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跑”走压力 “跑”出健康

2017-09-13周颖

食品与健康 2017年9期
关键词:步幅运动量强度

周颖

如果您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如今咱们身边跑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街道旁、公园里随处可见跑者的身影。他们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也因健硕的步伐和惊人的毅力,得到路人的赞许。

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跑步健身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跑步的时候,踝关节或者膝关节要传导相当于体重两倍半的力量,如果这种力量反复折磨关节,可能会造成关节疼痛或关节炎。还有,跑步方式错误可能给心脏带来额外负担。运动时由于血液重新分配,有可能导致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引起心肌相对性局部缺血。

事实上,跑步究竟是有益健康还是会损伤身体,归根结底要看运动方法是否得当,运动强度是否适宜。大家在跑步前应检查自己身体情况,正确把握运动量,科学跑步,放松身心。下面给大家提供几点建议:

◎跑步健身效果“三达到”原则

1.跑步健身要达到一定的时间。跑步时间过短难以取得成效。运动时间的下限为20分钟,上限为1小时。不必一次性完成,一天中累积完成即可。

2.跑步健身要达到合适的强度。运动强度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以身体能够承受为宜。特别是对老年人而言,快跑不如慢跑。跑步过程中,可以用“呼吸能交谈,心脏跳得欢”这句口诀来检测自己的运动状态。如果跑步的同时不仅能正常呼吸,还能与人交谈,心脏没有超负荷的感觉,则较为适宜。

3.跑步健身要达到一定的频次,保证至少一周3次,还应配合拉伸和放松动作,防止运动损伤。

◎适宜运动量的 “三不”自测法则

1.晨脉不高。运动后第二天早晨,将手搭在脉搏上,看脉象(基础心率)是否与平日一致,如果过高,则表明前一日的运动过量了。

2.全身不痛。运动后第二天起床,如果身体有轻微的酸胀感是正常的。如果疼痛的感觉比较强烈,则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3.精神不差。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若起床时感觉身体异常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则表明前一天的运动量超过身体负荷,要及时调整。

◎运动后恢复需“三好”

1.要放松好。您可以通过洗热水澡或按摩运动部位进行放松。

2.要补充好。保证吃与动的平衡,跑步后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

3.要休息好。跑步后一定要保证睡眠时间,不要熬夜。

◎跑步时应避开的三误区

误区1:单次跑步距离越远越好。事实上,若想提高健身效果,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每次的跑步距离,而相应增加次数。比如,计划每月跑80公里,可将每次跑8公里,一共跑10次,改为:每次跑5.5公里,跑15次。

误区2:跑步步幅越大越好。不少人在跑步过程中,喜欢“迈大步”,感觉这样做运动强度更大,运动效果更好。事实上,步幅过大,会对脚步与膝盖造成较大的冲击力。

误区3:吃饱立刻跑。慢跑应当放在正餐2小时以后进行,跑前1小时可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如香蕉、全麦面包等。

现代生活節奏快,人们每天面临的压力较大,个人生活空间越来越少。跑步是很好的减压方法。无论是在公园还是健身房,跑步的时间是您摒弃一切杂念,与自己独处的过程,不需费心费力与其他人周旋,享受当下即可。金秋季节气温适宜,雨水不多,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您不妨用慢跑赶走压力,跑出健康。endprint

猜你喜欢

步幅运动量强度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5 ways to reduce your carbon footprint from home 减少家庭碳足迹的5种方法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防风寒白天踮踮脚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求电场强度的新方法お
中学生100米跑中的步频与步幅