刺法患儿顺应性差,护士的工作量较大。本研究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静脉输液患儿,行改良留置针穿刺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静脉输液患儿2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男78例,女52例,平均年龄(1.1±0.8)岁;观察组男74例,女56例,平均年龄(1.3±0.7)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研究中穿刺护士均为经过专业培训,且工作时间>5年者。敷贴型号为6×7 cm(爱立敷iv3000型),留置针型号为24号BD封闭式。患儿穿刺部位可根据患儿情况进行调整,首选头部。以头部为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消毒后,由护手右手持针与血管呈35~45°角进针以减少皮下滑行距离,若患儿血管较细,则应避免直接穿刺。回血后将角度降低继续进针2 mm,针芯退5 mm,将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后针芯全部退出,立即敷贴固定。观察组消毒与穿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但送导管时在剩余1~2 mm时停止送入,退针与敷贴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静脉输液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的输液通畅情况、静脉炎发生率与患儿家长满意度,完全通畅判断标准为输注滴数≥50滴/mi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采用传统留置针穿刺法的对照组患儿输液通畅率为65.4%,静脉炎发生率为0%;采用改良留置针穿刺法的观察组患儿输液通畅率为95.4%,静脉炎发生率为0%。观察组输液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静脉炎发生,(P>0.05)。见表1。且观察组家长满意率98.5%,显著高于对照组84.6%,(P<0.05)。

表1 两组患儿输液通畅情况与静脉炎发生情况[n(%)]

3 讨 论

留置针穿刺法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但其在应用时常会发生输液不畅情况,通常由护士用胶带往后拖拉留置针并固定使输液恢复通畅,但时间一长,由于患儿爱活动的特性或胶带松动等原因,静脉输液通畅性会再次受到影响[3]。传统的留置针穿刺法使得护士的工作量加大,患儿的顺应性和治疗满意度降低。有研究证明后撤留置针0.1 cm可有效改善通畅性,但其需更换辅料,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治疗费用[4]。常规留置针穿刺法输液不畅的原因主要为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患儿在留置期间由于运动等原因,针栓会与导管连接处会形成夹角[5]。护手在穿刺时将导管预留1~2 mm在血管外即可避免夹角的形成,较好的预防输液不畅的发生。且敷贴仍是固定在无菌区域中心范围,静脉炎发生率也不会增加。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传统留置针穿刺法的对照组患儿输液通畅率为65.4%,静脉炎发生率为0%;采用改良留置针穿刺法的观察组患儿输液通畅率为95.4%,静脉炎发生率为0%。观察组输液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静脉炎发生,(P>0.05),且观察组家长满意率98.5%显著高于对照组84.6%,(P<0.05)。

综上所述,改良留置针穿刺法在保证不增加静脉炎发生率的情况下,可有效预防静脉输液不畅,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 崔灵灵,潘爱红,戴 玲. 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在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实践[J]. 护理学报, 2016, 23(21):42-45.

[2] 滕敬华, 钟慧琴, 李小力.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与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的Meta分析[J]. 护理研究, 2017, 31(1):58-64.

[3] 杜青爱, 马春利. 护理程序对儿科留置针患儿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6):190-192.

[4] 万 丽. 婴幼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9):784-786.

[5] 张 静, 何淑贞, 靳爱红,等. 106例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 30(12):1533-1534.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2

B

ISSN.2096-2479.2017.18.159.02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导管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