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护理干预对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7-09-15娜,房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负性胃肠情绪

金 娜,房 芳

(南京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

集中护理干预对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金 娜,房 芳

(南京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

目的 探讨集中护理干预对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5月收治30例晚期胃肠恶性肿瘤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集中护理干预,选取我院2015年9月~12月收治30例晚期胃肠恶性肿瘤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9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负性情绪(宗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疼痛(数字评分法)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干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HAMA、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积极的面对现实,改善负性不良情绪,减轻疼痛感觉,值得推广。

集中护理干预;晚期胃癌;恶性肿瘤;负性情绪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恶性程度非常高,生存时间短,承受着无法比拟的痛苦和煎熬。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已经引起广泛重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生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身心压力巨大,常常出现焦虑、抑郁、失眠、自杀等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较差[1]。近年来,医学模式不断改变,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精神予以重视显得十分重要。集中式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集体干预,是指将统一类型疾病的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护理干预。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同伴的带动效应,提高护理效果[2]。近年来,集中团体心理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干预效果得到肯定。2016年2月~5月对30例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集中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实施集中护理干预的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我院2016年2月~5月收治),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⑴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病理分期为Ⅲ期或Ⅳ期;⑵对自身癌症诊断有知情;⑶预计生存期>3个月;⑷自愿参与研究,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⑸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上;⑹无精神病史;⑺生命体征平稳;⑻具有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标准:⑴年龄>80岁;⑵听力障碍者;⑶昏迷患者或有严重外伤者;⑷有精神疾患不能交流者或服用与精神疾病相关的药物心理应激障碍者;⑸心理应激障碍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5±21.7)岁。文化程度5~18年,平均(10.7±3.2)年。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1.4)年。疾病种类:胃癌13例,结直肠癌17例。Ⅲ期23例,Ⅳ期7例。另选取3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我院2015年9月~12月收治),纳入及排除标准同上,男15例,女15例,年龄42~79岁,平均病程(63.2±23.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1.3)年。受教育年限5~15年,平均(11.2±3.1)年。疾病种类:胃癌11例,结直肠癌19例。Ⅲ期24例,Ⅳ期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及对照组皆采用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包括“三短六洁”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集中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集中护理干预的时间和地点

两组均每周干预1天,时间选在周三下午15:00~17:00。连续干预8周。干预地点选择在病区活动室或会议室内,鼓励患者的家属也参加。同时由科室工作年限≥5年、沟通能力好、专业知识过硬、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成立临终关怀小组,共5人,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对集体护理干预的质量进行监控。

1.2.2 集中护理干预的内容

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宣传手册,图片等资料,以供其自行学习。⑴心理减压:首先对患者表示同情和理解,采用多媒体影音结合的形式讲解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及生存期,而不良情绪不仅对自身疾病的转归有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讲解的过程要从临终心理安乐的基点出发,把安慰、关爱、鼓励等信息传递给患者,使患者意识到自己没有被社会抛弃。传授给患者一些基本心理调节方法,例如采用倾诉、呐喊、哭泣等方法宣泄情绪[2],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或者任何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等方式转移对病情的过度关注,教导患者在感觉焦虑、抑郁的时候采用肌肉放松法、冥想法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多回忆往日快乐的时光,减少疾病带来的压力感。⑵纠正死亡认知:选择在心境较为平和,处于接受期的时间段进行认知干预。通过引导、暗示和讲解的方法使其正确认识到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让患知晓死亡是个人的最终归宿,珍惜现有的时光,解除对死亡的恐惧、忧虑和悲观等情绪,把心理负担降到最低,保持一个较平和的心态[3]。⑶社会支持:护理人员介绍集体成员之间相互认识,使其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鼓励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患病的亲身经历、情绪、睡眠及饮食的变化,相互鼓励、相互倾诉、相互帮助,主动寻求成员间的支持及利他行为,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家属要面对现实,告知家属家人支持对患者的重要性,积极发挥家属的陪同和监督作用,让患者家属以一种稳定的情绪陪伴患者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4]。⑷集体活动:在病室活动室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运动,每日早晚在护士的带领下集体练习。同时播放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VCD,由专业老师指导患者锻炼,每次锻炼不超过30 min。或者对患者力所能及的活动,例如打牌、书法和绘画等进行安排,并且对患者的积极性加以鼓励和激发,这样可以使其对癌症和死亡的关注加以转移。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以下指标进行评价,⑴疾病的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MCMQ)调查,共分为面对、回避及屈服三个方面,共20个条目,每个项目按照1~4级计分,从不这样(计1分)、有时这样(计2分)、经常这样(计3分)、总是这样(计4分)。最后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表现进行评分。⑵负性情绪:宗氏焦虑量表和抑郁表,利用表中的题目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并且对项目进行四级评分,四级分别是:一分是没有时间或是有极少时间,2分是少部分的时间,3分是相当多的时间,4分是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总分共80分,进行换算,换算成100分。当SAS评分大于50分时认为存在焦虑,当SDS评分大于53分时认为患者存在抑郁。评分越高说明心理症状越严重。⑶疼痛情况: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定患者的疼痛,从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应对各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面对、回避及屈服三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和疼痛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HAMD、HAMA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比较

