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7-09-15张燕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肝癌

张燕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天津 300000)

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分析

张燕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天津 300000)

目的 探讨分析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肝胆科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护理方法,即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镇痛;干预组在常规三阶梯止痛法镇痛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干预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癌患者的疼痛水平,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穴位贴敷;原发性肝癌;疼痛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是指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肝脏肿大等,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昏迷、全身衰竭等症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其中,肝区疼痛是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是导致肝癌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和生存欲望的重要因素,如何对肝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减痛护理已成为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逐渐显示,通过运用合理的中医护理技术和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50例肝癌患者进行中药穴位贴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肝胆科收治的肝癌患者4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干预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7.50±6.33)岁;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6.55±8.29)岁。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肝癌诊断标准者;患者意识清楚,表达明确者;有服务需求,且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50分者。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造血系统损害者;过敏体质或对中药成分过敏者;不能配合干预研究,无法判断疗效者。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肝胆科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常规药物的保肝治疗,抗癌措施,扶正和营养支持处理等综合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 ]:(1)使用碘伏对患者相应穴位处的皮肤进行清洁;(2)将配置好的镇痛膏药均匀涂抹于约4×4 cm大小的无菌纱布上,并用脱敏胶布固定好药膏,必要时给予医用透明塑料包膜进行包裹,以免药物流出;(3)每日需要注意观察患者贴敷部位的皮肤状况,如相应部位皮肤出现过敏、溃烂或者水肿等情况者,立即停止使用穴位贴敷。(4)贴敷时间:根据子午流注法进行贴敷,辰时选择足三里,申时选择肝俞穴和胆俞穴,戌时选择内关穴,亥时选择阳陵泉穴,持续贴敷3~6 h,1次/d,连续贴敷14天;(5)选穴标准:肝俞穴、胆俞穴、内关穴、足三里、阳陵泉穴(参照国际标准化方案为标准选择穴位)。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s)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206.90±1.333.75±1.07对照组207.15±1.235.10±2.55 t -0.617-2.181 P 0.5410.03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功能差,恢复时间长,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传统医学认为,肝癌疼痛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正气衰弱,导致机体气血瘀滞,进而阻塞经脉,脉络不通,寒邪湿毒停于脏腑,进而引起疼痛[ ]。中药穴位贴敷,是临床中医护理特有的护理方法之一,主要遵循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入厥阴肝经,善于走窜,疏肝泻热,行气止痛,通过药物对患者经络气血的调节,进而平衡阴阳气血。中药穴位贴敷作为临床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优廉,无创伤,无副作用,易于推广等优点[ ]。中药穴位贴敷利用药物渗透于皮肤黏膜和穴位中而被人体吸收利用,将药物作用于人的整体和局部,直达病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中,主要选择肝俞穴、胆俞穴、内关穴、足三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效果。实验组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到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不适感和术后应激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张 俊.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554-1556.

[2] 赵秀琴.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5):280.

[3] 林 洁,谢丽梅,李玉珠,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39(8):957-958.

[4] 营克琴.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4):1924-1925.

[5] 刘艳梅.对行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172-173.

本文编辑:张 钰

R735.7

B

ISSN.2096-2479.2017.18.128.02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根治术肝癌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