3 讨 论

癌症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性较大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据相关报道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的病例达到160~200万,年死亡人数约140万[5]。对于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症不仅损害了患者的机体功能,同时由于患者的生命面临死亡的威胁,心理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容易引起情感及角色功能丧失,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身心护理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医疗单位不仅仅只是提高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使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不失尊严、有意义的、安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应该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临终护理已经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

集中护理干预是把每个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共同进行干预的一种护理模式,患者处于集体中,资源共享,利用所有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对于改善心理压力具有积极效果。每位患者都是一个个体存在于集体之中,相互促进下,自身的行为能力及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本研究对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实施集中护理干预,主要方式有心理减压、纠正死亡认知、社会支持和集体活动。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组相比,集中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对待疾病的应对方式好,焦虑、抑郁的评分低,疼痛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有直接的影响[6]。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面对死亡有较大的恐惧。集体护理干预的实施为患者创造了相同境遇的小型团体,通过团体的凝聚力,让患者有归属感[7]。患者处于集体之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接受与自己情况很接近的同伴的支持,减轻心理压力。通过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帮助患者在与威胁生命的疾病相抗争的时候能够有意义的生活,战胜对死亡的恐惧[8]。通过纠正患者对死亡的认知,使患者面对现实,重新体验生命的意义,进而改变了患者对疾病、对死亡的应对方式。

心理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面对死亡的威胁,常常感受到无助、悲哀和绝望[9],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团体心理治疗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团体心理减压干预把关爱、安慰、鼓励等信息传递给患者,让患者意识到自身的负性情绪对预后以及家庭的影响,提高情绪的调整意识。同时传授给患者一些心理调节技巧,如情绪转移、冥想法、回忆法等,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和心境,减少患者的心理痛苦时间。集体活动干预不仅能转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过度关注,在沟通交流中缓解不良情绪,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患者的癌痛[10]。

综上所述,集中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积极的面对现实,改善负性不良情绪,减轻疼痛感觉,值得推广。

[1] 王小平,腾 瑜,唐 莉,等.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2014,25(1):146-148.

[2] 张连梅,孙桂荷,崔彩梅.癌症晚期患者心理变化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4,36(2):313-314.

[3] 张凤伟,陈小萌,郭秋菊,等.晚期恶性肿瘤患儿临终前情感分析及护理策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01-2102.

[4] 张海燕,刘万花,吴少龄.心理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18):2798-2799.

[5] 马慧珍,李 丹,李 倩,等.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的负性情绪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5,30(5):80-83.

[6] 王亚朋,庞 英,唐丽丽.团体心理治疗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7):490-495.

[7] 陈 静,龙德蓉,俞 劲.团体心理治疗对妇科肿瘤化疗病人焦虑、抑郁及自尊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5):566-567.

[8] 仇 蓉.临终关怀对改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59-60.

[9] 叶子悦,高秀秀,程艳秋.晚期癌症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42-44.

[10] 李春梅,陈锦坚,黄少娴,等.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6(31):2925-2927.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248

B

ISSN.2096-2479.2017.18.113.02

猜你喜欢

负性胃肠情绪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